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由国务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国务院于2019年10月7日核定并公布。共计762处,包括古遗址(167处)、古建筑(280处)、古墓葬(3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34处)、石窟寺及石刻(39处)、其他(12处)等。
池河太平桥
  池河大桥位于安徽省定远县池河镇西官驿道上。原名太平桥,又名杯桁桥,雄跨于蜿蜒的池河之上。池河太平桥初建时设计工巧。砖石结构,白石栏杆,东西两头各雕石狮18只,极为雄伟美观。建造采用干修法,堆土券桥孔。因河底沙石较厚,每个桥墩下面布以密集的木桩为基,称之为万年桩。桥墩皆以红色大条石为缘边石券砌而成,用糯米汁和石灰灌注,中填塞的囊石为粗糙短小的石料或碎砖,十分坚固。2019年10月7日,池河太平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以桥中心为基点,东、西各80米,南、北各5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40米。…[详细]
洪坑牌坊群及洪氏家庙
  洪坑牌坊群及洪氏家庙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洪坑村。该村是古徽州洪氏家族聚居的主要村落之一,历史悠久,官宦辈出,明清为繁荣期。现该村仍保存有明、清古建筑40余处,进士坊、世科坊、洪氏家庙为其代表性建筑。洪坑牌坊群包括世科坊、进士坊、吴氏贞节坊、吴氏节孝坊四座。进士坊及两贞节坊位村南,跨进出该村入口村道,清代建筑,茶园石砌筑。进士坊为清乾隆二年(1737年)旌表丁巳恩科进士洪本仁而建。两贞节坊系清代乾隆六年(1741年),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分别为旌表洪宪韶妻吴氏贞节、洪奕朴妻吴氏节孝而建。世科坊位于村中,原为祠堂门前坊(建筑已毁),该坊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系旌表洪坑洪氏一支由…[详细]
三阳洪氏宗祠(敬本堂)
  时代:明至清地址:安徽黄山市歙县三阳镇叶村。洪氏宗祠位于歙县三阳镇叶村,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大修扩建,光绪二十三年(1887年)再次重修,又名“敬本堂”、“世光第”,坐北朝南,面阔18米、进深30米,建筑面积540平方米。该祠背山面水,前有广场,为三进五间二天井的格局,由门坊、享堂、寝堂和门廊、两庑组成,结构完整,保存良好。门楼砖砌,四柱三间五楼式,檐下施斗縅,字牌有“恩宠”、“世光第”,门廊单坡顶五开间,后檐下悬挂“婺焕稀龄”古匾。享堂三开间,轩顶复水椽铺望砖,左右尽间有落地屏门隔出厢房,形成前三间后五间的空间格局,室内匾额、楹联、案桌、香炉等陈设齐…[详细]
屯溪镇海桥
  镇海桥位于黄山市屯溪区屯溪老街西出口处。又名老大桥,为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始建,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修,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再遭水毁,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再度重修,是连接屯溪老街和黎阳古镇的交通枢纽。镇海桥全长133米,宽15米,为六墩七孔石质拱桥,桥面和桥栏用茶园青石铺建。上部为等截面实腹式石拱,下部为浆砌条石重力式墩台。桥墩呈等腰三角形,分水头石头翘起,造成船头状。镇海桥是屯溪历史重要的建筑标志,是安徽省不可多得的明代大型石拱桥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2019年10月7日,屯溪镇海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桥主体外东、南、西…[详细]
石潭吴氏宗祠
