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云谱
  青云谱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区的南部,因境内的“青云谱道院”而得名,有“英雄城南大门”之称。青云谱为八大山人故居。青云谱原是一处历史悠久的道院。相传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周灵王太子晋(字子乔)到此开基炼丹,创建道场,“炼丹成仙”。西汉时南昌县尉梅福弃官隐居于此,后建梅仙祠。晋朝许逊治水也在此开辟道场,始创“净明宗教”,易名为“太极观”,从此正式形成道统,属净明道派。至东晋大兴四年(321年),为道士许逊之“净明真境”,唐贞观十二年(641年),刺史周逊奏建,名“天宁观”。大和五年(831年),改称“大乙观”,由道教天师万元振在此修道,至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敕建为“天宁观”。唐太和五年(831年)…[详细]
卞桥
  出泗水县城东南24公里处,泉林的西北端,但见一座石拱桥跨泗河之上。整座桥非常雄伟壮丽,远远望去,好似横卧在泗河上的彩虹。在古时此地名为卞国,因而桥也就自然称为卞桥了。每到中秋之夜,水0现双月,故名“卞桥双月”,又叫双月桥。中秋之夜,月印双影,景色殊异,旧为“泗水十景”之一。卞桥在时间上比北京卢沟桥还要早,从重修算起,距今也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与赵州桥、卢沟桥及苏州宝带桥,同为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最早期石拱桥。●卞桥集数学、力学、美学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在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与许多古文化遗存不同的是,卞桥是属于平头百姓的,历千年风霜而未呈颓态。卞桥,…[详细]
隆兴寺铁塔
  隆兴寺铁塔位于聊城市城区运河西岸、原护国隆兴寺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为生铁铸造13层,高约15.8米。由塔身、塔座两部分组成。塔座为石砌正方形上下叠涩不对称式须弥座,高2.90米,底边长3.17米,占地10.50平方米。塔身用生铁仿木构分层铸造,逐层迭装而成。铁壳中空,厚6-10厘米不等。塔下基座占地16平方米,上有石刻佛教浮雕孔雀、麒麟、龙凤及乐舞人物等各类图饰。塔四面有门窗、斗拱、瓦拢、房檐等,只供观瞻,不能攀登。铁塔不论在建筑风格,还是在石雕艺术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详细]
淄博颜文姜祠(灵泉庙)
  颜文姜祠,又名灵泉庙、顺德夫人祠,俗称大庙,位于博山城郊西南境内凤凰山南麓。颜文姜祠至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当地相传:齐地孝妇颜文姜,孝侍公婆,远汲山泉,不间寒暑,感动神明,泉出于室内汇流成河。文姜殁,在其地草庙为神,后人于北周时在此建庙,即颜文姜祠。据元代《齐乘》记载:颜文姜祠,后周建(公元557-581年)建,唐朝天宝五年(公元764年)更建。到标榜以孝治天下的宋代,更有人将颜文姜附会为复圣颜回的后代,于是灵迹远播,香火日盛。熙宁八年宋神宗敕封颜姜“顺德夫人”,赐灵泉庙为额,对祠庙进行扩建,以后历代均有重修,现存建筑为典型明清风格。全祠南北长64米,东西宽61米,建筑面积1324平方米…[详细]
泰山古建筑群
  泰山古建筑群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城区北,与济南市接界地区。泰山居中国五岳(泰山、崇山、华山、恒山、衡山)之首,号称东岳。其中,岱庙是历代帝王泰山封禅大典之地,创建于秦汉,唐宋金元至明清屡有修建,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泰山上下殿、寝、堂、阁、亭、馆、楼、观、廊、庑等有813楹。现有主建筑天贶殿与北京太和殿、曲阜大成殿同称中国三大古宫殿。山上碧霞祠始建于宋,明清均有增修,成为规模宏大的高山古建筑。山阴灵岩寺在济南长清区,盛于唐宋,曾有殿阁达40多座、禅房500多间。寺内千佛殿彩塑罗汉有“海内第一名塑”之誉。山上山下文物古迹遍布,有东方文物宝库之称。寺庙宫观古建筑多达30多座。主要有泰安城…[详细]
曾庙
