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松卡石塔
  位于山南市扎囊县桑耶镇松卡村,距离西-史上第一座寺庙桑耶寺9公里的雅鲁藏布江边,这里共有大小不同五座石塔,均为整块巨石雕刻而成的。据说这五座石塔是印度密宗高僧寂护主持雕刻的。这五座石塔自西向东第一座最大,为多边形底座方塔,其他四座大小形状均相同,在5座石塔附近有许多摩崖造像,其中以无量寿佛为主题。自西向东在第一座石塔下处有一无量寿佛像有椭圆形背光,在第二座石塔东面有一莲花生造像,有椭圆形背光,在第四座塔东面有一处三尊相并的释迦佛造像,都有圆形背光,三尊像服饰均为相同。松卡石塔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桑耶寺以西15公里的雅隆藏布江边一座岩石山脚下,海拔3650米。这里共有大小不同五座石塔雕刻而成,…[详细]
聂塘寺(聂塘卓玛拉康)
  卓玛拉康在拉萨市西南25公里由水县聂当乡。该寺坐北朝南,前后两进,11世纪中叶,古印度高僧阿底峡前来西藏传教,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在拉萨西约30公里的聂塘地方去世。翌年,由其弟子仲敦巴主持,庞顿出资修建的。寺庙规模不大,但建筑别致,林木葱郁。现寺内有河底峡的塑像、壁画和埋葬阿底峡衣冠的佛塔等。主供阿底峡由印度带来的度姆佛像,称为卓玛拉康,意为“度姆佛堂”。由于该寺地处拉萨至贡噶间之要冲,交通便利,往来礼佛参观者甚众。阿底峡系扎护罗(今孟加拉国)国王的次子,精通佛学。1033年,西藏阿里古格王绎曲沃闻其盛名,派使者前往迎请,1038年抵达阿里,在托里寺进行传教活动。1042年,学者仲敦巴至…[详细]
查杰玛大殿
  查杰玛大殿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类乌齐镇,距县城30公里。查杰玛大殿是昌都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寺。属杨贡寺管理。杨贡寺是由高僧桑吉温于公元1277年创建的,是达垅噶举派的主寺之一。公元1285年,由桑吉温奠基修建查杰玛大殿,并于1328年竣工。该殿一向以雄伟壮观的气势、珍藏众多的佛像经典而闻名于世。大殿面积为3334平方米,大殿分为花殿、红殿和白殿,共三层,另加大金顶,高度为48.5米,竖立大小柱子180根,其中64根大柱高约9米,需2人合抱。大殿坐西朝东,总建筑面积3334.64平方米。建筑主体呈四方形,边长53米,殿内柱子林立,共耸立180根柱子,其中64根柱子高约15米。殿…[详细]
敏竹林寺(敏珠林寺)
  敏竹林寺是西藏的第一座佛学院,是西藏喇嘛的高等学府,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敏珠林敏竹林寺是西藏的第一座佛学院,位于扎囊县扎其乡塔巴林村群山环抱的一条山谷里。敏珠林敏竹林寺坐西朝东,正前方是开阔的山谷,视野开阔,山清青水秀。寺内的主要建筑为祖拉康,共分三层,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各设拉康,内设有大小铜塔10座。敏珠林敏竹林寺主要以父子或翁婿为传承,不完全限定血统关系,是藏传佛教宁玛派重要的分支之一,对藏传佛教中宁玛派的兴盛、发展、衰落、及其传承教义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敏竹林寺的僧人不仅学习佛法,还学习文化、医学、天文、历算等知识,是享誉全藏的佛学院,并负责编写修订《-年表》发往整个藏区。敏珠林敏竹…[详细]
彭措林寺
  彭措林寺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拉孜县彭措林乡,海拔4100米。彭措林寺于公元1615年由多罗那他主持修建。原信奉觉朗派,到五世0-执政时期,该寺属13座寺庙换教寺之一,故信奉格鲁派。寺院曾有35个殿堂和一个诵经大殿,3300名僧人,并在寺庙的山顶处修建了94间9层高的达耶拉塔卧室。寺内保存有大量珍贵的老壁画和镀金铜佛像,如生威金刚、十轮金刚、胜乐金刚等164件。每年-12月27日,该寺举行跳神节,-10月8日举行朝拜度母仪式。寺院坐西朝东,分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主体建筑由-殿、拉康顿珠、外经院、宗政府遗址、僧舍等组成。-殿是平措林寺的中心,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共有36根柱子,共三层,为土石木…[详细]
