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悦寺
  在喀喇沁旗锦山镇。建于清康熙年间。全寺共有建筑物50余间,占地25亩,中轴线上有山门、前殿、中殿及后大殿等建筑,东、西两侧建有钟、鼓楼。佛殿和经堂建筑结构分别为歇山、硬山、楼阁三种,为汉式佛寺建筑的形式和布局。寺内原有释迦牟尼、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塑像,以及高约7米和2米的嘛尼轮,现已残缺不全。旅游时间:每年正月和六月,全寺-聚此诵经成为定制藏经殿藏有各种经卷二百余部。由于藏传佛教在清代成为蒙古族的一致信仰,因此这座瑰丽堂虽历经沧桑而游人不断。景区交通:乘赤峰至锦山班车,1个多小时可到喀喇沁旗,灵悦寺就在喀喇沁旗政府大院对面。旅游住宿:灵悦寺就在喀喇沁旗政府大院对面,离锦山宾馆很近。当地美食:…[详细]
诺尔古建筑群
  诺尔古建筑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旗多伦县城多伦淖尔镇会馆前街。古街区府前路南,前牛市街、马市、东盛街、兴隆巷一带清代建筑古色古香。兴隆巷的裕和永铜铺原是清代多伦四大铜铺之一,专营铸造铜佛,四合院有房四十余间,现存临街向东铺面,占地80平方米,面阔三间,砖木结构,卷棚硬山顶,券拱形门窗。聚兴长铺原为山西艾、常二姓老板旅蒙在多伦的最大的商号,原四合院有房三十余间,现存临街向西铺面,占地65平方米,面阔三间,亦为砖木结构,砖券拱形门窗,饰有雕花。附近多伦照相馆旧址原是镇集内的八大商号之一,临街向西,占地104平方米,二层楼阁式建筑,硬山瓦顶,底层面阔五间,带前檐廊。街区内山西会馆又称伏魔宫,是清…[详细]
库伦三大寺
  库伦三大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驻地库伦镇中部。库伦是17世纪建立的古城。城内依北高南低的斜坡分层建筑有壮观的三大寺:兴源寺、福缘寺、象教寺。库伦旗是清代内蒙古唯一实行政教合一的-旗,是蒙古族崇尚的宗教“圣地”。兴源寺是旗政教中心,福缘寺为财政中心,象教寺为-住所。兴源寺始建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正殿有61根沥金龙柱,面阔、进深各九间,有“八十一间殿堂”之称,天王殿、山门两侧有配殿、钟鼓楼等,占地2.5万平方米,为藏汉结合式-庙,现设博物馆。福缘寺建于乾隆七年(1742年),有山门殿、诵经殿、佛殿、老爷庙等四重殿宇及偏殿、钟鼓楼,原有舍利塔,“0”中被毁。象教寺亦为四进院落,山门内有弥勒…[详细]
僧格林沁王府
  僧格林沁王府,原为“科尔沁郡五府”,1855年,著名爱国将领、本旗第十任札萨克郡王僧格林沁因战功显赫,被清廷晋升为亲王,赐“博多勒嘎台”号。此后,旗的名称也改为“博多勒嘎台亲王旗”,简称博王旗,王府改称为博王府。始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王府院落呈正方形,占地约4万平方米。博王府,现仅存珍贵的正殿五间,后仓九间。僧格林沁,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后旗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在科尔沁左翼后旗哈日额格苏木百兴图嘎查普通台吉家庭。其父布和德力格尔,史书称壁启,是吉尔嘎朗镇巴彦哈嘎屯人,家境贫寒。道光五年七月(1825年),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第九代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突…[详细]
宝善寺
  宝善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巴拉奇如德苏木驻地达兰花,蒙名为巴拉奇如德庙。始建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原址在西拉木仑河北岸,赐汉名宝善寺,后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迁于今址。宝善寺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建筑群,系典型的藏式建筑,有“小布达拉宫”之美称。原建有8座大殿,总建筑面积为11762平方米,现存的萨布腾拉哈木宫、苏克沁独宫2座大殿和1座葛根正殿,是阿鲁科尔沁旗寺庙中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萨布腾拉哈木宫分前后两院,前部分是寺庙主持葛根生活居住区,后部分是庙宇举行宗教活动区。主要建筑物坐落在中轴线上,逐级而上,层迭有致,其余建筑物分列两厢,相互对称。前有花墙横…[详细]
