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立中央大学旧址
  中央大学旧址分散于现南京、重庆、成都等地。1928年5月江苏大学改称国立中央大学,设文、理、法、工、农、医、教育七个学院,学科设置之全和学校规模之大为全国各高校之冠。1937年抗战爆发,中央大学迁至重庆松林坡,借用重庆大学校址办学,后又在的柏溪建设了,抗战胜利后。1949年8月8日,南京解放,由于南京不再是首都,接管委员会将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翌年定名南京大学,沿用至今。…[详细]
金陵大学旧址
  金陵大学旧址位于汉口路22号。1910年,由美国传教士创办的汇文书院、宏育书院两所教会学校合并,成立金陵大学堂(又称金陵大学)。不久后,美国教会募集资金在鼓楼西南坡购地2340亩,兴建新的校舍。至1926年,学校已形成一定的规模。1951年,学校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改为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并入南京大学,成立新的南京大学。金陵大学旧址建筑群包括:南京大学东大楼、东南大楼、北大楼、西大楼、小礼堂、小礼拜堂、图书馆(现为博物馆)、四座宿舍楼(甲乙、丙丁、戊己跟庚、辛壬楼),共11幢楼,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这些建筑物一律都是青砖墙面.歇山顶,上覆灰色筒瓦,建筑造型严谨对称,…[详细]
金陵女子大学旧址
  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位于鼓楼区宁海路122号,现为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金陵女子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1915年由美国基督教会、长老会、英国伦敦会等7个教会创办,校址初设于南京绣花巷李氏宅院中。1921年,在宁海路一带购置160亩土地,开始建校工作。1930年,金陵女子大学更名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51年并入金陵大学。1952年,在原址建立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南京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由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和中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共同设计,陈明记营造厂承建。民国十一年(1922)开工建设,翌年建成6幢中国古典宫殿式的建筑,分别是会议楼、科学馆、文学馆及三幢学生宿舍。民国十三年(…[详细]
雕花大楼(春在楼)
  东山雕花楼(春在楼)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紫金路58号。雕花楼,是这座宅院的俗称,它的正名为“春在楼”,因宅院座西向东,大门朝东开设,故取“向阳门第春常在”之意而命名。宅院面积5500多平方米,有照壁、门楼、前楼、后楼、附房等建筑组成,并呈纵轴线对称布列。前、后楼之间,有厢房和回廊联结,成走马楼形式。主楼三层,设计者充分考虑到天井和主楼的采光与通风,三楼收身两檩而呈“假三楼形式”,显得尤为科学。主楼设有中式和西式客厅。中式客厅采用传统风格,有鹤颈椽卷棚轩顶,立屏风,配红木条几及靠椅。西式客厅枭混线泥幔顶,镶红、橙、黄、绿、蓝五色玻璃隔扇,门窗均按西洋做法,厅内设沙发茶几。以便楼主按不同身份、不…[详细]
荣氏梅园
  荣氏梅园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2002年10月荣氏梅园1912年无锡市西郊 …[详细]
张太雷故居
  张太雷纪念馆座落在江苏省常州市清凉路子和里3号的张太雷纪念馆,由张太雷故居、张太雷生平事迹陈列室和辅助用房(书画陈列室)三部分组成,全馆建筑面积900平方米,陈展面积500平方米。张太雷纪念馆中轴为一座两进三开间木结构的典型的江南老式民居建筑,前进门楼上方镶嵌着由敬爱的邓小平同志亲笔书写的“张太雷故居”匾额。天井矗立着张太雷同志的半身汉白玉雕像,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张太雷同志是中国0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人,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形象。后进,张太雷一家1918年至1925年曾借居于此,他的女儿西屏、西蕾和儿子一阳都出生在这里。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复原陈列再现了他…[详细]
柳亚子故居
  柳亚子纪念馆坐落在历史文化名镇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镇黎里古镇上,东邻上海,北接苏州,南连浙江,太浦河穿过古镇,东西两头连接着巨浸分湖与京杭大运河,“318”国道及“苏同黎”公路纵横交错,“苏嘉杭”、“-沪”高速在黎里均设有出入口,交通非常便利。柳亚子纪念馆,是一座清代乾隆年间的优秀建筑,又是一处近现代的重要史迹,原为清乾隆直隶总督、工部尚书周元理私邸,落成于1780年之前,宅名“赐福堂”,前后六进,备弄深达92.9米,占地面积2603平方米,建筑面积2862平方米,101个自然间。现存的三座砖刻门楼,高大气派、栩栩如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1922年,著名爱国诗人柳亚子向周氏后裔典租了这座深宅…[详细]
朱自清故居
  扬州朱自清故居位于扬州市安乐巷27号的朱自清故居,再现了这位文学巨匠当年家庭-的场景;同时举办的朱自清生平事迹展,较全面地介绍了他光辉的一生。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伟大的文学家,学者和民主战士。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11月22日诞生于江苏海州(今东海),童年随家迁来扬州。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朱自清妻…[详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正觉寺)
  1937年日军在南京组织的大规模-,30万死难者部分从葬坑遗迹。包含江东门、中山陵西洼子村、挹江门、清凉山、煤炭港、北极阁、中山码头、汉中门、草鞋峡、上新河、五台山、南京大学、燕子矶、鱼雷营、花神庙、正觉寺、普德寺共16处遗址.本体有残损.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在以后的六周内,日军对南京市民、中国士兵进行惨绝人寰的大-。遇难同胞30多万人。遇难同胞遇难地和丛葬地有江东门、中山陵西洼子村、挹江门、清凉山、煤炭港、北极阁、中山码头、汉中门、草鞋峡、上新河、五台山、南京大学、燕子矶等17处。1937年12月,日军在江东门血腥-中国被俘军人及逃难群众28万余人,其中,江东门集市被集体…[详细]
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
  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相传泰山庙为兴化进士、吏部尚书李春芳所建。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于皖南事变后在盐城重建军部,同年2月27日新四军军部迁驻庙内。正殿为新四军司令部作战室,军参谋长赖传珠在此办公。后殿为藏经楼,-政委和王前夫妇分别住楼下东、西房内,当中为小会议室,-在这里主持召开过两次华中局高级干部会议,陈毅也在这里接待过外国友人希伯和罗生特。同年7月,日伪军发动对盐阜区第一次大“扫荡”,军部撤出。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四批1995年4月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1941年盐城市景点位置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建军东路159号门票:免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