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云寺
  慈云寺类别:古建筑时代:清地址:洛宁县赵村乡马营村…[详细]
旧广武古城
  古城城墙的确切建筑年代,史籍无载,据有关文献佐证和现存建筑考究,始建于辽乾享元年(917年),当时为夯筑城垣,明洪武七年(1374)包砖,清代曾作过维修和补葺。现存城墙除外观具有明代特点外,其主体规制和构造基本为辽代故物。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墙总高8.3米,下宽5米,顶宽3.4米,外表全部砖砌,石条作基。最上沿矮墙置垛口、望洞和射孔。古城东西宽338米,南北长498米,城周长1654.94米,城墙高8米,顶宽3.4米,有马面12座,望楼4座,东、南、西城门楼3座,古城墙除城垛口损坏严重外,其余保存较完整。城内有四街八巷,烽火台一座、戏台一座,现存的古庭院落依稀,古韵犹存。城内两株雌雄古柏,经千…[详细]
潞安府衙
  潞安府衙(第六批国保)时代:明地址:山西省长治市城区庙道巷附近始建于隋开皇年间(581——600年),元泰定二年(1325年)毁于兵火。泰定3年(1326年)重建公廨厅堂等。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上党门门庭。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增建右侧钟楼。成化七年(1471年)增建左侧鼓楼。弘治三年(1490年)重修。1932年再次重修。府衙坐北朝南,现存大门、钟鼓二楼、府二堂、办公院、西花园等建筑。大门与钟鼓二楼平行排列,台基高峙,主从有别,错落有致。大门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明间辟门,两次间青砖砌筑扇面墙,单檐悬山顶。钟鼓二楼青砖砌筑城垛、券洞、踏道,上筑0,广深三间,重檐歇山顶。东侧钟楼——…[详细]
渠家大院
  渠氏家族是明清以来闻名全国的晋中巨商之一,在祁县城内有十几个大院,千余间房屋,占地三万多平方米,人称“渠半城”。渠家十七世有著名的三大财主:田喜财主(渠源潮)、旺财主(渠源浈)、金财主(渠源淦)。渠源潮(嫡孙渠晋山字仁甫)的住宅位于祁县城内东大街33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它占地5317平方米,建筑面积3271平方米。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内分八个大院、19个小院、240间房屋。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巧妙结合,错落有致。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硬山顶形式各异、匠心独运。大院外观为城堡式,墙高十余米,高大的拱式大门洞,上有玲珑精致的眺阁。院内建筑布局合理,主侧院主次分明,院落青石奠基,…[详细]
杏花村汾酒作坊
  杏花村汾酒作坊杏花村汾酒作坊(第六批国保)时代:清地址:汾阳市杏花村镇东堡村卢家街据《北齐书》记载,杏花村的酿造史自北齐河清年间(561——564年)始,历经唐、宋、元、明、清,至今1500年没有间断。遗址为宋代“甘露堂”原址,现存作坊遗址为堡墙式院落,由南北两组院落组成,总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北院为酿酒作坊原址。有五个院落,面积约7000平方米。现遗存清代酿酒作坊,且遗存有埋入地下的发酵地缸。院内有一古井,为元代,古井上建亭,名曰“古井亭”,亭依墙而构,墙上嵌有傅山手书“得造花香”碑一块,此井至民国间一直是汾酒酿造专用水源。院内还保存明代酿酒所用的甑筒一个。作坊遗址保存完整,反映了汾酒文…[详细]
秘密寺
   导 游: 秘密寺始建于唐代,现仅存前院、中院、后院、西庵、中庵等处。前院有天王殿,东西两厢及正殿5间,南北藏经楼等;中院有配殿及正殿5间;后院部分殿堂残坏;中庵包括三圣庵、观音洞、金佛楼三处。观音洞三层分奉弥勒、三大士、关羽等石雕像、摩崖造像18尊。金佛楼三层8间,内奉石雕贴金接引佛一尊。  看 点: 寺前山坡有墓塔3座:祖师塔、建玄大师砖墓塔以及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普同塔。这3座砖墓塔为后人研究五台山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介 绍: 位于台怀镇西南38公里处、维屏山秘密岩,秘密岩又称秘魔岩,所以秘密寺又称秘魔寺。相传这里是文殊大士受记五百神龙潜修之地,后来永泰禅师曾在此居住修行,时人…[详细]
临汾铁佛寺
  铁佛寺,也称“大云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西南隅。始建于唐贞观(627~649年)年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地震毁坏,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整座寺院坐西向东,共三进院落。一进院落由山门、天王殿组成;二进院落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及南北配殿组成;三进院落由大雄宝殿、南北厢房、藏经楼及院落中心的琉璃金顶宝塔组成。根据碑文或梁架题迹可知:琉璃金顶宝塔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的遗构,藏经楼为光緒八年(1882年)的遗构。大雄宝殿、天王殿、南北配殿、南北厢房虽无梁架题迹等文字记载,但从其梁架结构和构件特征分析,应为清代中期的作品。琉璃塔是寺院的主体,位于大雄宝殿之后数米,塔为平面方形楼阁式…[详细]
常平关帝庙
  常平关帝庙(第六批国保)时代:清地址:盐湖区常平乡常平村内常平关帝庙坐北朝南,在建筑布局上沿袭“前朝后寝”之制,主体建筑依轴线顺次布列,余则对立两侧,庙前为“灵钟盐海”、“秀毓条山”木坊两座,钟鼓楼相对两旁,石雕牌坊位于钟鼓楼之中央,正面雕“关王故里”,为明嘉靖三年立。通过牌坊为山门、午门和献殿,三座建筑均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献殿前后檐敞朗,梁枋简洁,皆饰彩绘,据题记为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重建。祖塔在山门与午门之间,八角七层砖建,实心塔,无基座,七重叠涩出檐。塔身嵌铭五块,记载了金大定丁酉建塔及明嘉靖、清嘉庆年间重修情况。献殿之后为崇宁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殿内木雕…[详细]
中阳楼
  中阳楼,位于山西省孝义市古县城中央大街,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现存碑碣记载,中阳楼始建于汉魏,时值中阳县治于此,故名。元大德七年因地震坍塌,何时再建不详。清同治七年遭雷火,清宣统元年重建。解放后,县政府拨款,分别于1957年、1983年进行了两次较大的全面修葺。现存中阳楼保存完好。中阳楼四面临街,过街楼形制。其楼体为平面方形,四层四檐,全木结构,十字歇山顶式,五彩琉璃瓦覆盖。楼高19.48米,坐落于3米见方、1.5米高的四个石砌台明之上。底层高5米,通穿四向。台明设楼梯,列碑刻。藻井绘文王八卦图。二层高3.64米,中建神台,列四方佛坐像(“文革”时砸毁)。三层高4米,中设莲花台,塑以5尺高…[详细]
师家沟古建筑群
  师家沟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时代:清地址: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村落居于三面环山、一面临沟的向阳坡地上,村中砖构的窑洞式宅院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环村一周的石板路将村庄围入其中,村中的宅院均为师氏家族所有。路外散布着师家的祠堂、节孝牌坊、油房、染房、酒醋房和长工院等,整个主体建筑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师家沟民居建于半山坡上相连的两个台地上,总体平面近于方形。院落的组合以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为主,结合地形的变化和窑洞式建筑的特点,出现了一些与四合院组合的三合院和立体组合的二层多进合院形制。四合院的组合以封闭对称式平面为特征,宅门位于院落的西南角,宅门西向,同北方传统四合院中将宅门置于东南角、居中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