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洋海墓群
  洋海古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夏买里村北约1.5公里,火焰山南坡的戈壁地带上。墓地总面积5.4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相对独立的三块略高出周围地面的台地上,台地呈现长条形,南北走向,南高北低,微有缓坡。三块台地相对隔离,上面均布满墓葬,分布特征、墓型均有较大差别,故分为Ⅰ、Ⅱ、Ⅲ号墓地。洋海古墓葬根据分布,可分为东、西两片墓地。墓葬形制有长方形竖穴墓、土坏墓室或二层台、墓斜坡土洞墓。东片墓群为竖穴墓及竖穴偏室墓,属青铜时代后期至早期铁器时代。出土文物丰富,主要有石器、陶器、木器、毛织等生活用品及狩猎工具,晚期墓葬中有壁画、文书等物品,是吐鲁番史前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墓地之一…[详细]
阿日夏特石人墓
  阿日夏特石人墓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境内,为隋唐时期突厥墓。南北长800米,东西宽400米,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平面为长方形。有墓葬100余座,形制不一,有圆阵、方阵。有的圆阵为双层的大圆阵或小圆阵,在大、小圆阵之间有用卵石摆成放射状的卵石甬道。有的圆阵的外围由双层卵石排列而成,有的内围和外围均由双层卵石排列而成。双层卵石之间及“放射状”卵石围成的甬道之间的距离均为1米。在该处古墓中,有一座1995年夏发现的巨大的石围石堆墓,由内围和外围两部分组成,内围是古墓的主体。墓基是由大小不等的单层卵石均匀排列围成的圆阵,墓基至顶部斜高16.5米,分布着十七个由双排卵石砌成的甬道…[详细]
麻赫穆德· 喀什噶里景区
  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墓位于喀什市西南45公里的疏附县乌帕尔乡艾孜来特毛拉山山岗上,这里环境清幽,林木葱翠,气候宜人。现在的陵墓是1985年重修的。陵墓东侧有一清真寺,供信奉伊斯兰教的游客和附近村民祈祷之用。陵墓北侧有一文物陈列室,陈列室陈列着《突厥语大辞典》和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生平介绍等有关书籍与材料。陵墓的正前方有一眼清泉,人们称之为神泉圣水。泉边有一古杨树,树干苍老遒劲,枝繁叶茂,被人们视为一大奇观。马赫穆德·喀什噶里(1008-1105年)是公元11世纪我国维吾尔族著名语言学家。他经过长期调查研究,于1076年用阿拉伯文著成了世界第一部《突厥语大辞典》。这部巨著结构严谨,条目清晰,收进的…[详细]
速檀歪思汗麻扎
  速檀歪思汗麻扎速檀歪思汗麻扎位于伊宁县麻扎乡境内阿布勒山北坡下,距伊宁县城36千米,有218国道相通,交通十分便利,该麻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成吉思汗第十一代孙的陵墓,速檀歪思汗是伊犁最后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蒙古汗,在伊犁地方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因此,几百年过去了,但其陵墓仍然留存,成为各族伊斯兰教人士朝拜的陵墓。该麻扎占地百亩,四周异常洁净,麻扎是依据伊斯兰教的风格修建的,其陵墓完全是中国民族风格亭阁式建筑。该陵墓顶部琉璃瓦及顶的伊斯兰图案—新月,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熠熠生辉,此麻扎以其独特风格不仅吸引着穆斯林教徒,还有不少的游人及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地址:伊宁县麻扎乡协合买里村速檀歪思汗麻…[详细]
叶尔羌汗国王陵
  叶尔羌汗国王陵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老城和新城之间的阿勒屯德尔瓦兹以北,是叶尔羌汗国时期的王陵。该王陵始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王陵内共葬有苏来坦·赛义德汗、阿布杜热西德汗、阿布杜克里木汗、穆罕默德汗、艾哈迈特汗、阿布杜里提甫和他们的子孙及著名木卡姆学者、诗人阿曼尼莎汗。叶尔羌汗国,明代新疆建立的伊斯兰教地方政权,史籍称“蒙兀儿汗国”、“蒙古利亚国”、“赛义德汗国”等。《明史》对新疆各地政权统称“地面”,因首府为叶尔羌(今莎车),故名。统治者系察合台后裔。辖地为“阿尔蒂沙尔”(即六城:喀什噶尔、叶尔羌、于阗、英吉莎、阿克叶尔羌汗国苏、乌什),盛时包括吐鲁番、焉耆和费尔干纳。…[详细]
