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鹫峰寺塔
  鹫峰寺塔,全称“鹫峰寺禅院佛顶舍利宝塔”,建于南宋嘉泰四年(1204年),位于四川省蓬溪县赤城镇白塔街所倚鹫峰山,平面呈四方形,为楼阁式砖石塔。《中国建筑史》(梁思成著)有专文记载。据《蓬溪县志》记载:鹫峰寺塔由南宋蓬溪县彦李氏白琳创修于南宋嘉泰年间。该处原有鹫峰寺,寺肇建早于塔,其中殿堂后因兵灾渐毁,至明正统年间得以重建。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间,寺内戏楼、天王殿、大雄殿、毗卢殿陆续迁建,今原址仅存此塔。1962年,鹫峰寺被蓬溪县人民委员会核定为蓬溪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遂宁市人民政府核定为遂宁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12月,以“蓬溪白塔”之名被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四川省…[详细]
遂宁广德寺
  广德寺位于遂宁城西1.5公里的卧龙山麓,是川中佛教胜地,系唐开元以来著名古刹,被誉为“西来第一禅林”。全寺占地47666.67平方米,古建筑面积8350平方米。寺依山而建,方向300o,座西北朝东南。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分布,自麓至顶,揭殿九重:圆觉桥、哼哈殿、圣旨坊和碑亭、天王殿、大雄殿、毗卢殿、法堂、三官殿、佛顶阁;中轴线之东有千佛楼、燃灯殿、千手观音殿等;中轴线之西有观音殿、轮藏殿、善济塔、玉佛殿等。大小殿舍二十余幢,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有唐宋建筑布局风格。广德寺,原名石佛寺。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东川节度使杜济礼请克幽(无住)禅师来遂住持,开山阐教。寺大历年间名保唐寺。代宗大历十三年(…[详细]
芦山平襄楼
  平襄楼,又名姜庆楼,座北向南,为三重檐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斗拱建筑,南北檐面同式,一楼一底,上下层间附腰檐一周,远望俨如三层建筑,通高约14米。底层面阔五间,纵深显五间10米,占地202平方米。上下檐四周施斗拱38朵,五铺作,正背面明间皆施补间铺作二朵。内柱为通柱,直达上层。上层为四架橡屋用二柱,面阔三间,其外腰檐内有平座和扶栏一周,可凭栏远眺。姜公庙大殿,明代建筑,用来陈列姜维塑像,目前我们所见的姜维像是1993年通过民间集资用红砂石打制成的。此楼始建于北宋,为纪念三国蜀大将军平襄侯姜维而建造。芦山在蜀汉时为汉嘉郡首府为蜀之边郡。传为姜维屯兵守边御羌、封荫食邑和肝胆归葬之地,有姜城,姜维墓等诸…[详细]
芦山青龙寺大殿
  青龙寺大殿位于四川省芦山县 龙门乡政府院内,元至治三年(1323年)建,为四川省内现存少数元代 建筑中有准确铭文纪年的古建筑。虽经明、清历次维修,仍基本保持原建时代特色,是研究元代古建和地方佛教文化史的重要实物,被四川省 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青龙寺大殿在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震后仍然顽强矗立,只是正殿墙体部分有脱落现象,大木构件有一些倾斜。大殿座西向东,歇山式抬梁木结构斗拱建筑,八架像屋四橡前后对乳,用四柱。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平面成正方形,前檐明间补间铺作三朵,中心一朵为溜金至中金檩,再接一挑斡至脊檩;两侧斗拱出五铺作斜拱。次间补间铺作为一朵,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均为五铺作斗拱。后檐…[详细]
措尔机寺
  措尔机寺位于四川省壤塘县中壤塘乡中壤塘村,始建于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全称为“夏尔壤塘桑周罗尔吾伦”,属藏传佛教之觉囊派寺院。措尔机寺得名于该寺第一任-“措尔机-”。措尔机寺占地2500平方米,是中壤塘三大寺院之一。现该寺建筑群中仍保存有元、明、清时代建筑四座,历代-住宅(第1~13代)、康玛庙、康萨庙、大经堂,以及数百幅明、清、民国以及现代绘制的“唐卡”,用金水、银水所写的佛经,及佛像、法器、镶宝石银质灵塔等附属文物,具有很高的艺术、科学研究价值。措尔机寺现存元、明、清时期建筑属典型的藏族传统风格。 2006年,措尔机寺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寺院大经堂:寺院四…[详细]
