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感驮岩遗址
  感驮岩遗址位于那坡县城人民公园内后龙山脚下的一个洞穴内,洞内南侧有一泉水流出,每天清早都有很多人在这里游泳。遗址所在洞穴洞高1—20、宽20—70、进深30—50米。洞室南部近洞口处为清代土司衙署遗迹。洞内和洞外现存遗址面积约1200平方米,保存较好的文化堆积约400平方米。有台阶直达山顶,可以俯瞰那坡县城。汽车站到感驮岩遗址大约15分钟步程。…[详细]
秦城遗址
  秦城遗址位于县城西南约25公里的溶江镇境内,灵渠与漓江交汇处,是秦戍五领时的屯兵之所。2006年4月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智城城址
  智城城址位于广西南宁市上林县。遗址包括覃排乡爱长村石俭屯西北450米处的智城垌古城址和澄泰乡洋渡村石牛山六合坚固大宅颂碑。智城古城建于公元634年至682年之间,城址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总面积6.19公顷,周长1.7公里。城址遗迹现有城墙四道,城池三张,水井一口。地面遗物有石臼、石马槽、石磙、石碾,以及少量陶瓷器、砖、瓦残片等。外城有摩崖石刻《智城碑》,刻于大周万岁通天二年(即神功元年,公元697年),碑高164厘米,宽78厘米,楷体,24行,1108字。内容是盛赞智城山及其一带风光形胜,颂扬韦敬办文治武功。《智城碑》是研究古代壮族政治,军事、经济、哲学、宗教、文化教育等社会状况较为全面的实物…[详细]
甘泉岛遗址
  甘泉岛遗址位于海南省西沙群岛中的甘泉岛坡地上。文化堆积层厚度约1米,地层中有少量植物燃烧剩下的炭粒灰烬。1974-1975年发掘出土有半陶半瓷器双耳罐10件、卷沿罐5件、棱形壶2件,器盖3件,年代为唐至五代。出土瓷器有小口瓶、点彩瓶、点彩罐、粉盒、凸唇盏、莲瓣纹钵、宽沿画花大碗等,时代为宋。大部分器型同于广州西村皇帝岗晚唐至北宋窑址所产,胎釉、纹饰均一样。1974年3月和1975年的两次考古调查中,曾先后两次在岛西北端沙堤内侧深一丈处发现了唐、宋两代的居住遗址。考古专家在岛的西北部发现一处我国唐宋时期渔民建造的砖墙小庙1座,珊瑚石垒砌的小庙多达13座;出土了50多件日常生活用的陶瓷器,其中有唐…[详细]
北礁沉船遗址
  北礁沉船遗址位于海南省中沙群岛办事处辖区永乐群岛北端,南距珊瑚岛32海里。北礁沉船遗址所在的西沙群岛北礁东北礁盘上,地理位置十分险要。自唐代起,它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近年来经过四次西沙考古调查和水下文物发掘,共发现十余处沉船遗迹。1935年、1947年、1983年中国政府均公布为北礁。渔民通称干豆。遗址所在地东西长12.5公里,宽4.6公里,椭圆形环礁,多水下礁滩,是西沙群岛北部航行险区。1947年以后,海南琼海渔民在此打捞到新莽至明清钱币400多公斤,以及铜锭、铜镜、铜剑鞘等大量文物。北礁沉船遗址对研究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意义,见证了中国与周边国…[详细]
儋州故城
  中和古镇古时是儋州的州治所在地,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在此谪居三年。由于苏东坡对本地文化的影响,几百年来这里的人们都喜爱吟诗作对,因此中和镇享誉“诗对之乡”。镇里主要的看点是参观古迹。除了著名的东坡书院外,还有桄榔庵、东坡井、魁星塔等。另有宋代建筑的古城至今尚保存有西、北两个城门,可见当时的宏伟规模。此外,逛逛中和镇的主要街道(约30分钟可逛个来回),也可感受古朴气息。位于海南省儋州市西南六公里处,是海南比较古老的一个小镇,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谪居三年于此。由于苏东坡对本地文化的影响,几百年来,这里的人都很爱吟诗作对,中和古镇享誉诗对之乡。这里古迹不少,镇东有东坡书院、桄榔庵、东坡井等,宋代建筑的古城…[详细]
营盘山和姜维城遗址
  营盘山遗址是一处自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代的文化遗址,由于该遗址是迄今岷江上游地区发现的地方文化类型遗址中面积最大、考古工作规模最大、发现遗存最为丰富的遗址,故命名为“营盘山文化”。营盘山遗址出土的文物包括四川地区发现的最早的陶质雕塑艺术品,国内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人工使用朱砂的遗物,长江上游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陶窑址等,是弄清古代文化传播、民族形成、迁徙、交融、以及与成都平原和三星堆联系的桥梁。营盘山遗址被专家评为打开研究古蜀文化的“金钥匙”,对探讨古蜀文化与马家窑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被公布为第五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21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2002年12月,…[详细]
金沙遗址博物馆
  博物馆由陈列馆、遗迹馆、金沙剧场等建筑组成。从南大门进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型雕塑“中国文化遗产纪念雕塑”,雕塑外形就是源于出土的那件“太阳神鸟”黄金饰品。陈列馆分为五个展厅和一个4D电影院。集中展示了金沙遗址出土的金器、铜器、石器等精美文物,通过这些器物,展现出古蜀文明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展品中,最富盛名的是太阳神鸟金箔,金箔呈圆形,由内圈的太阳和外圈的神鸟构成,是古蜀国黄金工艺的代表。现在,太阳神鸟图案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陈列馆地下1楼的4D影院,每天循环播放4D影片《梦回金沙》,带领你回到3000多年前的古蜀国。遗迹馆内是金沙遗址大型祭祀场所的发掘地,也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详细]
大洋堆遗址
  大洋堆遗址位于西昌市区西南部的经久乡合营村境内,安宁河东岸的一级台地上。大洋堆遗址海拔1498米,遗址面积为9600平方米。1993年10月,西昌市文管所对大洋堆遗址进行发掘,大洋堆遗址主体部份的土台为人工堆砌而成,其文化层堆积可分为三层,代表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出土有石器、陶器和铜器。西昌大洋堆遗址地层分明,堆积清晰,延续时间跨度大,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是研究中国古代西昌地区历史文化的一处难得的遗迹,具有较高的科考价值。2012年12月,凉山州博物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西昌市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大兴横栏山遗址进行了调查试掘。根据泥土浮选结果,证明在距今4500年前,当地居民已经能种植稻谷和大麦,…[详细]
城坝遗址
  城坝遗址位于四川渠县土溪乡城坝,又名宕渠城遗址,是賨人文化遗址。城坝遗址所包括土溪镇天府村、城坝村全部及流溪乡新华村、洪溪村部分,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2005年3月至6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进行发掘,发现有木椁墓、土坑竖穴墓、灰沟、井、灰坑等遗迹;出土有铜器、漆器、铁器、陶器等。1991年5月,城坝遗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1月,国家文物局列入“十三五”期间重要大遗址名单。保护范围:西、南、北三面至渠江,东接佛尔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