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3月9日,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共计684处(含现有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1处),已经江西省政府同意,现予公布。
中共西江县委旧址
  中共西江县委旧址位于会昌县西江镇许家祠(西江圩东南边)。为典型的赣南客家建筑风格,坐落于江西会昌西江镇圩上的南面,位于323国道与赣龙铁路之间,始建于清乾丙寅年(1746),系砖木结构,硬山顶,坐西朝东,进深28米,宽39米,一进二厅,主厅面积近400平米。1933年7月下旬,中共西江临时县委成立。县委机关驻西江圩许家祠,梁汇川、马德民、杨志春先后任县委书记。同年10月,西江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西江县委隶属粤赣省委,县委下设组织部、宣传部、妇女部等工作机构,下辖庄埠、洛口、城市、南门、小密、高陂、梅坑、黄安、赤鹅、黄龙、宽田、沙心等12个区委。同月为贯彻上级指示精神,部署全县各项工作…[详细]
寻乌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旧址(角背围拢屋)
  角背围拢屋位于晨光镇金星村角背小组,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围拢屋座西朝东,二进三厅二厢房二杠二围拢一门楼,正栋前山墙为“三山式”封火墙,面阔三间,抬梁式硬山顶金包银大瓦房。正门前面有一半月形水塘,左侧门楼前面有一“日”形池塘,后有半月形花台。4根对称木柱、6根对称石柱支撑上中下厅,正门门额题“朝阳抱秀”四字,门楼门额题“三省流微”四字。角背围拢屋规模较大,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具有广东围龙屋的典型特点,侧面照特别是门前有日月形池塘在当地极为少见,是我县保存较完整和大型的围拢屋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1930年8月19日,寻乌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在此召开,参加大…[详细]
下田塘湾围拢屋
  下田塘湾围拢屋位于寻乌县澄江镇周田村。在下田塘湾,围屋大厅门牌楼堪称是整座建筑的精华。门牌楼用经过打磨的红条石砌成墙裙,其上用青砖砌筑,用大方砖饰面。大厅门框正上方置石刻牌匾,书有含建造者名字或美好心愿的题铭。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牌匾四周所镶的砖雕,人物、花鸟、鱼虫无不匠心独运,栩栩如生。除此之外,门楼也是整座房屋至关重要的部分,按当地人说法,它管着整座房屋的风水,门楼的朝向非常有讲究,一定要请地理先生察看。…[详细]
上车潘氏宗祠
  上车潘氏宗祠位于寻乌县吉潭镇上车村,年代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寻乌吉潭镇上车村的潘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1993年第二次重修(第一次重修在乾隆年间),占地面积1233平方米。祠堂前一泓清澈的月池,既纳风水,又是消防水源。祠堂正中是3开间的砖混建筑,设有廊门和抱鼓石,阶前立有一对红石狮。进入宗祠,前后两进,这是赣南宗祠的常见格局。中间的宽大天井,成为孩子们的嬉乐场所。上厅祖龛中,放置着寻乌潘氏开基祖潘任的牌位。维修的祠堂基本保持了旧制。外墙的石窗是通雕图案文字装饰,大梁童柱上端镶作栌斗来承托上面的界梁,承托桁的驼峰也雕成一只活灵活现的卧狮,狮背上驼着一朵盛开…[详细]
古柏烈士故居(司马第)
  古柏烈士故居(司马第)位于寻乌县晨光镇沁园春村,建于清道光年间。座西北朝东南,面阔三间,二进三厅二厢房一围拢,砖木结构,抬梁式悬山顶,整栋建筑呈正方形,面宽进深均为90米。围屋外墙体用河卵石垒砌或用三合土夯筑,门楼门额题有“司马第”三个大字,上、中、下厅用12根对称木柱支撑,中厅天花置一八角形藻井,厅堂内雕梁画栋,工艺精美。围屋右侧建有一座用河石、三合土夯筑而成,高16米,边长15米共五层的正方形炮楼。1906年1月,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农红军的优秀指挥员古柏烈士出生于此。整座故居规模宏大,结构合理,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革命文物价值。2004年7月29日,寻乌县人民政…[详细]
圳下革命旧址群
  圳下革命旧址群(含圳下战斗旧址,圳下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罗福嶂会议旧址),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圳下战斗旧址位于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始建于清代早期,原为刘氏宗祠(恭安围)。1929年2月2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主力在开辟赣南、闽西新的根据地时途经寻乌吉潭镇的圳下村,并在这里与尾追而来的敌军刘士毅的部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圳下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位于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始建于明万历三年(1557),原为圳下文昌阁。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从井冈山下山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2月1日到达圳下村宿营,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在此驻扎,毛…[详细]
上津列宁师范学校旧址
  上津列宁师范学校旧址位于寻乌县罗珊乡上津村,年代为1930至1931年。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剑溪中国工农红军新编独立第三师师部旧址
  剑溪中国工农红军新编独立第三师师部旧址位于寻乌县吉潭镇剑溪村,年代为1932年,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汶口少共寻乌县委旧址
  汶口少共寻乌县委旧址位于澄江镇汶口村。蓝氏宗祠,建筑规模十分宏大,建筑体身上的雕刻精美非常,但大部分毁于1997年的火灾;邱氏宗祠,为寻乌少共县委旧址处,屋内保留有少共县委各办事机构旧址,在宗祠墙壁上留存的几十条红军宣传口号、标语清晰可见,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详细]
银坑炼银遗址
  银坑炼银遗址(含炼银渣堆积,鹅形岽矿洞、阴山面矿洞、3号矿洞、路墈脑矿洞、上屋坑子矿洞、下屋洪石发屋后矿洞)银坑炼银遗址位于于都县银坑镇窑前村柳木坑组鹅形岽。《赣州府志》载,宋政和四年(1114年)在柳木坑开设银场炼银。“银坑”因此而得名。清同治版《于都县志》载:“宋时有樵者逐鹿入穴,推之银矿溢出,因置银矿。”宋宝庆(1225-1227年)中废。遗址主要由1处炼渣堆积与6个古矿洞组成,总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炼渣堆积于鹅形岽东南山足下柳木河畔,成扇形堆积,长120米,宽30米,厚度10米,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古矿洞分布于鹅形岽山腰处,1号在陈正生住宅后,2号在阴山面,3号共3个洞口已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