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平县宝严寺塔
  宝严寺塔,俗称“东关塔”,位于河南省西平县县城东关。在原宝严寺外西侧,故名。宝严寺建于唐代,为佛教寺院,民国年间废。具体在西平大道与文化路交叉口处;原在宝岩寺外西侧,故名于此。宝岩寺塔始建于北宋时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古塔为仿木结构楼阁式七级砖塔,整体呈奶黄色,平面呈六角形,塔角雕饰龙首,塔身浮雕壁画,高28.80米;顶端有铁铸塔刹,呈莲花状,高2.16米。塔为仿木结构楼阁式七级砖塔,平面呈六角形,高28.8米。顶有铁铸塔刹,呈莲花状,高2.16米。宝岩寺塔共有七层,一、二层塔室为四角形拱顶室,设台阶式盘旋梯道;三至六层为六角形拱顶室,设井式梯道。登梯道可达六层,游人登梯道及竖井达第六层,以凭…[详细]
商丘崇法寺塔
  崇法寺塔,位于永城市老城东北角烈士陵园内。据清光绪《永城县志》记载:“崇法寺……创建在唐以前,绍圣初建塔,高数丈”。现寺已无存,仅剩此塔。据史书记载和塔内地宫石、砖刻文可知,该塔始建于宋绍圣元年(1093年),塔成于绍圣五年(1098年)。崇法寺塔是一座楼阁式仿木构式砖塔,平面呈八角,九层,通高34.6米,分外壁、回廊、塔心,每层内部构造各异,塔内走道用砖石混和砌成。1984年4月至1985年5月由河南省文物局拔专项维修经费10万元对其进行了彻底维修,基本上恢复了古塔的原貌。塔的基座为八角形,高1.6米,周长24米。第一层,东、南、西三面辟圭形门,门内小室互不相通,均用十层叠涩砖砌成四角攒尖的…[详细]
郏县文庙
  郏县文庙又称文宣王庙、孔庙和夫子堂,位于河南省郏县城内东南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既是郏县的学宫,是典型的左学右庙建制,又是郏县古代官方、孔氏家族、社会各界祭拜孔子的专祀庙宇。孔子后裔的一支,唐代迁到郏县,被称为郏县派。郏县派是四十三代中兴祖以前的孔氏大家族十大支派之一,后来又有十大支派的鲁山派、宁陵派部分族人迁至郏县,成为地方望族。五代后周年间,孔姓族人在时任县令郭忠恕的全力支持下,捐资创建孔氏家庙--孔庙,于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竣工。北宋末年部分建筑和设施毁于战火。金泰和六年(1206)县令奉旨在孔庙旧址修建官方文庙。明清两代曾大修和增建,确定其今天的宏大规模。现存的大成殿、戟门、名…[详细]
百家岩寺塔
  介绍:  位于修武县城北嵇山之阳百家岩寺旧址上。塔门东向,平面呈八角形,为九级楼阁式砖塔,高20余米。第一层塔向较高,东边有一半圆形拱券门。二层以上各层的四面均辟圭形假门,门上施红彩。每层塔檐部分均砌仿木结构建筑的阑额、普柏枋、飞缘、檐椽、望板和斗拱。檐上覆盖灰色筒板瓦。斗拱呈单抄四铺作,华拱和耍头两边伸出45度角斜拱和蚂蚱头,部分令拱端刻成翼形拱状。栌头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塔身转角处皆砌倚柱,柱头呈覆盆状。塔门内为方形塔心室,竖并形室壁上有砖砌单抄四辅作计心造斗拱。井口枋上隐放慢令拱,单材耍头上置齐心斗。斗拱之一用扇形雕砖和叠涩砖砌成八角形藻井。根据该塔的建设形式和建筑特征…[详细]
沁阳北大寺
  沁阳北大寺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市区自治街中段。创建年代未详,明万历八年(1580年)重修,清代增建并重修。沁阳清真寺,俗称北大寺。寺院坐西朝东,分男寺、女寺,占地面积约3100平方米。女寺为多座硬山灰瓦顶建筑。男寺规模大,现存大门、过厅、南北讲堂、拜殿等。主体建筑呈轴对称布局,三进三段,内存明清碑刻通,轴线建筑自前而后体量与高度逐渐增加,分别以孔雀蓝、绿、黄三彩琉璃瓦件饰顶。厦殿设门二道,前置栅栏门,中设棋盘门。过厅为单檐悬山顶,两山半穿斗梁架间饰以壁画。过厅之后为礼拜殿,由客厅、前后两重拜殿及窑殿组成,其建筑间均有泄水牵搭,构成一体,纵深达36米。客厅为卷棚歇山顶。拜殿由两座建筑组成。前殿为单檐…[详细]
叶县县衙
