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3月9日,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共计684处(含现有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1处),已经江西省政府同意,现予公布。
山石农民暴动总指挥部旧址
  山石农民暴-动-总指挥部旧址年代为1930年,位于全南县龙下乡山石村。2018年12月4日,山石农民暴-动-总指挥部旧址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旧址东北面正门滴水向外延伸2米,东南面、西南面以滴水为界,西北面以旧址下厅滴水为界。建设控制地带:旧址东北面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米,东南、西南、西北面与旧址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7米。…[详细]
玛瑙坝农民协会旧址
  玛瑙坝农民协会旧址位于赣州市全南县龙下乡龙下村玛瑙坝下围兰氏宗祠。1928年3月下旬,信丰农民暴-动-队郭一清、黄达等人来到龙下玛瑙坝。同年信丰农协会执行委员谢为都来到龙下开展运动,不久成立了玛瑙坝农民协会。…[详细]
郭璞峰摩崖石刻
  郭璞峰地处昌江区南部山区,因东晋著名文学家郭璞寓此而得名,现为省级森林公园。郭璞峰深涧中有多处元代摩崖石刻,为居住在郭璞峰下的鹊湖徐氏族人所刻。2018年3月9日,该石刻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元代,郭璞峰下的鹊湖徐氏成为当地望族,人才辈出。元代元统年间,徐晋(号洁山)官至黄州府学教授。晚年居郭璞峰下。徐晋生有四子,均在外为官,且有政绩。徐晋三子云壑起初在长沙郡任司法官员,因平浏阳冤狱有声名,而升任广西安抚使。在广西安抚边境部落有功,再升任兵部郎中,兼管湖广省事务。他为人耿直,与当时朝中大臣不和,毅然归隐于家乡的郭璞峰山下。为便于出行,他带领族人在郭璞峰陡峭的山崖,錾石疏泉,…[详细]
三宝蓬瓷石矿业遗址
  三宝蓬瓷石矿业遗址是景德镇目前发现的瓷石开采与加工历史最长的矿业遗址,是湖田窑乃至景德镇重要的瓷石、釉果原料供应地。它与景德镇制瓷历史同步,始于五代,历经宋、元、明、清及民国。…[详细]
黄泥头窑址
  黄泥头古窑遗址位于景德镇市以东黄泥头村匣钵墩自然村之南,黄泥头小学北侧,南距景婺公路280米。1983年5月公布为景德镇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由东、西两大堆积包组成,东西长148米,南北宽90米,约1.3万平方米。西面堆积包以青釉瓷、白釉瓷及其支钉、垫柱等装烧窑具为主。其青瓷为灰胎,质地坚硬,胎釉结合紧密,釉色莹润,酷似越窑“秘色瓷”;白瓷胎白南细,透光度好,瓷化程度相当高,釉色纯正润泽。东面堆积包以青白瓷及其匣钵、垫瓶、垫圈等装烧窑具为主,器型有花口碗、唇口碗、浅盘、注子等。…[详细]
刘家弄古作坊群
  刘家弄古作坊群(含刘家下弄61号、63号古作坊,太平桥14号古作坊,窑砖坊墙,窑砖坡道2条)刘家弄作坊群,属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建筑。该作坊群多建在数米高的窑业堆积之上,地处明、清、民国时期的槎窑集中区。作坊内部构架和布局多数较完整,具有很强的原真性和观赏性,是目前发现的景德镇老城区保存较好的作坊群。刘家弄作坊群,南临刘家弄,北临浙江路,西临沿江东路,面积约4,600平方米,属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建筑。该作坊群多建在数米高的窑业堆积之上,地处明、清、民国时期的槎窑集中区。作坊群外墙、挡土墙、坡道等多以窑砖、麻石、窑渣等建成,作坊内部构架和布局多数较完整,具有很强的原真性和观赏性,是目前发现的景德镇老城…[详细]
毛主席用瓷(7501瓷)生产基地
  “7501瓷”生产基地位于景德镇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内。生产基地由指挥部、艺术楼、成型车间、琢器车间、窑房、窑炉、烟囱、白瓷仓库等八处文物建筑构成。其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均为青砖墙体,人字梁木构架,屋顶铺以红色琉璃瓦,规模宏大,布局科学,形成“7501”瓷研制、成型、彩绘及烧造等一整套专门的生产体系。1975年1月,设在江西的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根据指示研制一批供毛泽东专用的生活用瓷,工程代号为“7501”,“7501瓷”也由此得名。“7501瓷”选料上采用稀有的临川高岭土,器型上运用以精美著称的明代“正德碗”造型,技法上运用“水点桃花”和“水点梅花”的绘制绝技。据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详细]
马端临墓
  马端临墓是六十年代挖掘墓葬,位于乐平市城东南20公里凤凰山垦殖场石里村。马端临墓,位于市城东南20公里凤凰山垦殖场石里村,墓向坐北朝南,高出地面12米,墓前60米比连乐安江,两翼低土岗相对,整个地形似“飞燕投河”。马端临墓六十年代已被挖掘,存一残坑。残坑位于“马氏岵”西南端上方坡面上,座北朝南,面临江水。坑中遗物荡然无存,杂草丛生。坑的最深处不超过一人头高,约1.6米,最宽处约6米,呈两条平行直线延伸山下。残坑的整体平面呈长方形。据当地百姓反映,该墓被挖掘时间在大跃进初,曾有不少人参加挖掘。从土中取出的长度不等的长条形-石数十块,出土陪葬物品数件,均被掘墓者当即带走,后追回两件,一只十二肖辰皈…[详细]
洺口高阳祠
  洺口高阳祠洺口高阳祠,是乐平市洺口镇名口村的许氏宗祠。该祠座落在名口村中央,坐北朝南,为庭院式平面格局。该祠于乾隆三年动工,乾隆十二年建竣。是为了纪念明洪武帝爱将高阳郡侯许瑷大将军而建造的。该祠的建筑规格是按“帝王宫殿”格式而仿造,由“楼坊、回廊、正堂、后堂、孝子祠、贞节祠”组成的古建筑群。其工程浩大,造型精美,气势宏伟。楼阁庭院设计巧妙。藻井、斗拱装饰考究。厅内浮雕满堂,栩栩如生。藻井顶棚彩绘壁画鲜艳如新。尤其是中堂屏壁,仍保留着先朝历代祖先功勋的赞词通文十余幅。特别是人工精心洗凿的四根巨壮硕大石质园柱及十根绿色大理石方柱,更叫人叹为观止。该祠,远眺轮廓清晰,错落有致;近观古雅雄伟,精美壮观…[详细]
乐平古戏台
  乐平戏台(含传芳余家戏台、余家戏台与祠堂、涌山昭穆堂戏台、龙珠戏台、戴村上房祠堂戏台、车溪敦本堂戏台、横路万年台)乐平素有“中国古戏台博物馆”之称,现存412余座。它们灿若星辰,遍布全市农村各地。其中不乏明清建筑。接属性分,有祠堂台、庙宇台、会馆台、宅院台等;接功能分,有晴台和晴雨两用台;接结构分,有木质结构台、石质结构台和石木混合结构台。无论何种戏台,其造型之雄伟,气势之恢宏,工艺之精湛,无不令人叹为观止。乐平古戏台是熔建筑、工艺、雕塑、美术和文学于一炉的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国内外罕见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观赏价值,已引起国内外众多的新闻媒体、专家学者和广大游客的普遍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