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城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城篇

铜梁安居城隍庙
  铜梁安居古镇城隍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知县唐运生重修,明末被焚,清乾隆十年(1745)僧一川募资重建,清道光六年(1826)巡检沈庆安率众补修。安居城隍庙道观依山而建,为“三合头”构造,中间合檐,两边飞角精雕细镂,十分美妙。主祀城隍神,品级为县城隍,封“显佑伯”,配奉有判官、诸司、范谢将军等。城隍主殿左殿供奉祀有财神赵公明、文昌帝君、药王孙真人,右殿奉祀的是慈航真人和注生娘娘,又称“送子娘娘”,以及王母娘娘。出右殿拾级而上,是恢复重建的真武殿,奉祀的是真武大帝。在真武殿前还有正待恢复重建的玉皇阁,在这里登高一望,安居古镇全景尽收眼底。安居城隍庙道观是一座道…[详细]
澧州古城墙
  澧州古城墙,为古澧州州府所在地,明洪武五年(1372)澧州府治从新城(新洲)迁现址。总督肖杰垒土为城,后多次溃于水患,明永乐二年(1404),瓮以砖,高一丈五尺(5米),上加女墙,周九里十三步(4500米),外有护城河。历经明景泰、清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年间的多次修补、加固。城墙基均用条状青石垒筑,墙体砌青砖,中间填土夯实,设东门、小南门、大南门、西门、金牛们、北门六门,上建门楼。200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72年(明洪武五年),澧州府治从新城(新洲)迁现址,总督肖杰垒土为城,后多次溃于水患;明永乐二年(1404),瓮以砖,高一丈五尺(5米),上加女墙,周九里十三步(4500米),…[详细]
南简城
  南简城是一座古城。据传为东晋简文帝司马昱所建,距今1600余年历史,又称简文帝城,当地人称为简城。位于蒙城县板桥集镇东南17公里处,距板桥集镇陶圩村沟南陶庄500米,这里曾为古代重要城邑。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有东西走向主大街,两侧商铺林立,市井繁华,为当时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沧桑,沧海横流,南简城不幸毁于战乱,现仅余遗址方圆约150米,略高于四周地面,土壤细腻泛白色,旱天不干,雨天不涝,和泥粘性好。1985年在考察中,我们收集到完整瓮器、粗陶残片、城砖、瓦片四件,上缴文物局。出土粗陶残片花纹清晰,瓮片卷边自然流畅。出土城砖厚三寸、长一尺半、宽半尺、重八斤,无花纹,青色,质地细腻。1968…[详细]
普安卫城楼及古城垣
  普安卫城楼及古城垣位于城关镇,始建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二十五年指挥使王威等始筑土城垣,用石包砌。据明嘉靖《普安州志》载,城垣周长八里五分,高二丈三尺;设四座石拱城门:东雍熙、南广居、西崇仁、北镇远。镇远门上建鼓楼一座;城垣因山形而筑,西高东低,形如一口吊钟。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东门改名会政。道光十一年(1831),南垣坍塌数十丈,后复修;咸丰三年(1853)补修东垣;咸丰八年城垣增高三尺。同治二年(1863)复修南门炮台。光绪二年(1876)修西门鼓楼,十二年重葺西北两门鼓楼。 1952年前,整个城垣尚完好,以后渐遭拆毁,至1966年,毁坏过半。现仅遗存北门左右一段,…[详细]
威海影视城
  威海影视城是中央电视台在全国兴建的四大影视基地之一,座落在威海市美丽的西海岸,威烟高速公路的入口处,旅游专线15路公交车直达。她依山偎海,风光旖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别具匠心的欧式风格建筑使得影视城光彩照人,尽显古朴典雅和现代浪漫之美.影视城占地500亩,以影视拍摄服务为主,兼具文化娱乐、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功能。首期开放的大风车景区,占地100亩,由正门城堡、环形广场、乡村俱乐部、大风车、骑士乐园五栋各具特色的建筑和防潮堤石雕群、田园高尔夫、野外训练营、嬉水乐园、长寿快乐岛、七巧板电视台、七巧板驾校、恐龙园、树仙酒肆、万国围墙十个景点和设施完善的海水浴场组成,景区内还有一处欧洲古典风格的海…[详细]
