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汉二陵
  南汉二陵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汉二陵包括南汉烈宗刘隐的德陵和南汉高祖刘岩的康陵。五代时十国之一。曾称大越国。唐末,岭南士人云集,有的是为了避战乱,有的是被流放岭南的名臣后裔,还有因战乱阻隔不得北返的任满地方官。刘隐收用这三类士人为辅佐。他遣其弟刘岩(889~942)率兵平定岭南东西两道诸割据势力,控制了岭南;西与楚争容桂之地,攻占了容、邕两管(今广西西部、南部及广东部分地区)。干化元年(911)刘隐卒。刘岩继立,先后改名为陟、龚、□。都广州番禺(今广东广州),称兴王府;盛时疆域有六十州,约为今广东、广西两省及云南的一部分。历五主,共六十七年。后梁贞明三年(917)刘岩称帝于番禺,国号大越,次年改…[详细]
藤桥墓群
  藤桥墓群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镇东溪村东3公里处。三亚在古代就是我国海外贸易的重要交通门户,也是我国和各国商船主要航行线路必经之地之一,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中转站。许多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教徒来到三亚,在这里定居,多年后客死三亚,于是就有了如今伊斯兰教徒古墓群。藤桥伊斯兰教徒古墓群在番岭坡海滩沙丘上,其范围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500米。占地20.1亩。目前可看到墓碑的墓尚有42座。古墓均为竖穴土坑墓,上无封土,长1.8—2米,宽0.8—1米,深1.2米,没有葬具和随葬品。其墓和墓碑均用海边的珊瑚石制作堆砌,相对集中,排列有序,没有葬具和随葬品,遗体安葬在沙滩上的坑道里,头朝西北(或北),脚向…[详细]
凉山大石墓群
  大石墓群主要分布于川西南安宁河流域,在冕宁、喜德、西昌、德昌、米易诸县市皆有分布。德昌县王所大石墓群与喜德县伍合大石墓群是目前保存最完好且最为典型的两处大石墓群。王所大石墓位于德昌县西南约4公里的王所乡王所村一组,分布有大石墓三座,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墓呈长方形,墓室以大石围砌而成,顶盖数块大石,墓门以小石封砌。长8.5~17.90米,宽1.70~3.60米,高0.50~1.60米,石质多为花岗石,墓保存基本完好。伍合大石墓群位于喜德县城西北约11公里的冕山镇伍合村二组北面50米,墓群分布于安宁河支流孙水河南岸的坡地上,共分布有墓葬九座,墓地面积2000平方米。墓长2.50~4.45米,宽…[详细]
瑞峰崖墓群
  瑞峰崖墓群位于眉山市青神县岷江西岸的瑞峰镇黄角村丘陵地带,是一处数量众多、分布密集、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墓葬群。2006年5月,瑞峰崖墓群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第六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秦并巴蜀后,四川盆地依托都江堰水利工程一跃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稳定和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一批拥有大量土地和佃户的富裕庄园主,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改善,民众的意识形态和丧葬制度开始转变,厚葬和家族葬风开始盛行。纵贯眉山的岷江,远在秦汉,就是四川的“黄金水道”,沿途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当时沿江的眉山人,不仅生在岷江边,死后也安息在岷江两岸,这就是岷江两岸面水背山的峭壁和山坡上分布着大量崖墓的原因…[详细]
塔梁子崖墓群
