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油坊遗址
  王油坊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西南赞城镇王油坊村北400米处,东临浍河,周围地势平坦,为旧黄泛区淤没之地。该遗址呈孤形略高于地面,面积1万平方米,文化层的厚度一般在3米以上,除个别地方有较薄的扰土层或汉代层外,大多在表土层下即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遗存。经社科院洛阳考古所在1977年的两次发掘,清出房基11座,灰坑25个,墓葬14座,出土了大批龙山晚期的陶石、骨蚌、角器。这些发掘表明,人类的祖先远在4000多年以前就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并且有了较为发达的农业、渔猎和手工业。这些都是研究我国原始文化和夏文化的重要资料。2006年5月,王油坊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申桥李庄遗址
  李庄遗址,又叫“山台寺遗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申桥乡李庄村,因其基址上过去有座山台寺而得名。李庄遗址以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遗存为主,同时又含有较多的岳石文化遗存。龙山文化距今为4200年~4500年,此时农业生产已占相当比重,耜耕和以石器磨制、轮制陶器为代表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已有较高水平,家畜饲养有了显著发展,陶器种类众多,形态多样,造型美观,饰纹纤细。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4米余。出土文物有陶鬲、罐、纺轮、网坠和蚌器、骨匕、骨镞等。陶器饰有方格纹、粗绳纹、附加堆纹。遗址中有一个埋有9头整牛和一个鹿头的“九牛祭坑”,使山台寺的龙山文化与殷商文明搭上了密切关系。《世本•…[详细]
谷水王湾遗址
  王湾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西约3公里处郊区谷水镇王湾村涧河东南岸第一台地上。遗址总面积约8000平方米。1958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发现该遗址,1959年秋、1960年春,曾两次进行发掘,共揭露面积3350平方米。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房基9座,灰坑、窑穴179个,陶窑1座,墓葬119座。王湾遗址最重要的发现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厚达3米左右,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王湾一期文化、王湾二期文化和王湾三期文化。经研究认为,王湾一期文化属仰韶文化,王湾三期文化属河南龙山文化,而王湾二期文化介于两者之间,具有中间过渡性质和特征。王湾一期文化发现居住房基7座,可分大、中、小三种,全为地上建筑,且均被…[详细]
鹿台岗遗址
  鹿台岗遗址位于兰考县东部裴村店乡。鹿台岗遗址地层关系自下而上依次为: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先商或岳石文化、商文化、春秋时期文化等,而与鹿台岗相距仅数十公里的朱岗、段岗、牛角岗诸遗址地层关系自下而上依次为: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商文化、春秋时期文化等。通过对鹿台岗遗址和朱岗、段岗、牛角岗遗址文化内涵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它们虽近在咫尺,但是文化面貌却大相径庭。出土文物在鹿台岗遗址的文化内涵中,未见二里头文化遗存,确共存有与二里头文化属同时期的岳石文化和先商文化,从而表明今杞县境域应是二里头文化分布的东部边界。相反鹿台岗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岳石文化最西的地点,豫东一带先商文化最西的地点…[详细]
新砦遗址
  新砦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新密市东23公里刘寨镇新砦村西部,南临洧水,东部是洧水故道,西部和北部为开阔的平原,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主要遗存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1979年3~4月、1999年、2000年对该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新砦期文化”确认的学术成果。2002年~2005年10月,又继续对新砦遗址进行了发掘,已初步确定新砦遗址是一处设有外壕、城壕、内壕共三重防御设施,中心区建有大型城址的遗址。整座城址均掩埋在地表以下,城址平面基本为方形,南以洧水河为自然屏障,现存东、北、西三面城墙及贴近城墙下部的护城河。东墙南北残长160米,深4米;北墙东西长924米,深5~6米;西墙南北…[详细]
