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圣瑞现塔
  三圣瑞现塔三圣瑞现塔(第六批国保)时代:金地址:陵川县西河底镇积善村西的昭庆院内俗称积善塔,距县城西南三十五公里。据塔内第三层所嵌碑文记载:“大定六年,舜都骷髅和尚行化至此,曾从昭庆院西掘出一只石龟,中藏肉鬓珠一粒,背刊‘古禅寺三圣瑞现塔’,复刊‘隋仁寿元年僧丰彦藏字’。于是骷髅和尚便将旧得舍利和石龟同藏于下,并建塔在其上面。大定九年工程告竣”。由此可知,此塔原为藏舍利而建,创建于隋而再建于金。塔平面形制正方形,共十三层,高约30米,为密檐式砖塔。每边长为6米,第一层塔身为平素的砖墙砌筑,每层迭涩出檐,各层逐渐缩小,从第五层收分较大,从第三层仰视塔内,像是一个倒悬之井,空洞直达顶端,塔正面各层…[详细]
平顺回龙寺
  回龙寺回龙寺(第六批国保)时代:金地址:平顺县阳高乡侯壁村创建年代、历代修葺情况不详。现存金代佛殿一座,坐北朝南,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平面近方形。斗栱四铺作,出平昂。梁架结构为三椽袱对搭牵通檐用三柱。佛殿柱头不施普拍枋,直接坐栌斗;阑额至角柱不出头;柱头铺作用蝉肚实柏栱;昂介于真昂与假昂的独特做法,是研究古代建筑地方手法的珍贵实例。殿内存清工笔淡彩壁画50余平方米,寺内存一通清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碑记碑刻。…[详细]
沁县普照寺大殿
  长治普照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沁县城西8公里的郭村镇开村村东。寺院依山傍水,林木掩阴,视野广阔,景色优美。据清雍正年间《杭州志》载,寺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唐元和年间(806-820)大修,金大定年间(1161-1189)重修,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顺治(1644-1661)、雍正年间(1723-1735)屡有增建与修葺。寺坐北向南,原为西进院落。中轴线上原有天王殿(南殿)、大佛殿(中殿)、观音殿(后殿),两侧配殿、厢房、节义堂等建筑。并有方形千佛碑一通、大石佛像等石刻造像多尊。是上党地区以建筑宏伟而著称的佛教寺院之一。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军将南殿、后殿及其附…[详细]
襄垣昭泽王庙
  郭庄昭泽王庙位于襄垣县王桥镇郭庄村。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布局,东西26米,南北68米,占地面积1768平方米。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现存大殿主体结构为金代遗构,其余建筑为清代遗构。中轴线上从南到北仅存山门、大殿;两侧依次有前院东、西夹房各五间,东、西配楼各五间,东、西配房各三间;后院东、西配楼各三间,东、西配房各三间,东、西耳殿各三间;耳殿两侧,又设东、西小跨院各一所,各建正殿三间,西跨院清代圆门,东跨院门新建。大殿深架结点金代风格突出,前檐铺作、替木、檐柱等构件均为金代遗物;内部梁架中,毡笠式驼峰和两瓣驼峰、合榻、蜀柱、叉手,均保持了金代建筑风格,三椽栿为自然弯材,断面近圆形。梁…[详细]
长子天王寺
  天王寺天王寺(第六批国保)年代:金地址:长子县城南大街据光绪八年《长子县志》及碑载,元、明、清共九次修葺和增建。现存建筑有中殿和后殿,占地面积1140.8平方米。中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后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两殿均使用减柱造,建筑布局及用材体现了金代建筑风格。…[详细]
不二寺
  不二寺不二寺(第六批国保)时代:金地址:阳曲县城首邑西路74号原位于阳曲县北留乡小直峪村,由于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1989年将大雄宝殿迁至县城首邑西路74号。不二寺大雄宝殿,始建于北汉乾祐九年(956年),现为金明昌六年(1195年)建筑。坐北朝南,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正方形,建筑面积147.6平方米。单檐悬山顶,出檐有廊,殿前檐置五铺作斗拱。殿内释迦牟尼、弟子、菩萨等明代泥塑9尊,保存完好,其下佛台砖雕精美;两侧山墙存壁画80平方米。现存元至元三十年(1293年)敕赐不二禅院碑一通。院内存塔两座,一为六角六面三层十一节石雕塔,高3.8米;另为八角五级砖塔,高6米。殿内东西山墙上绘有壁画,每…[详细]
应县净土寺
  净土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东北隅,俗称北寺。创建于金代天会二年(1124年),距今已有870多年的历史。全寺建筑分布在东西两条轴线上,现仅存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为全寺主殿,金代原构,面宽、进深各三间,平面略呈方形,单檐歇山顶,殿顶用筒、板瓦覆盖,檐头镶以绿色琉璃。檐下斗拱四铺作,出琴面昂。角柱有显著的侧脚升起。历经金大定、明景泰,成化、崇祯多次修葺,尚存原貌。扇面墙绘有明、清时期彩画。大殿天花、藻井及天宫楼阁的混金作法,是金代少见的珍品。整个天花藻井的构图繁复,反映了金代室内装饰绚丽多彩的时代特点。净土寺天宫楼阁,既是精制的建筑模型,又是出色的工艺品,其仿木构建筑形式,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建筑…[详细]
义居寺
  义居寺义居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临县枣圪达乡枣圪达村始建于宋代,旧称“佛堂寺”,原为天官寺下院。现存建筑正殿为元代建筑,余皆明清所建。寺院坐西朝东,三进院,占地面积为5981平方米。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前殿、正殿、藏经楼、万佛洞(石窟),两侧建有偏殿、廊房二十余间。正殿面阔七间,进深四架椽,单檐歇山顶,琉璃剪边,斗栱用材硕大,为六铺作双下昂。万佛洞石窟面积为59.78平方米,窟顶为平面,雕有卧牛、伏虎、灵猴、玉兔、莲花、灵芝等图案。义居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壮观,系临县现存庙宇建筑之首,是一处很有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2006年5月,义居寺作为元至清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详细]
舜帝陵庙
  舜帝陵庙舜帝陵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盐湖区北相镇西曲马村南鸣条岗据庙内明清重修碑记载,创建于唐开元年间,元末毁于兵火,明万历年间重建,清顺治十年,康熙三十五年,雍正六年,乾隆八年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基本保持了原有布局。舜帝陵坐北朝南,面积2.7万平方米,由外城、陵园、皇城三部分组成。庙内砖砌方形墓冢即帝陵,高3米,周长51米,正面立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刑其任书“有虞帝舜陵”石碑。陵前嵌“有虞氏陵”石碣一方。享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前后檐敞朗,西山墙嵌“鸣条舜陵者略”石碑4通。后部为皇城,中轴线上布列戏台、献殿、正殿,两厢为配殿、钟鼓楼,主从有序,布局严谨。庙内现存明、清、民国…[详细]
榆社崇圣寺
  崇圣寺崇圣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榆社县城以西30公里的禅隐山坳初名崇严寺,又名禅山寺。创建于唐,宋嘉佑年间改名崇圣寺,南宋毁于战火,金大定十五年至二十六年(1175—1186年)重新修建,元、明、清均有修葺。寺院坐北朝南,分为上、下两个院落,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过殿(南殿)、大雄宝殿及厢房等,寺庙西南有明代实心砖塔1座,元代石塔2座。东面有白龙庙,南面为戏台。建筑面积1840多平方米。大雄宝殿,建于金代,元至正九年(1349年)重修。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前后乳栿用四柱。南殿内保存有元代壁画。寺内还保存有唐代石刻造像6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