  石潭吴氏宗祠明、清黄山市歙县吴氏宗祠包括叙伦堂和春晖堂。叙伦堂又称下门祠堂、百梁厅,始建于明嘉庆年间(1554年),清代曾维修。五间三进,宽15米,进深45米,中进有大小梁100根。后进已改建;前进为清代样式,门楼上的关檐板和斜撑木雕细腻精美,有八仙图形;中进仍保留明代风格,覆盆础,月梁下有藏花丁字拱,瓜柱和金柱下有莲花盘头,枋与小梁相接处,装倒柳花插,配上枋下雕作的垫木和梁下雕花雀替,非常精美。该堂为徽州传统廊院式祠堂,三进两明堂建筑,五凤楼门厅,翼角飞扬,梁架结构精巧,雕刻装饰繁复,空间层次丰富,具有独特风格。春晖堂又称上门祠堂,建于清代,坐东朝西,三进三开间,通面阔10.8米,通进深42…[详细]
蜀源牌坊群
  蜀源牌坊群及思恕堂位于古徽州鲍氏聚居村落。蜀源村是古徽州鲍氏聚居村落之一,宋建炎年间建村,有800年历史。现有古民居建筑32处,位于村口的三座明清石牌坊和村内清代民居思恕堂就是其中的代表。三座石牌坊由南而北分别为:三间四柱冲天式清代节孝坊、贞寿之门坊,两柱单间明代赞宪坊。思恕堂位于村西北街中,由厅堂、居室、门厅、厨房及其附属建筑组合而成,是清代中后期古民居的建筑精品。蜀源牌坊群和思恕堂有着徽州古村落文化的丰厚积淀,是博大精深的“徽学”的研究的良好素材。反映了古徽州先民的生存状态和思想追求,是研究古代乡土文化的重要个例,是“徽州古建三绝”中牌坊和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2019年10月7日,蜀源牌坊…[详细]
屏山舒氏祠堂
  光裕堂——舒氏家族的总祠堂。在传统建筑中,屋之门类似于人之面。古人言“宅以门户为冠带”,门坊在建筑模式上代表家族的脸面,也是整栋建筑装饰之精华所在。与在西递看到的胡氏祠堂不同的是,舒光裕堂采用的是贴墙牌坊的形式,是徽派建筑中罕见的“牌楼门”。“看过九都菩萨厅,再进衙门也不惊”,可见光裕堂气势之恢弘。而在古代,祠堂的建造充分表现了封建社会伦理纲常的等级理念。第一层是“恩荣”及飞龙腾飞,代表着皇恩;第二层为、“锦衣还乡”砖雕,代表着功名;第三层镌刻“世科甲第”,代表着科第;第四层雄狮欢腾,代表着子孙;最底层为松鹤延年画,代表着孝悌。就是这样以家族为本位,重宗法、重血缘的理念,才让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详细]
稠墅牌坊群
  稠墅牌坊群位于歙县富揭乡稠墅村。四座四柱三间三楼纵列在稠墅村口,一座为明天启年间所造,其余三座为清代所建。其中“褒荣坊”为施表徽商汪廷漳一族三人。汪廷漳先世迁扬州,经营盐业,富至千万,人称“铁门限”。汪氏清乾隆初期在稠墅村建有“修园”,清诗人袁枚等曾会饮于此。四座牌坊自西向东依次为:吴氏节孝坊:乾隆十五年(1750)建;旌表汪祖晖妻汪社24岁守寡未育而扶养继子38年;褒荣三世坊:乾隆二十七年建,背面书联班贰卿,乾隆封荫汪廷璋及其父汪允信、其祖汪景星奉为奉宸苑卿(掌握皇家园林),封荫汪廷璋为资政大夫(别称贰卿,相当于尚书副职侍郎)故名;方氏节孝坊:乾隆三十九年建,旌表汪廷瑞妻方氏18岁守寡,抚养…[详细]
姥山塔
  姥山塔,位于巢湖市中庙镇,又称文峰塔、望湖塔。据《巢湖志》等记载,此塔初建于明代崇祯年间,塔高51米,共7层。塔基和塔身全用青砖垒砌而成,塔体呈八角形,飞檐翘角,造型优美。塔壁每层有碑石图饰,刻有古人诗名和浮雕,刀工细腻、精湛。盘旋而上可至塔顶,依窗远眺,可以饱览巢湖风光。2019年10月7日,姥山塔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姥山塔塔基外,东、南、西、北各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10米。…[详细]
歙县太平桥
  太平桥又名河西桥,始建于宋端平元年(1234年),初为浮桥。元朝末年(1310~1360年)因兵乱被毁,改建为木桥。明弘治年间(1488~1506年)改建为石桥。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整修1次,清康熙56年(1717年)重修,清乾隆9年(1744年)扩建为大型石拱桥。清道光17年(1837年)和道光22年(1842年)2次遭洪水冲击受损。道光23年(1843年)重修,历时7年,于清咸丰2年(1850年)竣工,用银10万余两。清光绪11年(1885年)和光绪23年(1987年)先后整修2次,每次用银千余两。民国18年(1929年)芜屯路歙县至屯溪段建成后,该桥被利用通行汽车。太平桥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