阿克斯皮力古城
  导 游 古城位于和田洛浦县城西17公里处的沙漠边缘,东距杭桂乡祖拉吾绿洲3公里。阿克斯皮力,维吾尔语意为“白城堡”或“白城墙”,为古城废弃后的名称。介 绍 古城大部分被流沙埋没。现残存北面城墙一段,其余三面墙已无迹可寻,墙为弧形,残存的城墙长约百米,高约2.60米,厚约1.80米。城墙用的土坯砌成。土块底面有刻划出的符号,这些类似文字的符号,系用手指或树枝刻划而成。城墙有两个部分:下部较宽,可供城内守卫者巡回行走,上部为胸墙,有一排间隔距离相等的方形了望孔,用于观察防守,因多年风蚀,古城已低于墙下原地表约4~5米。 阿克斯皮力古城周围古迹范围十分广阔,古城遗址其实只在此范围的东侧,古迹处于沙丘…[详细]
桃渚城
  桃渚城,位于浙江省临海市东南41公里东海之滨的桃渚镇城里村,东南距海仅10余公里。桃渚城,始筑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御倭寇的入侵而建。桃渚城是浙江省保存最完好的所城,是研究明代卫所制度与沿海防御体系的重要实物资料。明正统八年(1443年)建。桃渚城是明代专门为抗倭而设置的千户所所城,周长1366米,城高4.5米,现除垛口外,城墙主体及三个城门(包括瓮城)均保持完好。特别是城内街巷至今仍保持着明清风貌,城内民居绝大部分为清代建筑,尤以郎家里、郎德丰、吴宅、柳宅、宗祠、关帝庙等最具代表性。桃渚城的平面基本上呈方形,城池前有护城河,西南二面为一片旷野。根据《台州府志》和《临海县志》的记载…[详细]
万全明长城
  我县境内的明长城是外长城主干线的一部分,东起张家口的辛立台,西至怀安的西洋河,全长174里,位于我县与张北、尚义接壤处,也是分界线,延绵起伏于崇山峻岭的山脊上。历史上作为京畿屏障的这段长城,因处于蒙古部族南下的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极具战略意义的重要防线之一。这段长城历经两次修筑,一次是成化二十一年(1485),时任右都御使余子俊奉诏修筑北段(张家口至洗马林):二次是嘉靖二十五年(1546)时任兵部右侍郎翁万达奉诏修筑西段(洗马林至西洋河),两段相互联结,形成整体。在我县境内的长城沿线,在关隧要塞处,筑有五座军堡:张家口堡,膳房堡,新开口堡,新河口堡,洗马林堡。长城沿线还筑有36座瞭望台,…[详细]
申鸣城遗址
  申鸣城城址位于临澧县新安镇古城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残长约500米,南北残宽约300米。夯土城垣残存7段,高约3米、宽4米。城址内出土战国时期的泥质灰陶鼎、豆及绳纹板瓦、筒瓦等建筑残片。申鸣城于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当时以为规模不大。在古城北面、东北面、西面寻找到一些古河道,可能是从前的护城河,并且可能有水门,遗址最晚是东周时期。古城周围的九里墓群不仅有数量众多的大中型墓群,还有许多成片的小墓。由此推测,申鸣城不是一个小城,应该是楚国南方的一个中心城市。楚国士子申鸣以孝闻名天下,楚王想请他做宰相,他回答要做父亲的孝子,不做王的忠臣。他的父亲劝勉他说:造福于国家,在朝廷里有地位,你很愉快我也高兴…[详细]
中站古城
  中站城,原称梅鋗城,位于南雄市梅岭中站村。《南雄文物志》载:“该城址坐北朝南,总面积3.2万平方米,梅岭古道贯穿其中。始建于秦末,历代均有修建。”《直隶南雄志》载:“始皇并六国,越王逾零陵往南海,越人梅鋗从至梅岭家焉,筑城浈水之上,奉王居之。”又云“中站城即古梅鋗城,有台侯故宅。”筑城浈水之上,即筑城于中站。中站城明洪武丙辰(1376年)为递运所,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十二月十八日修城。清乾隆二年(1737年)在城内设红梅巡检司署。中站城是南雄境内最早的古城堡。中站古城年久已毁,今存部分城基,用青灰色岩石叠砌筑成。古城内现居住徐姓村民670多人,有明清古道、古民房等。其中一徐氏宗祠大门上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