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宁曹溪寺
  曹溪寺位于安宁温泉西侧1千米,地处龙山东麓。寺南有珍珠泉,北接“三潮圣水”,坐西向东,俯瞰螳螂川,与“天下第一汤”遥遥相望。曹溪寺建于宋代大理国时期,寺内建筑现存大雄宝殿、后殿、钟鼓楼等。曹溪寺乃具有宋代建筑风格的古寺,这是上世纪40年代初,建筑学家梁思成游寺的观感。该寺大殿正面“西方三圣”(阿弥陀佛中坐,观音、大势至两菩萨左右胁侍),壁后“华严三圣”(释迦中坐,文殊、普贤胁侍)木雕像,1956年经全国佛协副会长周叔伽鉴定,乃宋代遗物。据此可以认定,寺始建于宋代大理国时期。曹溪寺早期情况,文献中未见提及。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五叶禅师道成重修寺宇后,请留居寺内的杨慎写了《重修曹溪寺记》(…[详细]
秀山古建筑群
  秀山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城南。秀云山素有“秀甲南滇”的美誉。相传汉之田勾町王毋波始在此辟山林、建古刹、立亭园。千百年来,经通海节度使、大理国王段思平等历代的扩建修缮,文人学士、百姓官宦的爱护与完善,遂成为林木丰茂、文采斐然、遐迩闻名的游览胜地。主要包括:涌金寺、清凉台、玉皇阁、普光寺、三元宫、土主庙(田勾町王庙)、万寺宫和白龙寺,山内生长着宋柏,元杉、明玉兰、茶花,也被称为秀山“四绝”。普光寺现存殿宇建于元代,正殿屋架为斗拱式结构,呈典型蒙古建筑形式。寺内有元代为纪念神僧李畔富所建佛塔2座,古朴庄重。东院内就山岩凿有洗钵池,池上方岩缝中泉水浸冒而出,滴注于池中,叮咚不息。清凉台原名清…[详细]
指林寺
  指林寺位于建水县城建中路(现临安路)西段,文庙以西,被誉为“临安首寺”。民间素有“先有指林寺,后有临安城”(建水古称临安)的说法。据碑刻记载,早在宋代大理国统治此地时期,这里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常见一只鹿出没其间。一天,有人逐鹿至林中,鹿忽不知去向,只有一异人前来,指着森林对众人说:“鹿居此久矣,汝辈为何取它?”言毕,亦复不见。众人皆惊诧,以为遇到神人仙鹿,便立小庙,绘塑神像以祀。许愿求神者认为灵验,香火日盛。到了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7),郡人何昌明于此大兴土木,请来中原工匠,改建为一殿二塔,绘塑佛、菩萨、大士之像,栖住持,每日晨钟暮鼓,香烟缭绕,成为参禅拜佛之所。并取前述异人事,书“…[详细]
宝山石头城
  宝山石头城位于丽江城北110公里的金沙江峡谷中,因百余户人家聚居在一座独立的蘑菇状巨石之上而得名。丽江宝山石头城纳西语称为“拉伯鲁盘坞”,意为“宝山白石寨”,城内瓦屋鳞鳞,巷道纵横,丽江纳西族居民辟岩建屋,房屋柱石和房沿石均随势打成,古朴自然,奇绝无穷。丽江宝山石头城三面皆是悬崖绝壁,一面石坡直插金沙江,仅有南北两座石门可供出入,是一座真正的天险之城。宝山石头城建于元朝到元年间(公元1277--1294的),当时为丽江路宣抚司所辖的七州之一--宝山州治所,纳西语叫“刺伯鲁盘坞”,意为“宝山白石寨”,而“刺伯”即宝山。纳西族先民大约在五六世纪的南北朝时期迁徙到这里,那时宝山州内山脉纵横,河谷深切…[详细]
安宁文庙(连然文庙)
  安宁文庙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安宁连然镇。安宁文庙大成殿为元代木结构建筑,始建于公元1337年,虽经多次重修,留下了许多清代的建筑模式,但主体构筑依然是原装的。2002-2003年重修,修复一新的文庙宏伟壮观,院中的参天古木遮天蔽日,一株有三百多年树龄的金桂花树芳香四溢。在这远离孔子故乡千里之遥的边远小镇,孔圣人再次得到了人们的无尚崇敬。刚刚塑好的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塑像栩栩如生。为孔子及弟子塑像在云南省极为罕见。修复后的文庙古建筑群总建筑面积1566平方米,包括:大山门、青云楼、大成门、大成殿、棂星门等建筑主体,并配有南北厢房和左右耳房一十四间,仿古建筑一十七间。大成殿中是孔子及其四大弟子的塑像,其他…[详细]
州城文庙武庙
