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善寺正殿
  开善寺正殿位于四川省荥经县城;开善寺现仅存的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均约14.5米,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八架椽屋用四柱,前后檐和山墙面均施斗拱,式样复杂,做工精细,前檐阑额上精雕刻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等图案,庄重,气派,保留了早期古建风格。开善寺正殿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寺殿古建筑。正殿位于四川省荥经县城。开善寺现仅存的正殿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正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均约14.5米,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八架椽屋用四柱,前后檐和山墙面均施斗拱,式样复杂,做工精细,…[详细]
蓬溪宝梵寺
  由达成铁路蓬溪站乘汽车向北转西行8公里,便可到达蜀中名刹宝梵寺了。宝梵寺坐落于四川蓬溪县西15公里的宝梵镇宝梵村狮子山中麓。肇建于北宋初年,称罗汉院。治平元年(1064),宋英宗赵曙敕改为宝梵寺,义为“佛中之圣,梵宗之宝”,直解为:“三宝”、“梵刹”的联义。后罹战乱灾祸破坏。递传至明代正统二年(1437),僧人海舟到此开山驻扎,于景泰元年(1450)重建大雄殿、观音阁,增塑佛像。尔后,明清两代,相继培建天王殿、毗庐殿、山门及两侧配殿,遂成今日之规模,呈三进复四合院布局,建筑面积达2600多平方米。大雄殿,气宇轩昂,造型美观,为木构单檐歇山顶,三间四架椽抬梁式结构,殿呈正方形,长阔均为15.3…[详细]
犍为文庙
  建于北宋真宗祥符年间(公元1008至1016年)的犍为文庙,原址位于清溪镇沉犀村,至今已近900年历史。其间经历了南宋迁址城南、元末毁于战乱、明初重建、明万历39年迁址罗盘坝、万历46年迁还旧址、明末焚毁、清代康熙年间重建等“三迁三建”,中间12次大型维修,直到清咸丰年间最后一次维修,才形成今日之文庙。犍为文庙在建筑结构和艺术风格上,有很大特色:大成门屋面“天七文运”下泊飞角三重檐在国内独一无二,曾为意大利古建筑师卡卡拉拍手叫绝;大成殿全龙木雕撑弓在四川绝无仅有;九台上160只形态各异的蝙蝠护栏雕饰为石雕一绝;圣域、贤关旁各加一便门与礼门、义路相通,把祭祀大典与平时瞻仰分开,构思巧妙;照壁书“…[详细]
巴格嘛呢石经墙
  巴格嘛呢石经墙位于石渠县长沙贡马乡,札加庞秀神山脚下,扎曲河与麻木河交汇处,距县城53公里,2006年5月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经墙长1.7公里,平均宽2-3米,高2.5-3.5米,内有石刻佛像3000多尊,藏文“丹珠尔”、“甘珠尔”各两部,“贤劫经”等数千部,以及数以亿计的大小嘛呢石。在石渠也有跟其他藏区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在西藏等地随处可见的嘛呢堆,在这儿就被垒成了嘛呢墙,而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的就是蔚为大欢的巴格嘛呢墙和松格嘛呢石经城。在当地藏民眼里,这两个地方就像布达拉宫和冈仁波齐一样,是他们心目中的圣地。巴格嘛呢墙坐落在雅砻江第一湾附近,距县城大约60公里左右,它仿佛是草…[详细]
隘口石坊
  隘口石坊位于珙县玉和苗族乡,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节孝坊。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占地八十平方米,高十七米,宽八米。米粉石构造,具有明代访木建筑风格,四柱三门,层重式,三重檐,殿式顶,十二鳖角翘首凌空,访上匾额楹联众多,字迹遒劲,酣畅淋漓;人物造像形神毕俏,古朴凝重;七绝诗词流畅潇洒,飘逸豪放;还有动人的建坊传说,频添了神奇的色彩。隘口石坊经历了150个春秋,仍巍然屹立,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风格与结构,精湛的书法与绘画。隘口石坊素有“川南第一坊”之美称,造型古朴典雅,气势恢宏,集雕刻、书法、建筑、儒家文化于一体,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浑厚的艺术价值,对研究中国古代牌楼建筑和川南民居建…[详细]
