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城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胜推荐-城篇

岔道古城
  岔道城属八达岭关城前哨,位于八达岭长城脚下西北部,S2城铁、京包铁路、八达岭高速公路从古城南侧通过。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岔道成为出京的重要通道,同时兼具军事和民用的功能。它依山而建,专家从城墙结构和用料上推断,这里曾经历过三次修建。最初是土城墙,始于汉代,后又在土城墙外加固了石墙,明嘉靖年间,又在石墙外包上了城砖,目前残留的城墙砖上还刻有“官”字。据《延庆州志》记载:“岔道有二路,一至怀来卫,榆林、土木、鸡鸣三驿至宣府(今宣化)为西路,一至延庆州、永宁卫、四海治为北路。”故得名“岔道”。根据考古报告,公元1551年(明嘉靖三十年)岔道古城开始修筑,历经三十余年终于建成,整个城呈不规则长方形,中…[详细]
南滩古城墙
  南滩古城墙是当年青唐城南城墙的一部分,青唐城是唃厮啰政权的都城,建于公元1034年。唐代这里叫鄯城。青唐城周围10公里,有8座城门,规模宏大。城中分为东西二城,西城是王城,建有规模宏大的议事大殿、宫室、寺院、军政机关和贵族宅院等;东城是商业区,店铺林立,各国商旅云集,仅于阗、回纥商人就有数百家之多,每天人流熙熙攘攘、磨肩擦背。安史之乱后,吐蕃从唐军手中夺取了鄯城,那时候,城池四周山上林木参天,青翠葱茏,所以吐蕃族称为青唐城。青唐城群山环抱,地势险要。当时西夏国兴起,控制了河西走廊一带,来往于宋朝与西夏城之间的各国商队、使臣常常遭到掠夺,于是绕道改走青唐城,再由青海湖南北部经柴达木盆地西去。青唐…[详细]
青岛天幕城
  天幕城是青岛市北区于2007年新建设打造的一条特色街,也是目前我市乃至全省唯一集旅游、餐饮、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室内步行商业街。天幕城位于原青岛丝织厂与青岛印染厂厂区内,与寿光路平行,毗邻台东商贸区、辽宁路两大商圈,贯通青岛啤酒街、文化街、婚纱街三大街区,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天幕城总长度约460米,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营业面积7万平方米,天幕面积8900平方米。天幕城创造性地把胶澳总督府、亨利王子饭店、青岛市民大礼堂、胶澳帝国法院、青岛花石楼、大港火车站等20多处具有代表性的老建筑做成微缩景观浓缩于此,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万国建筑风景线。另外,市北区还有目的的展示了一些现代的著名建筑…[详细]
迁西明长城
  明长城,是境内最为壮观恢宏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走进迁西,扑向雄奇古朴的长城关隘,你将越发体会到长城的博大与深邃;它的一砖一石,都刻录着昨天的烽火和今日的变迁,展现着我们民族的历史与未来。迁西境内的长城,西起龙井关,东至擦崖子关,跨悬崖峭壁,越深山丛林,绵延87公里,宛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于莽莽群山。这段长城,共有敌楼203个、烽火台23座,从西向东,依次有龙井关、柞子庵关、潘家口、喜峰口、铁门关、游乡口、董家口、青山关、榆木岭口、大岭寨口、城子岭口、擦崖子关等20余处关隘,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迁西境内的长城,始筑于战国时期,后历代均有修缮,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皆为明长城。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十四年…[详细]
磐石城