云接寺塔
  云接寺塔坐落在辽宁省朝阳市城东南15里的凤凰山云接寺内,因山上、山下均有寺塔,此塔又称为中寺塔。该塔为方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高37米。分为塔座、塔身、塔檐、塔顶四个部分。塔座为须弥式,四面各有一假门,两侧各雕有三个壶门,壶门内雕有佛和菩萨,两侧配有伎乐人,四角有力士。其上有仰覆莲承托塔身。塔身四角为圆形倚柱,塔身四面正中各雕一尊坐佛,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坐佛两侧各有一尊胁侍,头戴冠,身披络,神态恭敬。胁侍两侧各有一座小灵塔,似是大塔的缩影。塔身上为十三塔檐,由下至上逐层收敛。每层塔檐之间均镶嵌铜镜,四角挂风铃。塔顶仰莲覆钵,串四颗宝珠为塔刹。云接寺是古建筑中的精品,2006年5月,云接寺塔…[详细]
中前所城
  中前所城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城西44公里今京沈铁路北侧,是辽宁现存最完整的“所城”。始建于明宣德三年(1428年),“中前所”全称“中前千户所”。所城略呈方形,东西510米,南北502米,非正南正北,偏40°。城墙现高8米,墙基6.3米,顶宽5.3米,基部为条石砌筑,墙顶女儿墙无存,场内中心有十字大街通向东、南、西三门,分别称定远门、广定门、永望门。北面嵌石匾,刻有“中前所”三字。城门用青砖作六丁横拱券法砌筑,白灰填缝,门洞高6米,宽4.2米。在城门内侧,可沿斜坡式马道登上城顶。现唯东门马道尚残留遗迹。城墙四角有方台,现仅有西南隅方台保存完好。中前所城历史悠久,是山海关外第一城,历史上是兵…[详细]
广宁古城
  广宁城位于辽宁省北镇市。广宁城即北镇城,始建于辽代,金元时置广宁府,明置广宁卫,为九边重镇之一的辽东镇,总兵戍守。清置广宁县,民国初改名北镇。明初所建广宁城(北镇城)南城墙南城门楼正处于今之北镇鼓楼位置。后来城池向南扩展,明代南城门楼遂成为今之鼓楼。砖砌台基,长24米、宽20米、高8米。楼台上有女墙。台上两层楼阁有民国十八年(1929年)书“幽州重镇”、“冀北严疆”八个大字。镇城中街北、鼓楼前有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年)敕建的表彰辽东总兵李成梁功绩的石坊,石坊全部采用暗紫色沉积砂岩建造,为三间四柱五楼式、单檐庑殿顶仿木结构牌楼,高9.25米,宽13.1米,翘檐、通枋、栏板、斗拱等俱全,间饰人…[详细]
佑顺寺
  朝阳佑顺寺位于朝阳市老城区内。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经康熙皇帝批准,于次年破土兴建,至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竣工,其建殿阁堂舍150楹。寺庙落成之后,康熙皇帝赐名“佑顺寺”,并赐檀香佛像一尊。乾隆十八年(1783年),乾隆皇帝去盛京(今沈阳)谒陵祭祖途中曾驻跸佑顺寺,并亲书“真如妙觉”匾额,悬于寺内正殿。可以想见,佑顺寺早在清初就已因屡蒙皇恩,僧众佛盛而驰名遐迩了。佑顺寺建筑布局为中轴线对称五进院式,共六层殿阁。寺院南北长163.6米,东西宽63.8米,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其主体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经阁、大雄宝殿、更衣殿、后殿(七间殿);其他建筑则东西两侧对称分列,自南向…[详细]
罗源圣水寺
  圣水寺位于罗源县城南郊的莲花山腰,进深三楹,依山而筑,渐次升高,沿中轴线为山门、天王殿、莲池、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大殿左侧为栖云洞,右侧为门房和香积厨。首进天王殿,三开间硬山顶,两边封火山墙。殿后有“泻露池”,即莲池,泉水从石壁涌出,池中栽种荷花,旁有题刻“清池皓月”。“莲峰月色”为罗源八景之首。第二进为大雄宝殿,单檐悬山顶,面宽五间,中央三间凹入为前廊。殿前两侧为钟鼓楼,殿旁边有客堂,为朱熹客居传学处,手书“南石古道”至今仍在,也称“文公书院”,“书室清幽”亦为罗源八景之一。客堂边隔拱形小石桥便是栖云洞。该洞为天然石洞,高约三米,口窄内宽,有许多不同朝代的题刻。洞内供奉观音及十八罗汉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