望江楼古建筑群
  成都市望江楼位于成都市望江楼公园内,望江楼公园位于成都市东门外九眼桥锦江南岸一片茂林修竹之中,面积176.5亩,园内岸柳石栏,波光楼影,翠竹夹道,亭阁相映,主要建筑崇丽阁、濯锦楼、浣笺亭、五云仙馆、流杯池和泉香榭等,是明清两代为纪念唐代著名女诗人薛涛而先后在此建起来的。民国时辟为望江楼公园,成为市内著名的风景点。最能引发人们游兴的是品种繁多的万竿幽篁修竹,因此,享有竹的公园、锦城竹园的别称。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望江楼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东至锦江,西、北、南以现围墙为界。建筑控制地带:东至锦江,西、北各向围墙外延2…[详细]
洛带会馆
  洛带会馆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包括广东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川北会馆。洛带会馆建筑群宏伟壮观,布局考究,既反映移入民原籍的建筑风貌,又结合川派建筑特色,内部构件细腻精巧,各种雕饰图案栩栩如生,技艺精湛。为研究会馆建筑的珍贵资料。2006年,洛带会馆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末清初,四川因战乱、灾荒而人烟稀少。统治者为鼓励移民入川,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移-动,持续时间达一百多年。四川是中国大陆客家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入川落籍的客家人以会馆为中心,是客家同乡聚会议事和祭祀的重要中心,是移民们的栖息地。客家会馆大多以中轴线对称布局,坐北朝南,寓意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入门…[详细]
春秋祠
  春秋祠位于叙永县县城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由山西、陕西盐商集巨资,拆除原关帝庙重建。主要供奉关羽,因关羽喜读《春秋左氏传》,故名春秋祠。春秋祠具有浓烈的晚清宫庭式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结构严谨。主要建筑有乐楼、回廊、耳房、飨殿、关羽殿、三官殿、内设台、曲桥、水池、门厅,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上或雕刻,或彩绘,最典型的有九龙枋、九凤枋、永宁八景、百鸟梅花窗、百凤朝阳、百寿图、渔樵耕读、仿米南宫绘画等,精美绝伦,堪称晚清建筑雕刻艺术的瑰宝。闻名于国内外。春秋祠联匾,独具风格,内涵丰富,脍炙人口。1980年春秋祠被命名为省级文物护单位。1998年建为木雕石刻艺术博物馆。保护…[详细]
波日桥
  波日桥堪称桥梁史上的奇迹,被誉为“康巴第一桥”,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乐安乡境内,横跨雅砻江,气势雄伟、壮观。波日桥始建于清朝,由杰出的藏族建筑大师唐通吉布承担设计,他指挥工人在峡谷深涧、江水湍急的雅砻江上风餐露宿几个月才完成。从侧面看,波日桥有着粗犷的圆弧桥墩,整齐美观的桥台,木榫完美契合的桥身,这座鬼斧神工、名副其实的“飞桥”,体现了神秘的雪域文化。2006年,波日桥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结构波日桥长125米,宽3米,孔径跨度60米,由桥身、桥墩、桥亭三部分构成。桥墩远看形如两个坚固的碉堡,全部用圆杉木、卵石、片石相间叠砌而成。两个桥墩中部,用4—6根圆木撑成拱形,圆木长…[详细]
庞统祠墓
  【北关楼入口处】白马关是有汉以来,剑南五关的最后一关,由西安至成都入四川境后将经过葭萌关、剑门关、涪城关、江油关和白马关。清朝的罗江才子李调元曾以诗句“江锁双龙合,关雄五马侯。益州如肺腑,此地小咽喉”来形容此关,从诗当中我们也不难想象在古代白马关对于整个四川在战略意义上的重要性。历史上,白马关曾经三次易名。东汉时,因其地处于古绵竹城的东北面,所以被称之为绵竹关。唐代则改名为鹿头关。这是由于我们脚下这片山,名为鹿头山,而关名也就以山名来定。公元907年,朱全忠于长安篡夺唐朝政权以后,盘据四川的王建,乘机在成都建立了大蜀政权,他移鹿头关到现在黄许镇的绵远河畔,依水建立关隘,随之借用历史上汉高帝骑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