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狐突庙
  狐突庙狐突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宋至清地址: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年),元至元二十六年(1298年)重修,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增补扩建。庙址坐北朝南,由两进院落组成。现存献殿、正殿与碑廊等建筑,占地面积1875平方米。献殿面宽七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布灰筒瓦覆盖,琉璃剪边,斗栱三踩单昂,明间平身科斗栱出45度斜昂。殿之明间辟板门,余间皆装直棂窗。殿内山墙绘壁画60余平方米,内容为利应侯布雨、回宫图。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明嘉靖年间扩建为前后二室,前为朝堂,后为寝宫。前殿为卷棚悬山顶,后殿单檐歇山顶,以勾连搭形式相连接。殿内现存元代彩…[详细]
北义城玉皇庙
  北义城玉皇庙北义城玉皇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宋至清地址:泽州县北义城镇北义城村西北庙始建年代不详,正殿檐柱有宋大观四年(1110年)重修题记。现存建筑有玉皇殿、献殿、耳殿、东西配殿、舞楼、厢房,除正殿尚为宋代遗物外,其余均为后世风格。玉皇殿建于高1.2米的砖砌台基之上,深广各三间,平面正方形,单檐九脊顶,琉璃剪边,外观庄重稳健。前檐柱四根,青石质,八棱,侧角生起明显,斗栱四铺作出单抄。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结构为三椽栿对前搭牵通檐用三柱。玉皇殿完好保存了宋代木构建筑风格,与檐柱上大观四年题记相互佐证,是研究宋代木构建筑的重要实例。…[详细]
周村东岳庙
  周村东岳庙周村东岳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宋至清地址:泽州县周村镇周村北门始建年代无考,宋元丰五年(1083年)重建,后历代重修。一进两院,现存正殿、关帝殿、财神殿、钟鼓楼,占地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正殿、关帝殿为宋代遗构,财神殿为元代遗构,余皆明清所建。正殿建在高1.5米砖石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栱为四铺作单下昂,昂为真昂,后尾挑于摶下。关帝殿建在高1.3米石砌台基上,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前檐出勾连搭歇山式抱厦,柱头斗栱为四铺作出单抄。庙内现存宋、明、清不同时期壁画,大小碑刻20余通。…[详细]
张壁古堡
  张壁古堡位于介休市城区东南10公里龙凤乡张壁村,背靠绵山,面对绿野,海拔1040米,周圆13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整座古堡顺塬势建造,南高北低。从堡北向下俯视,左、中、右各有一条深沟向下延伸。堡南则有三条向外通道,堡西为窑湾沟,峭壁陡坡,深达数十丈。堡东居高临下,有沟堑阻隔,可谓“易守难攻,退进有路”。堡墙用土夯筑而成,高约10米。堡有南北二门,中间是一条长300米的街道。街东3条小巷,街西4条小巷,由街中向上延伸。北堡门筑有瓮城,南堡门用石块砌成,堡门上建门楼。街道两侧有典雅的店铺和古朴的民居;几座庙宇琉璃覆顶,金碧辉煌,点缀在堡内;还有抱柳的古槐和罕见的琉璃碑。到处是古迹胜景,古香古…[详细]
佛头寺
  佛头寺佛头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宋地址:平顺县阳高乡车当村创建年代、历代修葺情况不详。因背靠佛爷垴而得名,原有两进院,现仅存宋代佛殿一座,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面,琉璃脊饰。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梁架结构为三椽栿对后搭牵通檐用三柱。柱侧角、升起显著。外檐斗栱、内部梁架较完整地保存了宋式做法,是一处建筑形制较为独特的宋代建筑。…[详细]
兴梵寺
  兴梵寺兴梵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宋地址:祁县东观镇东观村据大殿正脊下题记“大宋天圣三年(1025年)始建西管村,大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移建东观镇”。现仅存大雄宝殿。大殿坐北朝南,坐落在砖石结构的台基上,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屋面琉璃瓦剪边。建筑面积287.3平方米。斗栱为四铺作出单抄,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前后搭牵用四柱。…[详细]
定襄关王庙
  定襄关王庙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城北关。早年为寿圣寺西配殿。原正殿唐祀定襄王李大恩,宋宣和祀灵显王李靖,东配殿供玉皇大帝,西配殿供关王。后寺废,现仅存西配殿。殿内现存元至正碑一通,金泰和八年碣一块。金泰和八年所立石碣《新创关王庙记》载:“将,以义为主,勇武辅之,然后可以不比于物议。求之三国之际,得蜀将关侯其人也。按本传,公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是时威震华夏,战功尤多,其事业著见,进封昭烈武安王。至于民间,往往神事之。”据此,定襄县于金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塑关王像,实为中国现存已知较早的关王庙之一。关王庙坐西向东,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花琉璃脊兽,绿琉璃瓦剪边,琉璃瓦当,三角…[详细]
妙道寺双塔
  临猗双塔又称“雁塔”,坐落在临猗县城北隅,东西对峙。双塔创自隋唐,此处原为寺院,今寺已毁,仅存双塔。“双塔交影”又称“双塔斜影”,是指农历正月、九月十五黄昏,三月、七月十六早晨,太阳和月亮同时位于东西方天边(或相反),日月之光分别从东西方照射双塔,使东西而立的双塔之影从不同方向向中间缓缓移动,交融在一起。历史上,文人骚客对“双塔交影”也多有描述。可惜,对为什么要建造这样的双塔奇景却未有任何文字记载。不过,也许我们从有关故事中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传说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最初发生在临猗。法海由于嫉妒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便把他们用“网塔钵”分别罩于两塔内。西塔内藏白蛇,称“白蛇塔”;东塔内隐许仙,称“…[详细]
禅房寺塔
  禅房寺塔禅房寺塔(第六批国保)时代:辽地址:大同市西南30公里处的丈人峰顶上砖塔系禅房寺的一部分,故名禅房寺砖塔。《大同府志》载:“禅房山东北距府治六十里,高七里,盘距四十里,西连怀仁马石岭,北连七峰山之月窟岭,一峰壁立,土人名丈人峰,上有石浮图寺,辽建。”。塔为六角七级,高约15米,实心砖石结构。塔坐为须弥座,用规整的长方形石料砌就,石间不用灰泥而用木榫。最上雕有莲瓣。再上面为束腰,雕有莲花、牡丹、童子等。六角各雕勇猛威武的力士。上枋每面各镌刻有一佛二菩萨的浮雕一幅、莲珠束腰两层。塔座以上是仿木结构的砖砌塔身,塔身斗栱、角栱均为磨砖镶砌。第二层塔壁每面各设门式小窗或四棂小窗。以上各层结构相同…[详细]
开福寺
  开福寺位于涵江区庄边镇岐山村,类别为古建筑。开福寺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建筑外墙外延5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5米,南至埕外沿,北至建筑外墙外延5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