日斯满巴碉房
  日斯满巴碉房位于壤塘县宗科乡石坡寨,碉房南临宗科至伊里公路,北靠大山,东为农田,西连村寨,是典型的嘉绒藏式建筑。背靠青山,前临绿水,左右两则是乡村公路、农田和石波寨,且坐西向东依山顺势而建。碉房共分九层,下大上小,通高25米,自二层起层层靠北内收成台,北石墙自底直通顶部,顶层面积仅为底层的六分之一。日斯满巴碉房系该地土司为其画师修建的,现已传承使用十三代。日斯满巴碉房是四川省乃至全国发现的年代最久、规模最大、层数最多、建筑最高的藏族传统民居建筑,因此,它被誉为藏族民房之王,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地理位置:日斯满巴碉房位于壤塘县宗科乡石坡寨,碉房南临宗科至伊里公路,北靠大山,东为农…[详细]
眉山报恩寺
  大殿是元代的建筑,旁边有个观,是清代修建的,毕竟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古迹!整个地方很清静,现在属于道教管理,不是佛家的道场了。地址: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罗平镇高丰村保护范围:报恩寺、报本寺围墙外延3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详细]
醴峰观
  醴峰观是四川省仅存的七处元代建筑之一,历经690余年风雨仍保存完好,西晋末年罗氏皇娘坟与《卖油翁》主人公陈尧咨之墓均在它附近。被人们称为元代建筑标本的醴峰观位于南部县丘垭乡金星村大铜锣山(即皇后山)梁。相传大铜锣山有一奇峰名叫醴峰,峰上有7口古井,井水清洌、甘甜,东晋成汉时开国主李特之妻罗氏住在成都,因不服水土,只好通过驿马将醴峰井水送往那里。罗氏病死后,其子大成皇帝特意将她厚葬在醴峰,并将7口井全部封埋,后人便将醴峰改名为“李封”。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当地人在罗氏墓前的封井上建庙一座,这就是有名的醴峰观,又叫做李封观。保护范围:东以正殿外延10米至铜锣山崖为界,西以正殿外延10米…[详细]
木门寺
  木门寺的构建十分奇特,独具匠心,它为亭内修塔,亭外建殿的一种罕见的古建筑群。因其亭仅两扇大门用木料制作,其它部位均为石料仿木建造,故名木门寺。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木门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木门寺位于安岳县城以北20公里的八庙乡石鼓片区的清凉山麓,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寺前立有石坊,-“东普禅林”。石亭内葬明代高僧无际禅师尸骨(公元1380-1446年)。无际禅师俗姓莫氏,讳了悟,法号无际,潼川府安岳白鹤岩人,著有《道林录》流传于世。无际禅师亭背北面南,为石砌仿木建筑的无梁方殿,成“介”字形,高12米,长7.8米,宽6.8米。亭的柱、枋、檐、脊、斗拱、熬头、房瓦、滴水、椽子等均为石制,但…[详细]
旋螺殿
  旋螺殿为明代所建形如旋螺的古建筑。又名文昌宫。坐落在四川省宜宾市李庄镇南2.5公里石牛山下一巨石上,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建,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均有培修。三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5米,屋面铺筒瓦兼小青瓦。殿平面呈八方形,面阔、进深均为8米。殿内结构与一般庙宇不同,用四井口柱直贯二层,井口柱间施抬梁、穿枋、角梁连接,形成梁架骨干。第一层抬梁承接殿内楞木楼板,东西两梁下附梁枋,8根采步梁上立中层檐柱8根,上承掾枋,下附檐掾;檐枋上为中檐斗拱。第二层抬梁承接顶层檐柱8根,檐柱平板枋上置拱,坐斗外侧为外檐斗拱,内侧构成网目状的藻井,殿的斗拱大致相同,层层而上,内承梁架,外挑檐枋。顶部藻井,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