唐户遗址
  唐户遗址面积52万平方米,包含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新砦期文化、夏、商、西周、东周等长6000年的文化内涵,遗物十分丰富而具有代表性,实属罕见。可以认为它是华夏文化的缩影,特别是在解决裴李岗文化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新砦期文化的承袭关系,解决重大学术问题,具有特殊的历史研究价值。从这里发现的西周春秋墓葬现存分析,这里可能是西周到春秋时期王室某位显族重臣的封缰聚集点。唐户遗址将成为研究西周和郑国的历史及王宝与贵族的关系提供重要实物资料和线索。从发掘的一批春秋墓葬的墓葬形制和随葬青铜器看,应是与新郑郑国有关系的贵族。其0土的一批铜器造型精美,与郑韩故城出土的郑国青铜器相比还有些是过去不…[详细]
蒲城店遗址
  蒲城店遗址位于平顶山市区东15公里,卫东区东高皇乡蒲城店村北500米的岗地上。东西宽540米,西部南北长180米,东部南北长350米。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平顶山市文物管理局(组成联合考古发掘队开始对蒲城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蒲城店遗址是一处包括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夏代二里头文化早期、两周、春秋、战国、汉、宋、明各个时期连续使用的大型遗址,以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和夏代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为主,又有两周、汉、宋、明各个时期的遗存,发现有房基、壕沟、灰坑、墓葬、水井灶等遗迹。它对于研究新石器时代河南龙山文化和夏代二里头文化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根据所发现的遗迹判明,蒲城店遗址大致可分为六个…[详细]
大师姑城址
  大师姑城址位于河南省郑州荥阳市广武镇大师姑村和杨寨村南,是一处二里头文化中晚期大型城址。城址由城垣和城壕两部分组成。城垣距现地表深度不一,一般在1米左右。已发现的部分为南墙西段、南墙东段的部分地段、东墙部分地段、西墙北段和北墙西段,所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存全部集中在城垣和城壕以内,总面积约51万平方米。在护城壕内侧,还有一条商代早期开挖的环壕。早商环壕位于夯土城垣和护城壕沟之间,和护城壕沟平行分布。其内侧打破叠压城垣外侧的二里头文化层,外侧打破护城壕沟。环壕的形制和二里头文化护城沟不同,断面呈倒喇叭状,沟口宽度在13~15米之间,沟底宽度约1.5米左右,沟深4~6.8米之间。环壕下层出土标本破碎…[详细]
小双桥遗址
  小双桥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北20公里处的石佛乡小双桥村及其西南部,文化堆积主要分布于小双桥、岳岗、葛寨、于庄、师家河等几个自然村之间。遗址南北、东西各2000米,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小双桥遗址发现于1989年,1990年开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发掘,并于1995~2000年进行了数次再调查、复查及大规模的发掘。历年来的发掘主要集中在遗址的中心区域,即遗址东北部一带20万平方米,发现有夯土墙、大型高台夯土建筑基址、宫殿建筑基址、小型房基、大型祭祀场、祭祀坑、奠基坑、灰沟、与冶铜有关的遗存等文化遗迹及大批质料各异、种类繁多的文化遗物。出土遗物除陶器外,还有青铜器、玉石器、…[详细]
宋国故城
  宋国故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旧商丘县城南,又称睢阳城旧址,因在古睢水北岸,故称睢阳城,是周初封微子于宋国都城的遗址。宋国是我国历史上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1994年春到1997年秋,中美联合考古队对宋国都城遗址通过钻探和发掘,确定了城墙的方位、大小和基本结构,揭示了周代宋城、秦汉睢阳城、明弘治十五年前归德府旧城和明正德六年后现归德府城的地层关系,证明在现存的归德府城附近,上下叠压着数座城。宋国故城城址平面呈长方形,东墙长2900米,南墙长3550米,西墙长3010米,北墙长3252米,总面积10.2平方公里,其面积约相当于今商丘古城的10倍。宋国城墙以高大坚固著称,用黄色土掺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