邦纳寺
  邦纳寺位于西藏那曲地区索县色昌乡巴秀村以西。邦纳寺,又名巴旦邦纳寺,由加丹德东寺寺主世冲·嘎玛丹觉创建,是一座藏传佛教噶举派寺庙。主要由经堂、佛殿、门廊、转经室组成,为藏族传统的碉房式建筑,其装饰上有汉式建筑风格,跟四川阿坝一带的藏式建筑相似,并且一直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未经过大修。邦纳寺基本上由三个正方和长方形构成,平面基本上呈“凸”字形,而转经轮室为后来添建的。邦纳寺建筑面积1780.65平方米,寺院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是加丹德东寺的寺主——世冲·嘎玛丹觉建筑的十三座寺庙之一。现存大殿,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传说该寺的建造时间比西藏最早的寺院山南桑耶寺还要早,创建时间与拉萨大昭寺的创建…[详细]
康松桑卡林
  康松桑卡林位于西藏扎囊县桑耶乡桑耶寺南约1.5公里处。康松桑卡林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一位王妃按照桑耶寺乌孜大殿的式样修建的。由此可知康松桑卡林创建于八世纪晚期,比桑耶寺稍晚一些。在本世纪初,曾进行过一次较全面的维修。康松桑卡林是一座坐东向西、建筑规模仅次于桑耶乌孜大殿的建筑,总占地为4000平方米,主殿居中,共四层,高18米,周围是两层楼的僧舍形成的大院,大院四面各设一门,西门为正门。西门宽2.2米,高2.3米,门内有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的门廊,门廊共十二根方柱。康松桑卡林殿内,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其结构简单轻巧,具有一定的汉式建筑风格,但在柱头等局部却具有藏式建筑特点,如此藏汉结合的建筑风格,…[详细]
精进寺塔
  精进寺塔精进寺塔,又名宝塔,座落在澄城县东大街文化馆院内,因建于精进寺内而得名。据《澄城县志》(韩志)记载:“精进寺在东门外迤南,唐肃宗时建浮图九级”。唐肃宗李亨从公元756年至761年共在位6年,此塔从始建至今已有1240多年的历史。通过史料考证证实我县精进寺佛塔创建于唐代,而在宋代和清代都进行过大的复修。精进寺塔是唐代创建的一座方形九级楼阁式空心砖塔,高33.26米,塔基呈方形,每面边长7米。塔身第一层较高,壁厚2.2米,每层四角各有风铃一个,底层的塔门向南,中间安有一副木门,这个门就是寺塔的正门,可以进去登塔,塔内第一层是木旋转式楼梯,其他几层均为木爬式楼梯,到第六层为至,七至八层空间太…[详细]
长安圣寿寺塔
  圣寿寺塔位于西安城南30公里处秦岭北麓长安县五台乡塔寺沟内。圣寿寺塔,原名为“应身大士塔”。对寺塔的来历还有一说:据说隋文帝杨坚和他的母亲出游印度,带回佛牙一枚。来到南五台,见这里山清水秀,便于参禅诵经,就在此建塔。这里终年香火旺盛,随文帝也常来此消夏避暑,参禅礼佛。初唐时,太宗李世民的母亲每年也要来此朝拜几次。这样,南五台声名大振,成为佛教圣地之一。该塔为七级正方形0式砖塔,高29.5米,底座周长7.5米,塔身的一、三、五、七层南=1匕两面和二、四、六层东西两面辟有券门,层与层之间砖叠突出为檐,并用砖雕砌成两排菱角牙子。二层以上的壁面为枋木制结构,每面又分为三间,用砖砌出倚柱、阑额及斗拱。塔…[详细]
长安华严寺塔
  中国佛教华严宗佛塔。建于陕西长安县韦曲少陵原半坡华严寺内。该寺建于唐贞观年间,为华严宗发源地。清乾隆年间因少陵原坡塌崩,殿宇被毁,现仅存砖塔两座。东边一座为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的墓塔,方形七层,高约13米,塔上镶有石刻“严主”两字,二层上有“无垢净光宝塔”石刻,塔下有唐大中六年(852)刻《杜顺和尚行记碑》,现移至陕西省博物馆保存。西边是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即澄观)塔,六角五层,高约7米,塔上镶有“大唐清凉国师妙觉之塔”刻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