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苏祠和墓
  三苏祠和墓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苏洵、苏轼、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世称“三苏”。特别是号称全能大家的苏轼,道德文章堪称天下一绝,留下许多传世之作。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七月,苏轼病座下常州。次年,苏辙遵其“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铬”的遗愿,葬苏轼于小峨嵋。11年后,苏辙于政和二年(1112年)葬于许昌。其后,苏轼子孙相继安葬在这里。到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年),郏县尹杨允置苏洵衣冠“瘗诸两公冢之间”。自此始称“三苏坟”。三苏坟由三苏陵园、广庆寺、三苏祠组成。三苏陵园,总面积14800平方米,坐北向南。步入神道,古柏相映。甬道两侧有石柱、石马、石羊、石虎、石狗、石人相对排列,仪…[详细]
阎庄圣寿寺塔
  圣寿寺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后台乡阎庄村西北200米,是睢县著名的宋代文物旅游景点。圣寿寺塔俗称阎塔,为宋代建筑物。虽经多次地震侵袭,风雨剥蚀,仍巍然屹立,1985年省政府曾拨款维修加固。塔身高22米,底座周长28.4米,为平面对称六角,九级密檐式结构。塔身外部每层檐下均用迭涩砖砌,第一层高3米,檐下有南开一半圆形拱圈门。一至六屋外壁嵌砌佛像雕砖数百个,佛像造型各异。塔内为六角形塔心室,室壁佛像砖砌,顶部饰有彩绘图案。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和雕刻艺术提供了实物依据。关于圣寿寺和圣寿寺塔,当地还流传有一段古老的传说。相传,大宋时期阎庄村来了一位法号慧普的和尚,他慈眉善目且精…[详细]
乾明寺塔
  乾明寺塔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城西北隅,始建于隋仁寿四年(604年),宋代重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重修塔刹。现存十三层楼阁式砖塔为宋中晚期建筑,高38米,平面呈六角形,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设有拱券门、叠涩门,雕有直棂、方棂盲窗,佛龛,镶嵌有雕砖佛像等。檐部均饰雕砖斗拱,下置砖雕普枋和阑额。瓦檐挑角,每角有青石套兽上悬风铎。一层南有塔心室,北有拱形洞门,内设台阶,可旋登至八层。塔的第二层雕有直棂假窗3个,第三层嵌有砖雕佛像8尊。塔身各层有佛室1个,佛龛14个,拱形洞门10个,巧妙结合,错落有致。塔内有台阶可供攀登,塔顶为铜质塔刹。塔前有明隆庆元年(1567年)碑刻1通。1…[详细]
泗洲寺塔
  泗洲寺塔位于唐河县新春路北段,是河南省现存最高、体量最大的古塔之一,有“泗洲寺塔离天一丈八”之称,是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泗洲寺塔亦称菩提寺塔,始建于宋绍圣二年(1095年),位于原菩提寺院内,现寺已不存。泗洲寺塔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外形系八棱锥形,共11级,高49.75米。第一级直径7.6米,塔基边长5.86米。塔内有砖砌心柱,柱周围筑螺旋台阶可登塔顶;第二级塔外壁嵌有59尊释迦牟尼佛像;第四级塔外壁嵌有6尊佛像,佛像高21厘米,端坐于莲花须弥座上。塔身翼角为雕制龙首80条,悬于塔身外33厘米,龙首口内衔铁环,环下系风铎,风起钟响,梵音清幽…[详细]
尉氏兴国寺塔
