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鲁王朱檀墓
  明鲁王朱檀墓位于邹城市城东北10公里九龙山南麓,墓室坐北朝南,按古代“四神方位”定穴,东、西分别与卧虎山、玉皇山邻近,南与朱雀山遥对。朱檀墓依山凿石开圹于地表以下26米。前为长80多米的斜坡墓道,墓道后紧接高8.2米、绿琉璃瓦覆顶、敷红色墙皮的金刚墙。金刚墙下部正中有墓门,前后2墓室均有双扉枢轴式石门,每扇重约2吨。墓室南北长20.6米,东西宽8.2米,高5.5米。墓室规模宏大,为山东省内最大的一座地下宫殿。朱檀棺椁位于后室正中,置砖雕棺床之上,棺椁系楠木所制,坚实厚重。朱檀身着龙袍,腰束玉带,头贯金簪,身铺19枚金币。墓内各类随葬品共2000多件,有冠服、琴棋书画、葬仪、家具等,保存基本完好…[详细]
应国墓地
  应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地区薛庄乡北滍村滍阳岭上。滍阳岭的南段是沙河支流应河的东堤岸,南端濒临白龟山水库,西隔应河与应山想望。这里自古就是“出宝之地”,岭上不断有青铜器和玉器出土,也不断有人在岭上盗挖古墓。1979年,北滍村砖厂在取土时挖出一铜簋,卖给废品收购站,几经周折,被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同志收回。根据铜簋上的铭文,得知是邓国国君之女适嫁应国的陪嫁礼器。从而应国贵族墓地得以发现。邓公簋发现后,先期对墓地进行考古钻探调查,并于1986年下半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与平顶山市文管会共同组成应国墓地考古队,从1986年至1997年进行了长达11年的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310多座,其中发现了…[详细]
许慎墓
  许慎墓位于召陵区姬石乡许庄村东。墓冢高5米,底径16米,墓前立清康熙、光绪年间碑刻二通,墓后苍柏林立。当地文物部门征地12亩,建许慎陵园。光绪二十五年,东阿周世专程至墓地祭墓,并在城东北隅购地三亩,建许南阁祠,内设“太尉南阁祭酒讳许慎字叔重之位”,上悬“五经无双”匾额,现为郾城县许慎纪念馆。1986年许慎墓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郾城区许慎纪念馆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海河路西段。邮编:462300管辖隶属该馆于1984年9月开始筹建,1985年4月正式成立。隶属郾城县文化局。馆舍介绍郾城县许慎纪念馆馆址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修建的南阁祠(许慎祠),辛亥革命后改为学校,大部分建筑被改建教…[详细]
韩愈墓
  介绍:韩愈墓位于孟县城西6公里韩庄村北半岭坡上。始建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墓地处丘陵地带,墓冢高10余米,冢前建有祠堂,计有飨堂三间,门房三间。祠内共有石碑13通,记载有韩愈生平事迹等。墓前院内有古柏两株,相传为唐代栽植,有清乾隆年间孟县知县仇汝瑚碑记:唐柏双奇,左株高5丈,围1.2丈;右株高4丈,围1.1丈。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韩愈,孟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贞元进士,官至吏部侍郎,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河南焦作…[详细]
范园(范仲淹墓)
  范园是中国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范仲淹的长眠之地,位于河南省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北500米,距伊川县城17公里,离千年帝都洛阳市25公里,郑(州)少(林寺)洛(阳)高速公路从园前经过,交通十分便利。范园北依万安山,南傍曲水河,东临九龙山,西望龙门山,嵩山少林位其左,伊河之水出其右,山-复,气聚风藏,被誉为千秋名墓。范园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洛阳市委宣传部命名为洛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人(今江苏省苏州市),生于公元989年,逝于公元1052年,享年64岁…[详细]
