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由国务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国务院于2019年10月7日核定并公布。共计762处,包括古遗址(167处)、古建筑(280处)、古墓葬(3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34处)、石窟寺及石刻(39处)、其他(12处)等。
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
  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在武汉市汉口解放公园内。是抗日战争时期为支援中国人民而英勇献身的苏联空军志愿队15位国际主义战士的坟墓。原在中山大道陈怀民路万国公墓中,1956年迁此。左倚朝梅岭,右靠夕桂山,墓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墓扩用花岗石砌成,高3米,宽23米,正面嵌15位烈士墓表,左右置记事碑,分别用中文和俄文字镌刻。墓前广场有高10米的四方锥形纪念碑巍然卓立,碑身正面镌刻“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碑前有宽阔的墓道,道两旁松柏成行,繁花似锦,使陵园景色愈加庄严瑰丽。2019年10月7日,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三线航天066导弹基地旧址
  三线航天066-基地旧址总占地面积13131亩,总建筑面积90.2万平方米,1980年5月27日,中央第八机械工业部组织验收并正式投产,至1985年,累计完成基建投资3.7亿元。该厂除生产军用品外,先后开发生产的民用轻型客车系列产品和机电产品等。​1993年4月10日,以066基地为主组建的中国三江航天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九研究院)在武汉市成立。按照国家调迁计划,自1994年开始,三江集团部分企业陆续外迁至孝感市。至此,形成总部在武汉市,主体集中在孝感市,后方基地在远安县的格局。依托原先生产战术-的技术,这里研发出了可以像-一样灵活发射的固体运载火箭,投入到最新的商业航天发射中…[详细]
三线火箭炮总装厂旧址
  三线火箭炮总装厂旧址作为生产组装107火箭炮武器的主体建筑群,见证了我国火箭炮武器装备的诞生和发展,承载了兵工人“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和强军报国的梦想。建筑和早期的发展历程具有典型的三线建设的历史特征,充分展现了“靠山、隐蔽、分散”的布局特点。建筑依山而建,红机砖清水砖墙,木质桁架,建筑整体格局、主要功能空间保留完整,周边基本保持着建厂初期的历史特征。此前,江山重工集团陆续开展了相关的保护工作,制定了保护方案,对重点保护建筑物、设备、文件、物品和历史资料等采取登记、造册、挂牌等保护措施,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对旧厂区进行水电改造、道路和厂房修缮、环境美化工作。下一步,江山重工集团将继续对火…[详细]
辰州教案发生地
  辰州教案发生地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沅陵镇荷花池居委会,分布在沅陵县城马路巷街区,为中西结合的近现代建筑。总占地面积776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81平方米,由永生堂、为善最乐楼、海牧师楼、韦小姐楼、希来德牧师楼、天主堂、宝翰臣牧师楼、傅华梅牧师楼等8栋近现代欧式建筑组成,砖木结构,建筑体量较大。其中永生堂、天主堂坐西朝东,其他均建筑坐北朝南,欧式建筑特色明显。2011年,该建筑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1902年8月15日),在沅陵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辰州教案”(沅陵县旧称“辰州”),2名英国传教士被激起民愤的本地居民殴毙,教堂被捣毁。在西方列强的强迫下,腐败无能的…[详细]
湘雅医院及医学院早期建筑
  湘雅医院早期建筑群包括门诊大楼、小礼堂、外籍教师楼、办公楼。湘雅医院原门诊大楼为4层、高21米,与西面一栋4层病室相连,组成马蹄型布局,整座建筑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四周红砖青水外墙,顶面以钢筋混凝土紧固,人字歇山屋顶,五处挑檐靴头爪角,上饰回纹收尾,盖栗色简瓦,谷黄色正脊。室内为水磨石地面,楼梯嵌铜防滑条,大理石台阶,墙面粉白色石膏。门诊大楼整座建筑为砖木结构4层、高21米,平面布局呈马蹄型,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四周红砖青水外墙,顶面以钢筋混凝土紧固,人字歇山屋顶,栗色简瓦,室内为水磨石地面,楼梯嵌铜防滑条,大理石台阶,墙面粉白色石膏。保存完好。2002年公布为长沙市近现代保护建筑…[详细]
毛泽东水口连队建党旧址