  兴国寺塔历史年代久远。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1963年,古塔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国寺塔塔身每层高度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平座面阔也渐次收敛,宝瓶式铜刹扣在顶部,整个塔身外观庄严淳厚,刚毅挺拔。古塔为砖塔,塔身内外均用青砖砌筑,全部采用卧砌法,砖与砖之间衔咬,塔体结实稳固。塔每层均由平座、塔身和挑檐组成,其檐下及平座斗拱为仿木构砖砌而成,斗拱用材比例硕大,制作规整,有四铺作和五铺作两类,是宋代建筑艺术的完美体现。兴国寺塔的另一显著特色是塔体内外壁均镶嵌有砖雕佛龛。佛龛砖呈正方形,其质如石,龛凹圆形。龛内浮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袒胸…[详细]
两程故里
  两程故里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田湖镇程村,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的故居,初建于宋大观元年(1107年)。明景泰六年(1455年)、弘治十三年(1500年),不断完善,始具规模。明崇祯九年(1636年),祠庙毁于兵燹。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在旧址上重建。两程故里坊,又称牌坊,始建于明天顺六年(1462年),明万历七年(1579年)重建为石坊,中门楣上嵌额枋,上刻“圣旨”和“两程故里”,两侧门楣上各嵌一额枋,上刻立坊者官职及姓名。影壁,也叫照壁,砖石结构,上覆琉璃瓦,挑角。壁以泥涂之,或凹或凸,成其自然,用墨随意点画,浑成峰峦林壑,相映成趣。“道接子与”、“学贯濂溪”是壁影两侧的单檐立柱式建筑…[详细]
商水寿圣寺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常社寿圣寺塔。该塔与古镇逍遥隔河相望,为九级楼阁式砖塔。高41.5米,平面呈正六边形。据一级塔门楣上的四行“明道二年------岁三月一日丙寅时,戊寅时日葬利院主僧建功德碑塔。”刻字推算,此塔应建于宋明道二年,即1033年。塔基部每边长4.2米。塔室内砌有盘旋的塔道,可逐级登高至塔顶。塔体从底至顶渐收匀称,成六棱锥体形。塔顶用铸铁铸成形似宝葫芦样的宝顶,使塔体结顶得到最完美的点缀,给人以挺拔隽秀之感。塔的层檐收放尺寸自然得体,既保护塔墙免遭雪雨浸淋,又给塔体以美的装饰,看上去既规整肃穆又没有呆板感。该塔的建筑年代久远,建筑风格独具。它的完整存在,给研究宋代佛教在中原腹地的传…[详细]
鄂城寺
  鄂城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区北25公里石桥村北。根据寺内碑刻和历史文献的记载,鄂城寺塔始建于隋代。在鄂城寺旧址中轴线上,现存的清代建筑山门、前殿、中殿各三间,两侧有东西廊房各三间,均为清代硬山建筑。寺内寺西侧门两边还有宋代元符二年雕刻的石狮一对,雕工精湛,形象生动。寺内还有明清碑碣多方。宋代鄂城寺塔重新修葺为七层仿楼阁式砖塔。第四至七级是解放后的仿楼阁式建筑,塔底层西面有券门可通塔心室,门上嵌一石碑,塔心室亦为六边形。塔体逐层收减高度及边长,整个塔身略呈抛物线形,第二层六面壁上各嵌砖雕佛像8尊,塔顶已毁。建筑雄伟,造型俊秀。鄂城寺塔的建筑形式及结构、遗物都保留了宋代的原貌,是研究宋代砖结构建筑的重…[详细]
柴庄延庆寺塔
  柴庄延庆寺塔位于河南省济源市城区西北3公里柴庄东。宋景祐元年至三年(1034~1036年)建。外壁各层嵌有砖雕佛像一千多尊。北门可拾级登至二层。二层以上有叠涩式砖层收顶,上置木板楼板已毁。南门内置《大宋河阳济源县龙潭延庆禅院所修舍利塔记》碑,为杨虚已仿晋王羲之行书。寺塔为楼阁式砖木结构,六角七层,高28.16米,塔身呈抛物线形。底层南北各辟一门,从南门入塔心室,塔心室呈六角形。北门设梯道可登至第六层。塔身各层各壁嵌砖雕佛龛千余个,故又俗称“千佛舍利塔”。砖雕精细,造型生动,近于北魏手法。塔内和周围有宋代和明清碑碣塔铭10方,其中重要的有北宋景祐元年,景祐二年2方塔铭,景祐三年《大宋河阳济源县龙…[详细]
修武胜果寺塔
  介绍:胜果寺塔位于修武县城西南隅。宋绍圣中建。砖塔七层。原有殿宇72间已废,唯塔独存。塔门东向,平面呈八角形,每边长3.1米,塔高26.15米。塔身每层高度自下而上均匀递减,宽度逐层收敛。各层檐下,均用枋木结构的斗拱装饰,玲珑壮观。塔心室为六角形,向上攀登的梯道,不仅施于塔内,还沿塔身外壁进入相邻塔门,拾级登高,直达塔顶。沿塔刹环行,可眺望全城景色。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焦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