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由国务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国务院于2019年10月7日核定并公布。共计762处,包括古遗址(167处)、古建筑(280处)、古墓葬(3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34处)、石窟寺及石刻(39处)、其他(12处)等。
金山汉墓群
  金山汉墓群位于兰陵镇金山村。年代为汉。该墓为临沂市目前经科学发掘的西汉墓葬中规模较大的一座,墓上祭祀建筑在山东省属首次发现,对研究西汉时代的葬俗及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墓为单墓道岩坑竖穴木椁墓,由墓道、甬道、墓室、墓上封土、墓上祭祀建筑几部分构成。墓室坐西面东,墓室东西长7.3米,南北宽4.6米,深11米。墓道向东敞开,全长44米。墓道前设祭祀祠堂建筑全国首次发现。该墓历史上多次被盗掘,出土一宗文物。墓群的保护范围为“以金山汉墓墓室中心为基点,向东300米,南600米、西500米、北600米,建设控制地带同保护范围”。2006年12月7日,金山汉墓群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详细]
天湖墓地
  天湖墓地中国商代晚期息国的墓地。位于河南信阳天湖村。年代约当公元前13~前11世纪。1979年开始发掘。已发掘中型墓11座、小型墓11座,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中型墓有棺有椁,其中一座还有一条墓道。均用鼎、觚、爵、斝等青铜礼器随葬,还有钺、戈、矛、镞等青铜兵器,玉器和少量陶器。随葬品中不乏文物精品,如11号墓的鸱鸮提梁卣,通体布满繁缛的纹饰,形成两只背靠背的鸱鸮,造型比妇好墓的铜鸮更胜一筹。小型墓则多随葬陶器,有少量铜兵器。这批墓分属于武丁至纣王时期,个别墓可能晚至周初。墓葬排列有规律,北边的墓年代比南边的早,中型墓分布在墓地中轴线上。出土219件青铜器,有40件带有铭文,其中有“息”字铭的共…[详细]
徐阳墓地
  徐阳墓地位于洛阳市西南伊川县鸣皋镇徐阳村。墓地发现的车马坑在其东北角或北部放置有大量马牛羊头蹄,这种习俗在中原地区此前尚未发现,墓地无论从时间、地域、规模、习俗等都可以与春秋时期活跃在这一区域的陆浑戎形成唯一对应关系,因此考古人员认为徐阳墓地应为陆浑戎贵族墓地,车马坑应为陆浑戎国君或高级贵族墓的陪葬。陆浑戎是河洛地区极少数有文献记载其迁入和灭亡过程的内迁戎族部落。陆浑戎迁入伊河流域100多年的时间里,先附晋,后亲楚,终被晋灭。直到现在在伊川嵩县境内依然有陆浑村、陆浑水库、陆浑关、陆浑山等地名。徐阳墓地的发现证实了陆浑戎迁伊川的历史事件,是研究中原地区少数民族迁徙和融合的重要资料。2019年10…[详细]
西朱村曹魏墓
  西朱村曹魏墓位于洛阳市寇店镇西朱村南约650米,汉魏洛阳城南约20公里。墓葬地处万安山北麓的缓坡上,西侧距曹魏时期圜丘遗址(俗称“禹宿谷堆”)约2.5公里。墓葬出土遗物主要是陶器、铁器、铜器、漆木器、骨器和玉石器等共计500余件。陶器可见器型有俑、鸡、狗、猪、灶、井、磨、房、四系罐、盘、勺、炉、灯等,另外出土了数件铁质帐构和8件石质帐座,石壁4件,石圭1件。墓葬还出土了大量刻铭石牌,已修复完成约180件,另外100余件石牌残片还在修复中。石牌为平首斜肩六边形,长约8.3厘米,宽4.6~4.9厘米,上部有一圆形穿孔,一面有隶书阴刻的文字,文字内容为随葬品的清单,内容丰富,包括衣衾、葬仪、器用、陈…[详细]
义地岗墓群
  曾都区义地岗墓地位于随州市东城区,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主要是春秋中期至战国早中期的曾国贵族墓地。1994年在该墓地的西南部发掘了3座曾国墓,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铜器和玉器等,其中铜器多有铭文,为判断墓主的身份提供了依据。从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的特征看,3座墓的年代为春秋晚期偏晚阶段。铜器铭文中还有一些涉及器物自铭的新材料,它们作为器物专名多见于楚系铜器,这也是春秋晚期之后楚系铜器的一个特征。义地岗古墓群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墓群是春秋时期随国的公墓,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季梁即葬于此。随州义地岗墓群勘探工作顺利完成,共发现19座墓葬。由于此古墓群范围内多处计划施工,在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下,随州…[详细]
