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3月9日,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共计684处(含现有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1处),已经江西省政府同意,现予公布。
棠阴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
  棠阴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位于棠阴镇。…[详细]
中港红五军团指挥部旧址
  中港红五军团指挥部旧址(含州司马宅、曾家老屋、曹氏宗祠)牛角湾位于蓝水西北8公里处,因村庄建在“牛角”形的田弯处而得名。曹氏宗祠六个排扇,木质结构。门前廊檐的中间四柱均为直抵屋顶的圆形砖柱(如果不是表层水泥的驳落,很难看出),给祠堂陡增雄伟气势。大门门额上挂着一块大木牌匾,上刻“曹氏宗祠”四个大字。推开虚掩的木制双门,室内的中间四个排扇均为圆形砖柱。下厅与上堂之间,是长条麻石铺就的天井。天井左右两侧为回廊。曹氏宗祠因曾是“红五军团指挥部旧址”,2018年3月被省政府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袁州明代城墙砖窑址群
  袁州明代城墙砖窑址(含黄泥堎窑址、高塘里窑址、石梅堎窑址、石谷堎窑址、箭仔口窑址、台里上窑址、杨家堎窑址、峨眉堎窑址、罗家堎窑址、磨背岭窑址、坛背堎窑址、炭院窑址、芦塘窑址)创建于明洪武年间,历时19年,由宜春市袁州区的霞塘袁州明代城墙砖窑址和新余市分宜县的岭背袁州明代城墙砖窑址两部分组成,两处窑址连成一片,集中分布在袁州区彬江镇霞塘村和分宜县分宜镇芦塘村沿袁河东岸的丘陵地带。…[详细]
小洞湘鄂赣苏维埃政府机关遗址群
  水江镇小洞湘鄂赣苏维埃政府机关遗址群(含中共赣西北特委旧址、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湘鄂赣边境指挥部旧址、湘鄂赣省交通站旧址、上洞列宁小学)位于宜春市袁州区水江镇小洞村、上洞村范围内,2018年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小洞湘鄂赣苏维埃政府机关遗址群具有重大革命和历史双重文物价值,也是近年来袁州区完成规划保护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红色文化遗址。…[详细]
飞夺泸定桥勇士刘梓华故居
  飞夺泸定桥勇士刘梓华旧居地址位于宜春市袁州区水江镇上洞村梓木组,是勇士刘梓华出生地。刘梓华旧居总占地面积1810平方米,属晚清建筑。刘梓华英勇战斗的革命事迹无不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保护好飞夺泸定桥勇士刘梓华旧居具有重要的革命史料、历史、研究价值。…[详细]
红一方面军军事会议旧址
  红一方面军军事会议旧址(昌黎书院)位于宜春市袁州区考棚居委会沙子巷宜春第四中学内。西邻宜春台,东靠沙子巷,北面为中山中路,南面为东风大街。昌黎书院被定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昌大学博物馆教学研究基地。1984年列入宜春市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重修竣工。2018年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昌黎书院对研究中国古代书院文化和书院建筑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详细]
厚田东汉画像石墓
  厚田东汉画像石墓位于袁州区。…[详细]
樟树村隋墓群
  宜春市袁州区湖田乡樟树村发现3座古墓,经当地文物考古专家初步确认为隋朝时期的古墓。经过抢救性发掘清理,当地文物专家发现墓室结构保存完整,墓砖刻有云纹、鱼形等,墓砖侧面还刻有明显的纪年“开黄十八年”(公元598年)字样,并出土了随葬品青釉瓷盏2件、青釉瓷钵1件、青釉瓷碗1件。由于隋朝立朝时间短,历史遗存较少,发现有明显纪年的隋朝古墓非常罕见,这对研究隋朝时期赣中偏西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详细]
七眼井
  古袁州治所宜春城作为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泉水美古井多。宜春之名就源于城西美泉,以其夏冷冬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著名的城西美泉之一的“七眼井”,实际是一口大井,下面水是相通的,井水是相通的,中间并列的三个眼两侧各有一根梁支起这七个井眼,上面留了七个井圈。现在的井口是叠在老井口上的,老井的边沿几处都可看到被绳子拉出的深深印痕。浮生翱《七眼井》游记:“井”这个汉字其实很有意思,周易有一井卦“改邑不改井”,水是不可离开的资源,村落无论怎么新衰,怎么发展都始终围绕着“井”展开,一旦离开“井”就是背井离乡。看过很多书上作者都会提起曾经的居所附近有口井,从而展开淡淡的乡愁和思索,说明井对人们的重…[详细]
袁州大成殿
  大成殿座落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袁河北岸的秀江路原胶木厂内,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历代皆有损毁、修缮。现存建筑定形于清乾隆55年(1790年)。坐北朝南,面宽25.9米,见深22.5米,高11米。面阔五间,外施回廊,建筑面积520平方米。大成殿为歇山顶回廊式建筑,穿斗式木结构屋架,大殿内顶部有八楞藻井与天花板,前有轩廊,檐下施装饰性雕花斗拱和其它艺术构件。檐柱及部分室内立柱采用边长0.38米见方的石柱,圆形木柱下为南瓜形柱础,石柱为方形柱础。1984年市保。2012年省保。该建筑对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建筑科技有重要作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