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政府财政部印刷局旧址
  国民政府财政部印刷局旧址是北京市西城区一处民国时期建筑群,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23号,该建筑皆建于始建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其前身为清度支部印刷局,是中国采用雕刻版凹版设备印钞的第一家印钞厂。中国现代化的印钞基地之一。具有重要历史价值。1984年定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栅栏商业建筑
  大栅栏商业建筑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宣武区前门外大栅栏地区。包括瑞蚨祥旧址门面、谦祥益旧址门面、祥义号旧址门面、劝业场旧址。瑞蚨祥旧址门面。铺房于宣统二年(1910)建成,2层砖造木屋架结构,占地面积599平方米。②谦祥益旧址门面。店堂建于清末。③祥义号旧址门面。铺房建于清末,2层木结构建筑。④劝业场旧址。铺房最早建成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被毁后于1918年重建,劝业场地上3层,地下1层,钢筋混凝土砖石结构,内部纵向设置大厅3个,四周为3层回廊。临街立面为巴洛克式。…[详细]
协和医学院旧址
  协和医学院旧址是比较早的建筑,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坐落在东单三条。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是协和的研究生院,一部分开放成协和医院的西门。建筑的体量很大。非常有特点。逛王府井或者来协和医院办事可以顺路一看。景点位置北京东城区帅府园胡同…[详细]
北平图书馆旧址
  北平图书馆旧址在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从北海公园南门往西走不远就是。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平图书馆旧址,也就是中国国家图书馆分馆的主楼——文津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平图书馆最初由原京师图书馆分馆与京师通俗图书馆合并合而成。合并前,二者均为当时北京政府教育部于1913年创办。1926年5月,奉部令改京师图书馆分馆为京师第一普通图书馆,改京师通俗图书馆为京师第二普通图书馆。1927年7月二馆合并,改称京师第一普通图书馆,馆址在宣武门内头发胡同22号前翰林院讲习馆旧址。1942年1月2日,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接管国立北平图书馆,并更名为国立北京图书馆。1945年抗日…[详细]
孙中山行馆
  目的地介绍孙中山行宫(孙中山逝世所在地)位于张自忠路23号。原是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的田妃娘家,叫天春园,清末改为增归园。民国初年是当时外交总长顾维钧的住宅。1924年孙中山北上讨论国事住在此处。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院内西屋卧室内病逝,三天后移灵香山碧云寺。此处是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定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地址:东城区地安门大街11号位置:位于张自忠路23号。现居室按其原状布置陈设。为三进院落,四周回廊环绕,花园幽美。孙中山当时住在花园前的正房里,内外套间,有雕刻精美的落地花罩。现门口挂有“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室”匾。外间西墙上镶有一长方形汉白玉刻石,上刻“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四年(1…[详细]
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
  辛亥滦州革命先烈纪念塔在海淀区温泉南面山坡上。1936年兴建,为纪念1911年深州清军第二十镇官兵武装起义牺牲的烈士。塔身石砌,八角七层,饰以灰蓝瓦飞檐,庄严静溢。陵园东向,立石门,园内自南而北顺山势一线排列,还建有石碑、碑亭、摩崖石刻、八角形石幢等。建筑物上分别刻有冯玉祥、赵登禹、张自忠等题字和优恤殉难诸先烈的详情。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是北京市海淀区一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纪念墓遗址,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老年医院(原胸科医院)内,该建筑皆建于公元1937年4月,1936年是冯玉祥将军为了纪念滦州起义殉难烈士。共有园门、石碑、衣冠冢碑、石刻、高台及塔。该纪念园直接记…[详细]
北京鲁迅故居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19号,是鲁迅1924年至1926年在北京的住所。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鲁迅一生撰写了许多著作,在此期间,他写下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坟》、《野草》、《彷徨》等不朽作品,印行了《中国小说史略》、《热风》等著作,同时还主持了《语丝》、《莽原》等周刊杂志。1979年,鲁迅故居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21号鲁迅故居,是鲁迅1924年春自己设计改建的,同年5月搬来居住,一直到1926年8月,他离开北京,去到南方。1929年5月和1932年11月,鲁迅两次从上海回北京看望母亲,也是住在这里。…[详细]
盐业银行旧址
  盐业银行旧址位于宣武区前门西河沿7号,为北京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地上三层,立面两层,爱奥尼克柱式,红砖墙面,作工精细,现保存完好。…[详细]
法国公议局旧址
  原法国公议局大楼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承德道12号。1929至1931年建成,先由法国建筑师慕乐做方案设计,后由义品公司工程师门德尔森正式设计。二层混合结构带半地下室,局部三层。建筑形式为罗马古典复兴。古典主义三段设计很明确,中央主体突出,左右两翼呈对称,比较简洁,底层作为基座。檐部上有女儿墙,两侧尖处为断山花加盾饰,是受巴洛克思潮的影响。整幢建筑用仿花岗岩块砌筑,造型稳重壮观。建成后作为原法租界法国公议局办公大楼使用,造型稳重壮观,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该楼在天津各租界统治机构建筑中,是现存规模宏大,艺术水准高超,保存最完好的西洋建筑。历史上也是法国在津租界内的最高统治管理机构…[详细]
天津梁启超旧居
  梁启超故居和饮冰室书斋位于原天津意租界横二马路19号和21号,即今河北区民族路44号和46号。该建筑是意大利建筑风格的小洋楼,造型别致典雅。他的故居(河北区民族路44号)建成于1914年,共两层。有地下室、顶层有0。主楼为水泥外墙,塑有花饰,异型红色瓦顶,石砌高台阶。楼下是过厅、小书房、客厅和起居室。楼上是他的书斋饮冰室、图书室和浴室。1924年梁启超又在寓所左侧(河北区民族路46号),建了一座专门的书斋,遂将饮冰室斋名专用于此楼。饮冰室书斋为灰色二层小洋楼,系意大利建筑师白罗尼欧设计并承造。首层为其书房,二楼做卧室和会客。天津市政府于2001年对梁启超故居“饮冰室”进行了整修,整修后的“饮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