  塔梁子崖墓群,位于中国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民主乡桂花村响滩河北岸“塔梁子”山腰上。2002年9月—11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塔梁子崖墓群中的9座崖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这批崖墓由墓道、墓门、主室、甬道、侧室、棺床、壁龛、灶台等组成,有单室、双室、多室等形制,以多室墓为主。在崖墓中首次发现有壁画和墨书榜题,并发现一批仿木建筑形式的雕刻和珍贵的画像雕刻新题材,大大丰富了崖墓的考古资料。根据这批崖墓的形制、画像题材及出土器物,其时代属东汉中晚期。在3号墓中首次发现了“墨书榜题”。塔梁子3号墓则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壁画墓。2006年“塔梁子崖墓群”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详细]
黄伞崖墓群
  黄伞崖墓群汉代墓葬。在宜宾县高场镇拥护村,分布在岷江北岸的黄泥巴坡、印子坡和喳口崖坡,共计182座。墓分单室、双室和多室几种。其中以印子坡1号墓最典型,墓凿建在临岷江之岩壁上,距地面3米。为一堂三室的大型崖墓,由墓门、享堂、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墓门宽12米,高4.3米,四柱三门。门两侧依崖处凿双阙,两中柱上刻斗拱;门楣上刻仿木屋檐,上浮雕筒瓦、瓦当、檩格,檐下刻斗拱、棂窗、楼台、人物和走兽等。享堂宽12~12.4米,高2.4~2.65米,进深4.5米,平顶。侧壁均有柱、墙、檐口及瓦当等图案。各墓室前有甬道,3个墓室大小大约相等,每室面积约12平方米,均凿有壁龛和石灶。1号墓室还有石棺置于棺台…[详细]
孟知祥墓
  孟知祥墓位于成都北郊约7公里的磨盘山南麓,是我国五代时期后蜀皇帝孟知祥(公元874棗934年)的陵墓,史称“和陵”,孟知祥墓是一座在南方罕见的带北方草原建筑风格的陵墓。孟知祥墓是孟知祥与其福庆长公主(先孟知祥死,后迁至此)的合葬墓。墓室由打磨精细的青石砌成,为三个并列的圆形穹窿顶结构。中间为主室,两侧为耳室,三室之间有门互通。主室内横置须弥座式棺床。这种全用石头砌筑的穹窿顶结构的墓室,在中国南方极为罕见。保护范围:现围墙外延3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详细]
石城山崖墓群
  石城山崖墓群(宜宾县)1.天堂沟墓区保护范围:以各墓墓门为起点外延15米。建设控制地带:天堂沟分布点以2号墓为基点,从北向南50米,东以岩脚起,上至岩顶并向西30米。石盘上分布点以(肖席珍德政碑)24号墓为基点,西延80米,东延20米,南以岩脚起上至岩顶并向北外延20米。2.北斗岩墓区保护范围:以各墓墓门为起点外延15米。建设控制地带:整块北斗岩壁。3.三十六壁山墓区保护范围:以各墓墓门为起点外延15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自老鹰嘴起,至犀牛石止,北面以各墓脚起上至墓顶并向南延16米。4.雷打石墓区保护范围:以各墓墓门为起点外延15米。建设控制地带:南自螃蟹石起,至西面雷打石止。岩壁顶向后、岩壁底…[详细]
泸县宋墓群
  (1)岩湾墓群保护范围:以墓群边界为基线,东北外延30米至水田边,东南外延20米至水田边,西南外延40米至田地处,西北外延50米至坡地处。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基础上,东北外延60米至岩湾屋基,东南外延70米至公路边,西南外延50米,西北外延50米至青冈林山顶。(2)河坝头宋墓群保护范围:以墓群边界为基线,东至金仁华宅基外缘,西至河坝头宅基外缘,南至河坝头山最南端,北至陈兴国宅基外缘。建设控制地带:东以金仁华宅基外缘为基线外延100米,西至旧桥河边,南至五马坪山沿,北至五马村道路。(3)沙嘴宋墓群保护范围:以墓群边界为基线,东至胡运明宅基外缘,西南至高清华宅基外缘,向北外延50米。建设控制地…[详细]
交乐墓群
  交乐墓群位于兴仁县县城西南雨樟镇交乐村。1987年初,公安机关破获交乐乡龙树脚汉墓被盗案,文物管理部门对10号、14号等4座墓进行清理发掘,发现此墓为夫妇葬墓,被-的为男室,女室完好,发掘出文物45种近百件。其中14号多室墓,是目前贵州所发掘的汉墓中最大的一座。被有关人士称之为“全国少见,贵州仅有的汉墓葬”。贵州省博物馆对其中5座墓进行发掘,为砖室墓、石室墓及砖室和石室同冢三类。2号墓为砖室“大”字形室墓,分甬道、正室、左耳室、右耳室。1、4号为砖室“凸”字形墓。3号墓为方框形石室墓,5号墓为砖室与石室同冢。被盗的5座墓,发掘出土文物有:铜盘、铜碗、铜带钓鱼台、环首铜刀、残铜刀、铜鸡及摇钱树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