  州城文庙武庙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建于明弘治七年(公园1494年),明嘉靖、清康熙、雍正、嘉庆、光绪年间曾多次修复和添建,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州城古镇,形成了一个气势恢宏的建筑群,充分表现出了这里丰厚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文庙坐东向西,供奉的是孔子等古代的学者先贤。文庙面对笔架山,为一进四院,由照壁、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后宫(又称崇圣祠)及南北两院、名宦乡祠等建筑呈梯形建造构成。整座建筑风格纤细秀雅,匠心独运,或危楼高阁,栖凤盘龙;或草木葳蕤,烟聚蔓缠;或小井石栏、曲径通幽。房檐斗拱和额枋梁柱上,装饰着的青蓝点金和各种贴金彩画,亦清晰可辨,不难想象昔日所拥有的鲜丽色彩和雄伟壮丽。各院之…[详细]
真庆观古建筑群
  真庆观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区白塔路与拓东路交叉路口。明永乐初年,道教长春派创始人,谪滇“高道”--刘渊然,即居此观阐道。刘渊然(1351年~1432年),江西赣县人,道号体元子,道行高深,明洪武间朱元璋召至师宗,赐号高道。永乐初年任道录司右、左“正一”管道教事。嗣因得罪权贵被谪至昆明。在龙泉观阐教。其门徒“殆百余人”。门徒中蒋日和、邵以正是名闻全国的“高道”。其中,邵以正是昆明人,号止止道人,又号承康子,天顺元年(1457年)明英宗赐号“通妙真人”。正统十年(1445年)整理校定5305卷的《正统道藏》传世,在道教学术史上有相当地位。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刘渊然受召回京,得封“冲虚至…[详细]
黑龙潭古建筑群
  黑龙潭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大研(丽江)古城北隅,象山西麓。黑龙潭由象山石灰岩溶地下水和玉龙雪山麓洪积扇地下水形成的涌泉,纳西语称“古六吉”,意为“九龙水”,又称玉泉,汇集成潭。清乾隆二年(1737年)于潭畔建龙神祠,乾隆帝曾题“玉泉龙神”匾额。潭畔建有三重檐的得月楼及五孔石拱桥锁翠桥。黑龙潭古建筑群是古代有名的道观,相传为汉代黑水祠所在地。黑龙潭由两组道教建筑群构成,隐于绿荫深处的龙泉观称为上观,临于碧潭深水黑龙宫称为下宫。此外,黑龙潭里还有三株久负盛名的古树,即唐梅、宋柏和明茶。黑龙潭过去一直以此厅水胜潭和希木为主要特色,并称黑龙潭“四绝”。前后两池池水相通,中间以石桥为界,左边是浑水潭…[详细]
姚安龙华寺
  姚安龙华寺,俗称-寺,位于姚安县城北12公里的光禄镇西山麓。西山形如游龙盘旋,山仞重峦突兀,此山民间称龙华山。龙华山,郁郁葱葱,栗树、茶树、菩提树、苍松翠柏,竞相耸立,高峻挺拔,龙华寺就在险峻的丛林之中。龙华寺原址名卧佛庵,始建于公元907-923年(即后唐天祐年间,蒙诏世隆时期)据清郡人河南光山县蔡龙松所撰《重修龙华山-寺碑记》载:“一日夜间,因有神僧到此拜佛,半夜即去,由此,大理僧人知聪即结庵于此,勤修戒律,开山创寺,后人称为古刹。”13世纪时,蒙古兵灭大理国,相国高泰祥殉国,其女菩提痛国破家亡,兄弟离散,于卧佛庵出家,将出生时印度僧人所赠的菩提树籽植于寺后,以卜兄弟聚散存亡,九籽生长良好…[详细]
保山玉皇阁
  玉皇阁位于保山城西太保山的右山腰。该阁建于明洪武年间,为3层重檐斗拱建筑,由36根高大的圆柱支撑,顶部全是梁架斗拱,渐次往上收拢成八卦形,至屋顶为太极图。屋顶系金黄琉璃瓦铺就,外观飞檐翘角,看上去端庄大方,气势雄伟。楼内有精美的壁画,泥塑和浮雕,楼前有两亭一台,还有3棵枝繁叶茂的大青树,旁边有太清仙境、玄帝观、文昌宫等建筑,为保山的八景之一。玄妙的是,玉皇阁的第二层挂有一块匾,从正面看是“至诚无息”朱黄色大字;从左边看是“龙飞凤舞”红绿色大字;从右边看则是“海晏河清”褐红色大字,实为奇中之奇,至今无人能说得清其中的奥妙,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玉皇阁左右各建八角式钟亭一座,又名“全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