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大佛寺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大佛寺篇

广州大佛寺
  大佛古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新中街21号。古寺始建于南汉(公元917-971),名新藏寺,为南汉王刘上应天上二十八宿而建。明代扩建为龙藏寺。后殿宇垂危,改为巡按公署。清顺治元年(1649)公署毁于火。平南王尚可喜为便于向天子“祝嫠祜国”,考访龙藏寺故址,于康熙二年春,自捐王俸,重建殿宇,于第二年冬建成。大佛古寺殿宇仿京师官庙制式,兼具岭南地方风格。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观赏价值。大雄宝殿座北向南,面阔七间,深进五间,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至今仍为岭南之冠。歇山顶上盖素胎板,瓦简及勾头,滴水,灰塑瓦脊的竹龙,牡丹等脊饬。虽历经三百多处风雨侵蚀,但风貌尚存。安南(今越南)王捐赠的优质木材作梁柱框架,…[详细]
南雅大佛寺
  开县南雅大佛寺座落在开县西南部的南雅镇,为唐末宁元时期留下的石刻雕塑。寺内大佛依山而立,就岩凿成,佛身依岩迭坐,含笑颔首,盘腿打坐,成为巴蜀境内仅次于乐山大佛的第二大佛,现为重庆直辖市域内第一大怫,曾为重庆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开县的标志。南雅镇位于重庆市开县、四川省开江县交界处,距开县县城45公里。原有的寺庙——大佛寺,20世纪50年代初为破四旧,拆除庙宇,废作他用。在20世纪60年代“文革”期间,有人炸掉了直径一米多的大佛脑袋,唯佛身尚存。1997年初,当地抓住重庆直辖大力发展旅游资源的契机,组织人力重新修葺大佛,恢复了大佛的本来面目,并修复了寺庙的正殿,在佛像周围遍植风景树。现在,经过修葺重…[详细]
金湖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金湖北老街北首,东部和北部环绕着风景秀丽的淮河入江水道,南临繁华的建设路商业街,西部以县政府大楼为依托,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史载:清朝乾隆年间,时年暴发洪水,从上游漂来木质大佛像一尊,停至现寺址东首三河边的避风港内。当时境内善男信女就把这尊大佛暂时敬立在避风港湾礼拜,随即十方信众发心募化,万人缘助,建寺造殿,迎请佛像,安位供奉,并称为大佛殿。后传僧人将大佛殿扩建并改名大佛寺。历史上大佛寺占地近百亩,规模极其宏伟,晨钟暮鼓,僧侣云集,名闻遐迩。大佛寺周边有十八棵古槐,相传乾隆下江南寻找亲生父母时途经此地,受大佛寺高僧点悟,由此返回皇宫,再不提寻亲之事。乾隆有感高僧点化,临行亲手在大佛寺…[详细]
金华大佛寺
   浙江金华大佛寺,位于金华城区东北曹宅乡之北2公里处,距城区20公里。南朝梁武帝大同6年(公元540年)僧(道琼)止于山南,闻金石赞呗之音,缘岩而上,见大石佛一躯,高6丈,跌做俨然,因是建寺。距今已有近一千五百年历史。宋改名“石佛寺”。据光绪《金华县志》记载,旧名“赤松岩寺”。  寺内曾有铁罗汉五百一十八尊,系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邓刚中曾祖克允与弟克明冶铁铸造,原存于罗汉寺,后改建“三学寺”,移其像于西岩石佛寺,明时尚存,后毁于兵燹。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僧佳有重建大士殿;道光二年(1822年),僧一轮再修。至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正月,又失之香火,前殿、中殿概成灭烬。…[详细]
永川大佛寺
  永川大佛寺,又名黄瓜山大佛寺,位于重庆渝西重镇永川区南郊,建于清初,盛于同治,衰于民国。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该寺占地20佘亩,依山而建,视野开阔,眺望远山绵绵,近看丘陵起伏,夜观万家灯火;寺内花繁树茂,四季如春,亭台楼阁、回廊蜿蜒,既是佛教点,又是游人观光休闲的一大盛地。“文革”中曾被破坏,时至1983年,永川落实国家宗教政策,恢复了大佛寺佛事活动。经多年修建,现已建成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弥勒殿、500罗汉堂以及办公综合大楼、养心阁、钟鼓楼等,功能齐全,气势恢宏,晨钟暮鼓,香火兴旺。该寺的500罗汉堂内,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阿弥陀佛、药师佛等500佛像姿态各异,气势壮观。…[详细]