  毛泽东主持首次“支部建在连上”旧址(叶家祠)位于株洲市炎陵县水口镇水南村。1927年9月底,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时提出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为进一步加强连队党的建设,毛泽东多次要求各连党代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士兵中发展一批工农骨干分子入党。在离开三湾的行军路上,毛泽东利用休息时间,找战士谈心,进行共产主义信念和革命前途教育,从中发现、考察、培养了一批建党积极分子。部队到达酃县水口后,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各连党代表也在战士中发现、培养了不少工农出身的积极分子,毛泽东感到在战士中发展党员的条件已经成熟。特别是部队连续发生逃跑事件,将支部建在连上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10月15日上午,毛泽东主持…[详细]
湘赣革命根据地旧址
  湘赣革命根据地(xiānɡɡànɡémìnɡɡēnjùdì)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井冈山、赣西南、湘东南地区革命斗争基础上,于1930年2月至1934年8月建立发展起来的。根据地位于赣江以西,株萍铁路和袁水以南,粤汉铁路以东,大余以北湘赣边界,包括湖南的茶陵、攸县、酃县、醴陵、耒阳、资兴、郴县、桂阳、宜章9个县及长湘区委,江西的永新、宁冈、莲花、安福、遂川、吉安、萍乡、新余、宜春、峡江、分宜、上犹、崇文、万安、信丰、大余等16个县,共计25个县,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基本苏区人口100余万。境内山高林密,水网交织,南北走向的罗霄山脉,横卧于湘赣两省边界。连绵不断的崇高峻岭,险要的地势,丰富…[详细]
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
  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位于桂东境内,主体包括唐家大屋和城隍庙两部分。唐家大屋始建于清朝末年,城隍庙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928年8月,红军从井冈山分兵进军湘南,遭遇失败。在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关键时刻,毛泽东率部来桂东迎还红军大队。8月23日,两支部队会合后,在唐家大屋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总结了“八月失败”的经验教训,决议重返井冈山,从而挽救了红军主力,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到恢复和巩固。期间,毛泽东曾在此城隍庙戏台上发表了重要演说,宣传革命真理。2019年10月7日,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浏阳红一方面军活动旧址
  红一方面军成立旧址李家大屋,位于浏阳市永和镇石江村大屋组。创建于清嘉庆年间,历经四载(1803—1806)而落成,建筑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封火墙,硬山顶,小青瓦,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两侧辅设厢房,内置天井10余处,有大小房屋百余间,主体建筑西侧50米处设槽门,四周筑三合土围墙。原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现仅存主体建筑中栋部分。1930年8月23日,毛泽东、朱德率红一军团与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三军团在此会师,根据中央指示精神,两军整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共四万余人。毛泽东任前委书记兼总政委、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朱德任总司令,彭德怀任副总司令,滕代远任副政委,朱…[详细]
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封锁线指挥部旧址
  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三道--线指挥部旧址位于宜章县境内,是1934年11月长征初期中央红军突破国*党第三道--线时的指挥和活动中心,包括指挥部旧址(邝氏宗祠清白堂、元公祠),毛泽东居住旧址(文昌阁),周恩来、刘伯承居住旧址,红军银行兑换所旧址,白沙河渡口战斗遗址,红军伤员养伤旧址,红军扩红遗址(粤汉铁路遗址—宜章白石渡段)等八处文物遗址。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开始率领中央红军从江西省瑞金等地出发,实行战略转移。11月10日,毛泽东、周恩来、刘伯承等率部进驻宜章,指挥夺取了国*党粤汉铁路防线重镇白石渡,并在白石渡广泛开展建党建政和扩红工作,执行党的工商政策。宜章县城和白石渡的夺取,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