  磐石城又名大石城、磨盘寨,址在今重庆市云阳县双江镇爱国村,新县城至高处,形如巨大磨盘,故名。《华阳国志》中所谓朐忍有大小石城即指此。始扩建于宋,完备于明清两代,为兵家用武之地。清乾隆《云阳县志》云:“盘石城者,夔门之砥柱,东川之保障也”。1958年3月,成都会议之后,毛泽东主席乘船路过双江,曾向陪同的地方领导仔细询问磨盘寨的历史掌故和沿革,称它很奇特。1983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陈古福教授嘱省规划院将磨盘寨辟为三峡旅游点。随着新县城的建设,对磐石城保护规划与设计方案已通过,磨盘寨被辟为城中公园,即将成为三峡旅游风景区又一亮点。 磐石城的建设起于对蒙古军队的防御。南宋淳祐二年(1242),余阶…[详细]
万载城隍庙
  城隍庙 明洪武三年(1370年)县丞冯厚礼以红巾刘仁旧居改建,座落在康乐街道龙河东岸集贤坊(今仿古街),永乐年间毁。正统10年(1445年)县丞周济重建。景泰三年(1452年)典史朱选修葺,弘治年间(1488~1505年)颓废,知县张文谋复新。正德九年(1514年)邑人辛润出资重建,前殿后寝,东西两廊,中外二门,规制略如县衙,教谕朱宪曾撰文褒美。崇祯十年(1637年),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邑人又3次捐资修建。道光十八年(1838年)拓基重修,添建头门外站亭两廊。咸丰五年(1855年)太平军进攻县城,与官军交战,庙毁。咸丰八年(1858年),咸丰十年(…[详细]
榕城进贤门城楼
  进贤门城楼位于古榕城东隅(今市区新兴路口)。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正面朝东。因通抵学宫,取增进贤士之意,故名“进贤门”。城楼建筑分三层,下层为瓮城门,中层为城楼,上层为琉璃亭阁,花窗活牖,飞檐翘角,朱栏雕栋,雅致堂皇。明清时为击柝施更场所,每当晨曦初现,报晓号声随风悠荡,驱散朝雾,迎来朝晖,声闻全城,自有一股韵昧,即古八景之“谯楼晓角”。景点位置广东揭阳榕城区进贤门大道…[详细]
万全卫城
  万全卫城位于万全县万全镇,万全城是一座古老的军事城堡——说它古老是因它的“年龄”比北京的紫禁城还要长10年左右——己经616岁了。它历经明代戍边战争及蒙汉通商,清代裁卫设县及民族融合,民国社会变革及动荡不安,是一座积淀着深厚历史和厚重文化底蕴的古城。公元1368年元月,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同年8月,大将徐达率兵25万攻入大都(今北京),宣告元朝灭亡。元朝残部虽退居漠北草原,但仍割据明长城以北广大地区,军事力量还很强大。他们不甘失败,以图东山再起。明朝采取了两条对策:一是争取蒙古诸部首领降服归顺;二是修筑长城,搞好防御。洪武二十六年(1393),朝廷在军事巨镇宣府(今宣化)设左、右卫,…[详细]
独石口长城
  独石口位于河北赤城县北,是明长城宣府镇上的一座重要关口,有“上谷之咽喉,京师之右臂”之称,因关口处有一座拔地而起的孤石,关因此而得名。这座耸立于关前的独石上,镌刻着“突兀孤秀”、“一石飞来”两组大字。独石城坐落在南北流向的两河之间,左为黄龙河,右为青龙河,背靠蜘蛛山,所以有“二龙戏珠”之说。元末明初它就以“朔方屏障”驰名天下。独石口处在冀北山地与坝上草原的交界线上,是沽水入塞的山口,是元望云道由草原进入山地的隘口,更是明代宣府(都司)防御辖区内北路防区须倾全力而防御的关口。1424年明成祖朱棣北征时驻独石大阅将士,1430年移开平卫(今内蒙古多伦)于此,始建关城,初为黄土夯筑,后改用青砖包砌。…[详细]
蔡国故城
  蔡国故城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上蔡县。故城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现存城墙高4--11米,宽15—25米,总长约10490米。城墙为夯土筑成,每层厚8—14厘米,小夯窝圜底。城墙缺口较多,疑是城门遗址。南城墙三处,西城墙一处,保存较好。城内中部有一土台,称二郎台,面积120万平方米,可能是蔡侯的宫殿区。台上曾发现很多古井及陶制排水管道,台上台下还有许多春秋陶片和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说明当时这里有庞大的建筑。城内西南隅翟村一带,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出土。古城西北有九个土冢,相传为蔡侯墓。蔡国故城是西周和春秋时期蔡国都城,作为蔡国都城长达500年。今存蔡国故城遗址,是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