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灵庙起义旧址
  百灵庙起义旧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驻地百灵庙镇。旧址在艾不盖河之南的女儿山顶。1936年1月26日德穆楚克栋鲁普王爷(简称德王)的蒙政会乌滂守备队官兵,反对德王投靠日本侵略者,在共产党人--指导下,由云继先、朱实夫率领,在百灵庙武装暴-动-,举起蒙古族抗日旗帜。现在山顶建有纪念碑。碑呈方锥状,高20米。…[详细]
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会会址
  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会会址建筑面积679平方米,始建于1935年,原为伪满洲国陆军兴安军官学校礼堂。1947年4月23日至5月1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这里召开;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于此成立,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诞生地。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该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旅顺万忠墓
  旅顺万忠墓纪念馆,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九三路,是为纪念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惨遭日军杀害的近2万名中国同胞而于中日甲午战争100周年之际新建的。1,旅顺万忠墓纪念馆组成该馆主要分为基本陈列内容包括“甲午战争前的旅顺口”、“甲午战争与旅顺口的陷落”、“震惊中外的旅顺惨案”、“旅顺万忠墓”四部分。整个陈列真实地反映了中日甲午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在旅顺制造惨无人道的大-的罪恶行径,时刻提醒着人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2,旅顺万忠墓纪念馆开放时间冬季8时30分至15时30分(15时停止入场),夏季8时-16时30分(16时停止入场),每周二(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全天闭馆;3,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详细]
沈阳太平寺(锡伯族家庙)
  太平寺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地处实胜寺南侧百米左右,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原为锡伯族家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由居住在盛京的锡伯族人集资修建,初建之时只有正殿五间,经过历代的维修和扩建,逐步形成了一座规模较大的寺院。太平寺坐北朝南,有前后两进院落。寺内主要供奉释迦牟尼、八大菩萨、四大天王等佛像。在正殿的正中悬挂着“锡伯家庙”四个烫金大字的匾额,是咸丰年间驻守盛京的锡伯族协领色普铿额敬献。大殿前面原先立有锡伯文、汉文石碑,现仅存锡伯文石碑。碑上详细地记载着锡伯族迁移和编入八旗的史实及太平寺的创建过程。解放后,沈阳市人民政府出资对太平寺进行了修缮,并…[详细]
西炮台遗址
  营口西炮台遗址位于营口市西部西市区辽河入海口东岸,距市中心3公里。其犹如守边老将屹立于渤海之滨,昼夜守卫祖国海疆。西炮台始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竣工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它是清政府兴办北洋水师在东北沿海建筑的重要海防要塞。为东北地区近代最重要的海防工程之一。1963年被列为辽宁省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建筑包括:该炮台系用沙土、白灰、黄土灌浆夯筑而成,整个建筑包括炮台、护台壕沟、护台城墙、城门、影壁墙、蓄水池、水洞、吊桥、军械库和营房等。炮台共三座,一大二小,均方形,大炮台居中,台高6米,分三层,台顶四周加筑矮墙,相互对称。墙下周围有八…[详细]
关东厅博物馆旧址
  关东厅博物馆旧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列宁衔。现名为旅顺博物馆。始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原是日本帝国主义在1905年侵占大连以后,于1916年在沙俄未建成的军官俱乐部基础上改造建成。建筑既有近代欧式风格,又有东方艺术装饰特色。该馆初名关东都督府满蒙物产馆。1918年改称关东都督府博物馆。1919年改称关东厅博物馆。1934年改称旅顺博物馆。保护范围:以建筑物正立面(北面)中心为基点,东51米,南55米,西125米,北44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123米,南222米,西40米,北81米以内为二类建设控制地带。…[详细]
阜新“万人坑”
  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国防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市红色旅游景区。位于阜新市太平区孙家湾南山,始建于1968年,占地2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05平方米,有死难矿工遗骨馆11座、大型图片展览馆和纪念碑各1座,是全国唯一一座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最形象的大型死难矿工群葬遗址。阜新“万人坑”形成于1936年至1945年间,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阜新煤炭资源,残酷奴役、破孩煤矿工人,造成13万名矿工死亡,主要分葬在4处“万人坑”,被史学家称为“南有-,北有阜新‘万人坑’”。只有这座“万人坑”保存下来,约埋葬死难矿工4万,是日本侵略者侵略、残害中国人民的历史罪证。…[详细]
鸭绿江断桥
  鸭绿江断桥是鸭绿江上的第一座铁路大桥。1905年由日本人勘探设计,1909年8月动工兴建,1911年10月建成通车。大桥全长944.2米,宽11米,共12孔。从中方数第四孔采用了开闭梁,以-墩为轴可并行旋转90度,便于大型船只过往航行。1943年4月,日本侵略者在此桥上游不足百米处建成了第二座铁路大桥(即今日中朝友谊桥),遂将第一桥改为公路桥。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被美军飞机多次轰炸,鸭绿江第一桥被彻底炸毁。中国一侧所剩四孔却依然屹立于鸭绿江上,像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成为中国近百年历史的见证。鸭绿江断桥是一座民族的耻辱桥。1909年8月,日本侵略者为了战争和掠夺的需要,在未经清政府同…[详细]
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
  抚顺战犯监狱旧址陈列馆位于抚顺市高尔山下,原是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为了囚禁中国抗日志士和爱国同胞于1936年修建的一所旧监狱,当时称“抚顺典狱”。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国*党接收,改名为辽东省第四监狱。1948年11月抚顺解放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管,改称为“辽东第三监狱”。1950年6月,根据中央指示,将该监狱改建为抚顺战犯管理所。从同年7月,开始收押由苏联政府移交给我国的日本战犯,伪满战犯。1956年后,又陆续收押了一批国*党战犯。在抚顺战犯监狱关押的战犯中有伪满国务院总务厅官武部六藏,次长古海忠之,日本陆军第117师团中将师团长铃木启久,第57师团中将师团长藤田茂,第39师团长…[详细]
四保临江指挥部旧址
  四保临江战役指挥部旧址是中国吉林省一近现代重要战争的遗迹,俗称“南围子”位于中国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县级市)临江林业局机关院内南侧,建于1945年,其建筑特点为房山墙开门,日式建筑。是时任中共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陈云同志的居住址。陈云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四保临江”战役。也是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史迹之一。2006年5月25日,四保临江战役指挥部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