毕昇墓
  毕升家族墓位于英山县草盘地镇。宋代名人家族墓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传为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升及其后人墓地。该墓对于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第五批)2019年10月7日,毕昇墓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汨罗山墓群(屈原墓)
  汨罗山古墓群(屈原墓),位于汨罗江北岸屈子祠镇双楚村、永青村境内的汨罗山上,自战国起便沉睡于此,唐朝以来历朝文献均有记载。唐代杜佑《通典》与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明确记载:“罗江(汨罗江)有屈原冢”、“左徒屈原墓在县(湘阴县)北七十一里”。宋代胡嚞所撰的《经理汨罗庙记》记载“县(湘阴县)北六十里为汨罗江大夫正庙,故冢在焉”、“两山对峙,一水萦迴,是为汨罗,其右为庙,其左为冢”。明代《大明一统志》记载,“屈原墓在汨罗山上,汨罗山即今烈女岭,在汨水东北”。清代乾隆《湘阴县志》、光绪《湘阴县图志》均记载屈原墓在汨罗山。屈原墓位于汩罗山上,12个小山式的封土堆散布在1500平方米的山坡上,这些土堆前立有…[详细]
蒋家山墓葬(天子坟)
  蒋家山墓葬,又称天子坟,位于珠晖区酃湖乡的酃湖町中。墓葬封土堆呈圆形,夯筑而成,底径约为25米,高6米,占地面积150平方米。1954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蒋家山大型封土堆巨墓进行实地调查,认定为汉代钟武侯刘望之墓。历史上,刘望聚众汝南伐莽,自称“天子”,故俗称天子坟。天子坟位于蒋家山空军495医院内。在该医院内操坪左侧高冢堆,呈椭圆形,宽11米,高6米,周长40米,全部由夯土筑成,上小下大,显得非常稳重,当地居民皆称之为“天子坟”。1954年,湖南省考古队在这座坟墓的山头发掘出一大批西汉古墓。紧靠天子坟清理了一个小型墓,出土文物100余件,其中商周铜器最为精美,还有一件1斤多重的马蹄金,…[详细]
赛典赤·赡思丁墓
  赛典赤·赡思丁墓有二处:一处是位于昆明北郊松华坝马耳山马家庵村的真身家;一处是位于昆明城东民航路五里多小学内的纪念家。真身家呈长方形,面南背北,下部砌石,上部封土,高1·8米,长2·6米,宽1·4米。墓有前方为其子纳速刺丁墓,墓形相同。清咸丰以前,墓下有石垒台基,四周有护栏,并建有清真寺、八角亭,植有巨柏,还有二三十家回民种田守墓。自成同年间(公元1856-1873年)回民起义后,守墓回民被杀,寺、亭、墓也遭毁坏。1987年,赡思丁父子墓得以修复,重立墓碑。为供人们凭吊,清康熙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公元1688一1693年),总督范承勋、巡抚王继文又在当年通京的古道上建了一座纪念家。咸丰年间,墓…[详细]
故如甲木墓地
  故如甲木墓地位于噶尔县,共发掘11座大小不等的墓葬,包括8座象雄时期墓葬和3座吐蕃时期墓葬。象雄时期的墓葬皆为竖穴土坑石室墓,多为二次葬,发现有完整的侧身屈肢葬式。大型墓葬深度都在5米以上,均为多人合葬,结构复杂,存在二次或多次开挖迹象。填土层内殉葬有人和动物。高规格的墓葬都有用横木搭建的墓顶和长方形箱式木棺。墓内出土丝织物、黄金面具、鎏金铜器、银器、铁器、陶器、料珠及大量人类和动物骨骼等。故如甲木墓地8座墓葬的年代为距今1800~1700年,即公元2~3世纪,这一时期正是文献记载的西藏西部象雄王国强盛时期。根据墓葬形制、规模、出土遗物等判断,该墓地很有可能是一处象雄部族的贵族墓地。故如甲木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