石空寺石窟
  石空寺石窟位于中宁县石空镇西北的双龙山南麓。又名大佛寺,双龙山古称石空山,山东侧石壁峭立,适於开窟造像。这里原有大佛洞、万佛寺、百子观音洞、灵光洞等,但如今除万佛寺外,各窟均被流沙埋没。石空寺原有大佛洞、卧佛洞、观音洞、灵光洞、龙王洞等石窟,在石窟前的石壁下建有寺院,寺院中还置有各类塑神像。乾隆《中卫县志》对石窟作过详细的描述:“寺在半山,为两院。东院山门内,重楼依山,楼下启洞而入,中若著邃屋。……两院梯上阶而上,有真武阁、亦因山窟而室。转西则新建佛殿巍然,内外各六楹。其前因山筑台,凭栏远眺,河流环抱,村堡错落。”由于这里是格里腾大沙漠的南缘,风沙很大,加上晚清时期,社会--,农村调敝,寺院荒…[详细]
凯拉尼亚皇家大佛寺
  凯拉尼亚皇家大佛寺位于斯里兰卡重要城市凯拉尼亚,距离科伦坡仅7公里。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前,是斯里兰卡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凯拉尼亚皇家大佛寺在科特时期(Kotte Era)曾一度繁荣,但它的大片土地在葡萄牙殖民统治时期被没收充公。后来,在荷兰殖民统治时期,又归还了其大片领土并重新修建了这座寺庙。20世纪上半期,在海伦娜•威沃达纳(Helena Wijewardana)的帮助下,这座寺庙又得到重新翻修。佛教信徒认为佛陀第三次以及最后一次来到斯里兰卡的时候,曾到过凯拉尼亚皇家大佛寺,该寺也因此成为佛教圣地。摩诃文萨(Mahawansa)时期的文献记载该寺曾有一个镶满宝石的王座…[详细]
江津大佛寺摩岩造像
  时代:南宋至民国类型:石窟寺及石刻地区:重庆市江津区批次:第七批大佛寺摩岩造像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石门镇石门社区凉亭组,始建于明代,清同治八年引人维修坐北向南,造像依崖而凿,崖宽12米,高30米,一尊脚踏莲花观音造像,高14.8米,宽5.9米,厚5.2米,善跏趺坐,头戴头冠,胸饰缨络,身着袈沙,全身贴金绘彩,头部有一笑容可掬的罗汉,左有石瓷瓶,右有石执物,为高浮雕接近圆雕。一座寺庙,坐北向南,为三合院布局,完好,建于明代,同治维修。正殿:依崖而建,总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木石结构,七重飞檐歇山顶,翼角均施吻,中饰宝瓶,抬梁式梁架,七架椽屋四椽袱前乳袱牵后接石壁,用三柱,面阔三间17.6米,进深8…[详细]
石门大佛寺摩崖
  石门大佛寺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江津市石门镇白坪村(原凉亭村)。大佛寺座北朝南,依山伴水,正面面临长江,背倚崖壁。大佛寺总建筑面积720平方米。东西各有一条石曲径从崖上到河边与寺院相连。大佛寺里面是三合院布局,左右为厢房,中间是正殿,依次分为送子殿、观音殿、雷神殿,寺内石刻造像是一尊通高13.5米的观音造像。正殿为七重檐山式顶,琉璃瓦铺顶,正中饰宝瓶,翼角均装饰有鸱吻,抬梁式梁架。左右厢房为石木结构,硬山式顶,小青瓦铺顶,穿斗式梁架,六柱四穿。整个山门依山崖而建,结构严谨,雄伟壮观。石门大佛寺建筑为七重檐山木结构建筑,是中国清代典型的高层建筑。脚踏莲花观音造像,坐北向南,通高13.5米,肩宽5.…[详细]
平远大佛寺
  大佛寺座落在平远县大柘镇凤池村,距县城2公里,位于世界第一天然大佛身旁。大佛寺采用唐代寺庙建筑风格,依山而造,规划总用地面积6677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495平方米。全寺殿堂飞檐斗拱,金碧辉煌。一殿高于一殿逐级高升,气势磅礴。所有殿堂楼阁均以长廊连接,只要一进入寺门,晴天不晒太阳,雨天不走湿路,便可到达寺内任何一处,可见建造者的独具匠心。大雄宝殿气势雄伟,高22米,建筑面积1960平方米,由48级台阶、66根柱组成,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四个字由著名的佛教领袖、杰 出的书法家赵朴初亲笔所书,大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三尊贴金大佛,每尊佛像高8.8米,里面还供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