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由国务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国务院于2019年10月7日核定并公布。共计762处,包括古遗址(167处)、古建筑(280处)、古墓葬(30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34处)、石窟寺及石刻(39处)、其他(12处)等。
小川瓷窑遗址
  小川瓷窑遗址位于白银市平川区宝积镇小川村北的瓷窑沟内,西距城区15公里。遗址沿瓷窑沟北岸自东向西分布,由依山而建的直烟窑向平地而建的馒头窑过渡,规模渐次宏大,分布面积达60万平方米。窑址主要由黑石岘遗存、大水沟遗存、老瓷窑遗存和靖远陶瓷厂旧址4部分组成,堆积层厚度达6—10米。小川瓷窑创烧于北宋,其剔刻花瓷器烧制或早于其他西夏窑址,对研究西夏窑的起源和兴衰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烧窑史历经宋、西夏、元、明、清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直没有中断,有深厚、完整的文化堆积层,对研究北宋以来北方民窑体系具有重要价值。2019年,小川瓷窑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保护标志碑为基…[详细]
尕海古城遗址
  尕海古城位于海晏县甘子河乡尕海村,周围是丰茂的湖滨草原,地处海晏通往刚察的必经之路。尕海古城东西长435米,南北宽436米,呈正方形。城墙宽12米、高4.8米,夯土筑,夯土层厚6厘米,城四面各开一门,门宽约7米,城内南高北低,东北部为一平坦的广场,西南部较高,为原来的房屋基址。出土的有汉代的五铢钱、灰色陶片、残铜镜等。此城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尕海古城是环青海湖古城池中的五城之一。与海晏县三角城同时建筑。此城选择了水草丰茂的湖滨草原。古城坐落在依山面水、平坦开阔的甘字河草原的东部腹地。历史上曾经是羌人活动的中心地带,属土谷文化范畴。汉武帝时期,北却匈奴,西逐诸羌。致使湟水流域许多羌人被迫迁往…[详细]
伏俟城遗址
  伏俟城遗址位于共和县石乃亥乡政府所在地北部,是青海湖边一座规模较大的古城遗址。遗址略呈正方形,其东西长220米,南北宽200米,城墙高12米,宽17米,保存基本完好。南面城墙有一宽10米的城门,城内自城门起,向西有一中轴线,中轴线两旁各有隆起的两排长50米、宽35米的房屋基址。城内最西边有一小方城,东西长70米,南北宽68米,城门朝东。小方城与南城墙之间有一长15米、高9米的土台,台上有房屋遗址。城内有通街。古城外周曾有长方形的外廓,现仅有南墙外廓,长约1400多米,其高度仅隆起地表。其余三面外廓均遭河水冲刷而被破坏。伏俟城,相传为北魏时代的吐谷浑王伏连筹所建,距今约有1500多年历史。当时北…[详细]
考肖图古城遗址
  考肖图古城遗址位于青海省都兰县,年代为唐。2019年,考肖图古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姚河塬遗址
  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2017年4月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8家单位在彭阳红河流域开展区域系统考古调查过程中被发现。该遗址位于塬地的东部,约占整个塬地的三分之一,面积60余万平方米。北以李儿河南岸塬地的断崖为界,南抵小河北岸的塬地断崖,西至一条南北向自然冲沟为界,东到塬地尽头的断崖边并部分与小河湾战国秦汉遗址相交错。2019年,姚河塬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遗址东至姚河塬峁头南、姚河村下河湾,南至小河、张家壕,西至砚窝台,北至马洼村阴山洼,四面各外延50米。…[详细]
通天洞遗址
  通天洞遗址,位于新疆吉木乃县,距今有上万年历史。2014年的一次文物普查中,有学者经过这里,发现通天洞遗址,当时初步判断是青铜器时代遗址。但随着考古发掘的继续,这个洞穴慢慢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因为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旧石器时代的-痕迹,比如一些石片、石核。也就是说,这里可能在上万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两年后,即2016年7月至9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对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出土400余件石制品、哺乳动物化石、陶片、铜器等遗物。通过考古发掘,已确定通天洞遗址年代可能达到四万年或者更早,这是新疆地区首次发现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此后,在很多考古…[详细]
吉仁台沟口遗址
  吉仁台沟口遗址位于天山伊犁河峡谷中的尼勒克县恰勒格尔村,吉仁台沟口遗址最大的成就是找到了中国最早的用煤遗迹,初步断定其时间约距今3500年前后,相当于青铜时代中晚期到商代,这将人类使用煤炭资源的历史最少上推千年。煤炭被大量用于生产、-的记载见诸于《史记·西域传》,书中曾描述今天新疆南部的库车县一带用煤冶炼生产的场面,但没有发现任何用煤的痕迹。有确切记载的用煤记录和发现是在东汉,在此次考古中的M49墓葬可以确定为青铜时代中晚期,而依据“打破遗址”关系,遗址应早于墓葬,可以推断,中国最早的用煤时间大约在3500年前。2019年3月29日,“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吉仁台沟口遗址…[详细]
卓尔库特古城遗址
  卓尔库特古城遗址位于轮台县城东南约25公里的克孜勒河西岸沼泽苇湖间,在仓头古城遗址向东4公里处。古城是一个每边长300余米的略圆城池,现已沦为一圈约3米高的土埂,由于靠近克孜勒河沟,城中和四周全为沼泽水沟。城中有一环形小湖,湖心高台上有古建筑遗址。南面是两个土坯,左面的似仓库,右面的似官署遗址。东南角有一高约9米的土墩,似原来的戍保遗址。古城东西两边不远处有两座小黄土堆。各占地40平方米,一方一圆。是古城的附属建筑再向东还有一小土墩,系旧时营垒。古城以西、以北的戈壁怪柳丛中、还能找到田埂、旧渠的残迹和大小均匀、划分整齐的田块,是汉代“田卒”集体屯垦的纪实。考古学家黄文弼曾在古城中挖出大量麦壳和…[详细]
博格达沁古城遗址
  博格达沁古城遗址又名“四十里城子”,位于焉耆县四十里堡乡东面,距库尔勒40多公里,“博格达沁”在维语中的意思为“宏伟高大的城墙”,它是焉耆盆地中最大的古城遗址,是一个周长达三千多米的长方形城池,占地面积达6平方公里。该故城现存的城墙高约1.5至2米,有东南和西南二门,宽约10米,城内有两处建筑遗址,城外有护城河的遗迹,附近还有7座高大建筑的基址。考古学家在该城内外曾发现过不少古代钱币及铜镜等器具。2019年,博格达沁古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阔纳协海尔古城遗址
  阔纳协海尔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年代为魏晋至唐。2019年,阔纳协海尔古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