  叶县县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是全国现仅存的3座古县衙之一,也是目前我国现存的古官署衙门中唯一的明代县衙建筑。据省文物局组织管家论证,叶县县衙建筑群落布局合理、规模宏大,其建筑形式融南北之风格,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风格、流派特点及变化规律等都具有重要价值。叶县明代县衙位于叶县东大街,占地16848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宏伟。整个建筑群由41个单元,153间房屋组成。中轴线上自前至后布列着大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等主要建筑。辅助建筑在其东西依次展开,布局合理,风格古朴,充分显示了明代县级政权官署衙门的规制和风貌。内设编钟演奏厅、文物展室等,陈列300多件(套)文物,其中70多件…[详细]
洛阳周公庙
  洛阳周公庙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定鼎南路东侧,初建于隋末,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周公而建的,明、清、民国初均曾重修。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他辅佐武王灭殷商,建立周朝,东征平定“三监”和商纣王之子武庚的联合叛乱,营建洛邑,制订礼乐,他的思想是中国儒家学说的基石。周公庙今存的建筑有南北中轴线上的元圣殿遗址、定鼎堂、礼乐堂、后殿及东西两庑、东西厢房等。元圣殿基址位于定鼎堂前,据史料记载,其为重檐三开间建筑,殿内供奉“元圣”周公像。定鼎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额题“定鼎堂”三字,取周公定鼎洛邑之意。九脊歇山顶,上覆琉璃瓦,保存明代建筑风格。殿内供奉有周公…[详细]
洛阳关林庙
  •这里埋葬着关羽的首级,是祭拜关二爷的圣地。•可以观赏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亲笔御匾。•庙内有一百多尊清代的石刻小狮子,生动活泼,栩栩如生。景点介绍在洛阳市城南约7公里的关林庙,规模不大,但是香火极旺,因为这里埋葬着蜀汉名将关羽关二爷的首级(头颅)。根据古代封建礼制,帝王墓为“陵”,王侯将相墓为“冢”,只有圣人的墓才能称为“林”。两千年来,关羽的地位从王侯一直上升到武圣人,能与“关林”相媲美的也只有山东曲阜的孔林。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在汉代关庙的原址上,开始建庙种植柏树,清朝乾隆年间(1735—1799年)加以扩建,基本形成如今的关林庙的规模。关林…[详细]
辉县白云寺
  白云寺景区位于辉县市西35公里的太行山下,距新乡市55公里。景区内林木茂密,翠竹葱笼,汨汨清泉,景色宜人。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和“油松种子园”。主要景点有:白云寺、唐银杏树、普照大禅师石塔、风水塔、五百罗汉碑、金沙、银沙泉、元极寺、龙浴寺、袁氏山庄、龙口风门等。景区内的主体景点白云寺,始建于唐代,原名白茅寺,又称梦觉寺。寺内有单檐悬山大殿5间。其它中殿、山门、东西配殿及出厦0等50余间。寺后有元代石塔2座,雕刻精致,寺东有宋代五百罗汉碑,纪事翔实。寺西有金沙、银沙二泉,泉旁有地藏殿,建筑奇特。西临石崖,有窟名黑龙洞,深邃莫测。寺前古树参天,盛夏不见日色,为避暑胜地。系省重点…[详细]
新郑轩辕庙
  轩辕庙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千户寨乡始祖山(具茨山)主峰顶上,创建年代不详,祀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据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刊本《新郑县志》卷十一祀祠志载:“轩辕庙,旧志在县西大隗山巅。”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刊本《新郑县志》卷三祠庙记载:“轩辕庙在县西大隗山巅。”清顺治已亥《1695年》刊本《新郑县志》载:“轩辕庙在县西大隗山巅。”该庙歇山式建筑,坐西向东,创建年代无考。台基、墙身和屋顶均为石材构成。面阔三间7.35米、进深三间4.80米,高约5米,建筑面积40平方米。单檐歇山。殿顶为灰板瓦,疑为近代覆加。正脊平直,正脊两端和戗脊下端均以兽首作结。正脊中央雕有“吉”字图形。庙墙正面背面四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