  曾庙位于山东省嘉祥县城南23公里南武山南麓的曾子故里。曾庙,又称曾子庙、宗圣庙,是历代祭祀孔子著名高足曾参的专庙。曾庙始建于周考王十五年(公元前426年),原名“忠孝祠”。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重建后改称“宗圣庙”,重建后的曾庙当时仅有正殿、寝展、东西庑、戟门各三间。次年,又于庙右创建莱芜侯祠三间。明-十八年(公元1505年)山东巡按金洪因庙制简陋,秦请扩修,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完工。明嘉靖、隆庆年间,曾庙两次毁于战火。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曾子六十二代孙五经博士曾承业秦请重修,当年九月动工,年底竣工。这次重修,奠定了现在的布局和规模。清顺治、康熙、乾隆、光绪等年间多次进行修…[详细]
尼山孔庙和书院
  尼山孔庙和书院位于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约28公里处的尼山东麓。尼山原名尼丘山,因孔子名丘,为避圣讳,故名尼山。其山并不高大,海拔约340米,风景秀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出生于此,所以尼山名扬海内外。相传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征在登尼山祈祷而生孔子,后世以建庙奉祀。此庙初名为叔梁纥庙。唐《括地志》载:“叔梁纥庙亦名尼丘山祠,在兖州泗水县五十里尼丘山东址”。五代后周显德(公元954—960年)间,兖州太守赵侯于尼山再建庙奉祀,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孔子四十六代孙、袭封文宣公孔宗愿“作新宫庙、有殿、有寝、有讲堂、有学舍(原在庙…[详细]
济宁东大寺
  济宁东大寺位于越河街道小闸口上河西街4号,坐落在京杭大运河之畔,依河而建,故俗称“顺河清真东大寺”。全寺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迄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明成化年间初具规模,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大兴营造,始具今日之规模。它与济宁西大寺、南京净觉寺、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街大寺并称全国五大古建清真寺,而尤其以济宁东大寺最为壮观。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大寺为标准的龙首式建筑群,中轴线上主要建筑有大门、邦克亭、大殿、望月楼等四部分,中轴线两侧是南北讲堂、水房,碑廊等。大殿,是寺院的主体建筑,面宽28米,进深40余米,最高点约30米,其建筑面积…[详细]
蒲松龄故居(纪念馆)
  蒲松龄故宅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蒲家庄。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蒲松龄性颖慧,文冠一时,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应童子试,“以县、府、道第一补博士第子员”。但自此以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的古稀之年,授例成为“岁贡生”。他一生秉性耿直,愤世疾俗,常借狐鬼故事对当时-现象进行谐谑,其文章诡诙块垒,自成一家。主要著作,除誉满中外的《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13卷400多篇,诗集8卷900多篇,词1卷100多阕,以及俚曲14种。戏三部、杂著5种。蒲松龄故宅包括故居旧址、附近住宅、柳泉以及墓园,现辟为蒲松龄纪念馆。故居坐北朝南,两进,西有侧院,青砖黑瓦,木棂门窗,…[详细]
法行寺塔
  法行寺塔位于市区丹阳西路。传说上古时期,汝州一代有蛟龙作祟,水患难与共严重。上天派三皇姑下界捉蛟,把蛟捉住后为使蛟龙不再作祟危害百姓,便挖一口深井,将其囚于其中,井上又建宝塔一座,使其永远不得出世,法行寺塔即是传说中的“镇妖塔”。法行寺最具观赏价值的是其塔身上下风格迥然之处,该塔塔向下方为四方形,上为八角形,塔高30米,上为九层。有说此塔为南北朝时期梁武帝所建,也有专家认为建于唐代,有宋、金时代修缮的痕迹。法行寺塔为长方形密檐式砖塔,高约30米;外形略呈抛物线形。塔基高0.7米,呈方柱体,上为9层八角形涩檐,每层均有一半拱形小佛龛。顶部于塔刹座上立宝珠形铜座;塔身南壁辟圆券门,门内设方形塔心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