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由国务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国务院于2019年10月7日核定并公布。共计762处,包括古遗址(167处)、古建筑(280处)、古墓葬(3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34处)、石窟寺及石刻(39处)、其他(12处)等。
鄂豫皖边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旧址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新县箭厂河乡杨畈村。原是石姓商人的生意用房,座北向南,有砖木结构的房屋共12间,占地面积260平方米,分南北两排,每排5间,与东西横屋构成长方形院落,院内地平用河卵石铺砌,大门开在西侧横屋,门外有一块空场地。鄂豫皖特苏成立后,机关即设在杨畈村。特苏政府下辖财经、文化、裁判、农民、妇女、总工会、扩大红军委员和政治保卫局,石印局等单位。特区政府在此约一年时间,领导了边区的政权、军事、经济、文化建设,为鄂豫皖根据地后来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详细]
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旧址
  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旧址位于范县白衣阁乡北街村。旧址砖木结构,占地面积441平方米。1946年9月27日,晋冀鲁豫区党委、行署和军区司令部在此驻扎。10月,刘、邓--率部发起陇海路段反击战和曹县、定陶、巨野、鄄城战役,4个月歼敌4.7万人。11月,野战军指挥部在这里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政委邓小平号召全军指战员振奋精神,多打胜仗。司令员刘伯承作了关于军事问题的报告,命令全军集中优势兵力,消灭国*党部队,解放全中国。此后不久,解放区形势有了好转,军民团结一致,备战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次会议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的序幕奠定了基础。2000年8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旧址被濮阳…[详细]
豫陕鄂军政大学旧址(鲁山文庙)
  豫陕鄂军政大学旧址现存文庙大成殿和崇圣祠两座建筑。大成殿始建于唐贞观四年(630年),盛于宋,金代兴定壬午大成殿大修定型,新增孔子携徒像。现存建筑为金代仿宋建筑。崇圣祠为清乾隆57年(1792年)建筑,面阔七间。1948年1月至3月,豫西军政干部学校和在宝丰建立的五分区军政干部学校以及由戈果率领的鄂豫皖干部训练班,先后迁到鲁山县城,3个学校合并改组,在鲁山文庙建立豫陕鄂军政大学,校长由陈赓司令员兼任。此后刘伯承、贺龙、--、刘华清等人先后担任学校的领导,学校先后改称中原军政大学、第二野战军军政大学、西南军区军政大学、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豫陕鄂军政大学即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详细]
开封伞塔
  最早的跳伞塔,20世纪60年代部队兴建,位于开封市南郊乡干河沿村南的开封市跳伞塔,于1965年6月17日落成开始使用。该塔系圆柱型钢筋混凝土结构,高达85米,是国内建筑最早、最高的跳伞塔。该塔上部设有3座悬臂跳台,是国内著名的国防体育运动设施。建成之后,曾有数万人在此接受跳伞训练。这里还多次承办全国伞塔跳伞重大比赛。1959年1月8日,中国运动员崔秀英、耿桂芳和郝建华,在这里以距靶心平均2.69米的成绩,打破了1957年苏联运动员创造的7.07米的1500米日间集体联合定点着陆跳伞的世界纪录,并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64年在这里举办的河南、广东、湖北三省伞塔跳伞邀请赛中。以开封市运…[详细]
滑县县委县政府早期建筑
  滑县县委政府办公院位于县城道口镇东关村解放路中段,该院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57942平方米,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房屋共计450间,砖木结构。2019年10月7日,滑县县委县政府早期建筑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
  郑州第二砂轮厂旧址,位于郑州市中原区华山路78号。1953年第二砂轮厂筹备处在武汉成立,同年9月迁至郑州,1964建成投入生产。据《二砂厂志》记载,二砂厂房、生产工艺、产品质量都是按照东德标准进行的。建设期间,东德专家曾提出书面建议2978条,要求十分严格。建成后的二砂厂区,东西1356米,南北734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共完成基建投资1.49亿元,生产区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住宅7.4万平方米。工厂由6个生产车间、2个辅助车间和2个动力车间组成(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各栋厂房内外经过精心设计,之间有架空廊道相联,使整个厂区形成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整体。其中,陶瓷砂轮制造车间建筑面积7…[详细]
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
  贺胜桥北伐军阵亡将士陵园位于武汉市江夏区贺站镇西南。1926年8月30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和第七军第二路向贺胜桥吴佩孚守军发起勐烈攻击,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激战取得贺胜桥战役的胜利。为纪念贺胜桥战役中牺牲的北伐军将士,1929年10月在此修建了烈士陵园。陵园呈长方形,坐北朝南,公墓墓基的四面刻有阵亡将士的姓名。纪念亭为六角形。由烈士公墓、纪念亭、纪念碑组成。纪念碑为大理石质,通高6米,上刻胡汉民所题“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阵亡将士纪念碑”。(第三批)2019年10月7日,贺胜桥北伐军阵亡将士陵园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汉口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旧址
  汉口总商会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旧址位于武汉市江汉区中山大道949号。由汉协盛营造厂设计、施工,1919年始建,1921年正式启用。抗战期间,曾是各阶层人士活动的重要场所。1938年3月27日,在周恩来和郭沫若的组织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此成立,发起人包括文艺界各方面代表97人。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并推举蔡元培、罗曼•罗兰、史沫特莱等13人为名誉主席团成员,郭沫若、茅盾等45人为理事,周恩来、孙科、陈立夫为名誉理事,理事会推选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日常工作。汉口总商会从创立到1949年消亡,为武汉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旧址占地面积约400平…[详细]
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孝感市大悟县白果树湾,距大悟县31公里。村庄因有一棵大白果树-银杏树而得名。此村坐东朝西,门面整全,南面可见巍峨的大悟山和小悟山,如两头雄狮,守候村庄;北面是泉水岭,酷似一条卧龙,傲视苍穹;东面是奇石怪林,陡壁悬崖,形成天然屏障;西面有一条峡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村庄周围,环境非常清幽。1939年3月,李先念--率抗日军队鄂豫挺进纵队,来到白果树湾,创立以大悟山为中心的鄂豫皖抗日民主根据地。1941年春,纵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五师,李先念--任师长兼政委,白果树湾成为五师司令部和鄂豫边区党委及行政公署驻地。周边农村还建有印钞厂,弹药厂、印刷厂、造纸厂…[详细]
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
  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受降堂旧址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山公园内,为长方形单层厅堂式建筑。1945年9月18日,国民政府第六战区司令官孙蔚如将军在此接受华中战区侵华日军冈部直三郎率属21万人投降。(第四批)旧址建于1942年,原系日伪武汉市市长张仁蠡主持兴建的张公祠(张仁蠡是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的第十三个儿子),祠内供有张之洞的牌位和张姓家谱。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18日,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蔚如上将在这里举行受降仪式,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等由中国士兵押至受降堂前,摘下佩刀,以示解除武装,低头进入受降堂,递上投降书。接着孙蔚如将第六战区命令交冈部签字受领。此次受降共接受日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