哈密回王墓
  哈密回王墓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西郊回城沙枣井,是清代新疆哈密历代回王及其家族的陵园,俗称“回王坟”、“王爷坟”。陵墓建筑群占地面积约1.3公顷,四周有围墙。建筑群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大拱拜(即回王坟),埋葬着七世回王伯锡尔及其大小福晋,八世回王默哈莫德及其王妃、王族40人。该墓为新疆著名的伊斯兰建筑,下方上圆,通高17.8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雄伟壮观素雅庄重。第二部分是南边的五座亭式木结构小拱拜,东西排列,为历代回王陵墓,现完整保存的只有两座。第三部分为艾提卡大礼拜寺,该寺东西长60米,南北宽36米,占地2280平方米,可容纳5000人做礼拜。大寺顶棚内由108根雕花木柱承重,四…[详细]
石景山承恩寺
  承恩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东部。创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承恩寺占地约30亩,共计四进院落。寺之东部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殿、天王殿、大殿、后殿。大雄宝殿两侧有配殿、厢房数十间。寺庙院墙四周有瞭望更楼,形似碉堡,为明、清寺院所罕见,据传寺内还有地道连通各处。原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亦皆有壁画,现仅存天王殿的四铺壁画。四铺壁画各绘一腾龙,在祥云中飞舞腾跃,栩栩如生,反映明代壁画艺术的多种风格,非常珍贵,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寺内尚有明碑两座:一为皇上敕谕碑,明正德八年(1513年)立;一为吏部尚书李东阳撰记,正德十年(1515年)立。2006年5月,承恩寺作为明至清时期的古建…[详细]
地坛
  地坛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坛内总面积37.4公顷,呈方型,整个建筑从整体到局部都是遵照我国古代“天圆地方”、“天青地黄”、“天南地北”、“龙凤”、“乾坤”等传统和象征传说构思设计的。地坛现存有方泽坛、皇祇室、宰牲亭、斋宫、神库等古建筑。地坛公园位于北京市安定门外大街东侧,依邻北二环与雍和宫隔河相望。1990年建成的北京蜡像馆设在斋宫内。始建时,坛外辟有护坛一千四百七十六亩,坛内总面积六百四十亩。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地坛公园占地面积37.4公顷年游人量五六百万人次,是一座…[详细]
德胜门箭楼
  介绍德胜门箭楼位于北京内城北城垣西侧,北二环路西段北面,属西城区。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德胜门为北京内城的九门之一,它原有城楼、箭楼和瓮城等建筑,如今瓮城及城楼均无,唯箭楼孓然独存。箭楼雄居于砖石结构的高大城墙之上,城台高12.6米,墙体有收分,东西宽约39.5米。箭楼坐南朝北,灰筒瓦绿剪边重檐歇山顶,其俯视平面为倒“凸”字形,前楼后厦合为一体。三座过梁式门朝南开,北侧楼体面宽7间,东西度34米,南北宽12米。南侧庑座面宽5间,东西宽25米,南北宽7.6米,楼体高19.6米。楼上下共有四层,并有箭窗82个,其中北侧48个,东西两侧各17个,作为守城时对外射击的孔道。19…[详细]
月坛
  介绍  月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月神的地方,北京著名的五坛八庙之一,建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月坛公园占地8.12公顷,分为南园和北园两部分。园内种植了大量的松柏及婆罗树、石榴树、桂花等观赏树种,拥有钟楼、天门、具服殿、神厨、神库等古建筑以及月坛蟾宫、双环映月池、广寒桥、嫦娥奔月雕塑、天香院、揽月亭、爽月亭、月桂亭等景点。 交通  13、15、19、21、42、56、65、特4、823路月坛下车。北京西城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