欧阳修墓
  欧阳修墓,位于河南省新郑市辛店镇,在县城西13公里欧阳寺村,墓域北倚岗阜,南临沟溪。陵园西依岗阜,东临谷溪,过去碑碣林立,古柏参天,成为清代新郑八大景之一“欧坟烟雨”,自然环境非常优美。宋熙宁八年(1075)欧阳修赐葬于此,其后继配第三夫人薛氏,其子发,奕,棐,辨,其孙愬、等陆续葬入。欧坟建有陵园,坐北向南。在南北中轴线上建有照壁、大门、内照壁、东西厢房、大殿,直通陵墓,四周包以围墙。外照壁高5米,长6米,厚0.7米。大门三间,门外左右修有闪墙、台阶。内照壁与围墙同高,将庭院分为前后两部,左右两侧置有便门,庭院中修有甬道,两边立有石猪、石羊等,对称排列,间隔3米。庭院中东西侧各建厢房三间。大殿…[详细]
李诫墓
  李诫墓位于河南省新郑市龙湖镇的梅山脚下的于寨村西。据《郑县志》记载,李诫郑州管城人,北宋大观四年二月(公元1110年)卒,葬于新郑梅山。宋代时李诫墓地上土冢高大,其后李诫家族分别葬入墓区形成了李诫墓群。后代逐渐荒废,土冢不断遭到人们和自然损坏,1961年进行文物调查时,李诫墓冢仅存3米高,其它已夷为平地,周围是农田。李诫,字明仲,北宋时出身于官吏家庭,曾任曹州县尉,虢州、知州元祐七年在将作监供职达13年之久,历任将作监主薄,监丞,少监和将作监,亲自主持营建了许多规模巨大的建筑工程,如宫殿、王邸、太庙,辟雍,尚书省、城门、寺庙以及皇帝举行大典的明堂等,在工程的规划、组织、管理等方面积累丰富的实践…[详细]
青山墓群
  青山墓群分布于枝江市问安镇东北部,北距当阳市半月镇5千米。墓群分布在问安镇所辖的大竹园、革新、英雄、龚家坪、新建等5个自然村,总面积达15平方千米。该墓群分为四大墓区:第一墓区以袁码头冢子(M1)为中心,7冢;第二墓区以大竹园谢家冢子(M8)为中心,3冢;第三墓区以大高庙冢子(M16)为中心,11冢(M23)为中心,3冢。每墓区均分布有不同数量的陪葬墓、陪葬坑。墓群封土均为白粘土夯筑。早年普出土过战国时期铜礼器、兵器、车马器。青山墓群经调查证实,系楚国贵族陵寝。墓葬特点是:数量多、类型丰富、延续时间长、保存好,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是研究楚国历史访华的重要佐证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详细]
九连墩墓群
  九连墩墓群位于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东赵湖村与兴隆镇乌金村以西,地处一条南北走向的低岗上,共有九个封土堆,当地俗称“九连墩”。1957年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时与雕龙碑遗址一同被发现。墓群南北向排列,最大冢俗称鹰子包,为九连墩之首。地处土岗最南端,冢直径45米,封土高4.5米。其余8个冢直径在35米左右,封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封土皆为白膏泥,并有夯打迹象。墓群的时代为战国中晚期。2002年对墓群最南端的一号墩2座楚墓及其附葬车马坑进行了发掘。出有青铜礼器、乐器(编钟、鼓、笙、瑟)、兵器、车马器、陶器、玉器及生活用品(人擎灯)等。1号车马坑长52米,宽12米,是已发现的楚墓中最大的实物陪葬车马坑。坑内…[详细]
关陵
  关陵,原称“大王冢”,位于湖北当阳城区西北3公里处,坐西朝东,面临沮水,和景山遥遥相望。与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河南洛阳关林并称中国三大关庙,已有1700余年历史。关陵是为纪念三国蜀将关羽而建,乃关羽之陵寝,2006年05月25日,关陵作为三国时期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灵秀湖北”十大旅游名片之一。史载,当阳关陵是埋葬关羽身躯的地方。《三国志》载: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孙权于临沮夹石(今远安县回马坡)擒关羽,斩关羽,权送羽首于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于当阳西北。故当地民间流传有“头枕洛阳,身困当阳”之说。关陵墓建于东汉末年,称“汉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