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湾古墓群位于古丈县红石林镇河南村沙湾组境内,地处酉水河南岸一、二级台地上。1984年至2009年,省州文物部门先后7次配合基本建设对该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有大量精美的铜器和陶器等。白鹤湾战国、汉墓资料较能反映酉水下游的文化特征,既有土著文化因素,又有巴、楚等文化内涵,为研究湘西地区战国至汉代的历史文化交流与碰撞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白鹤湾古墓群为湘西自治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战国类别:古墓葬…[详细]
翁草古建筑群位于古丈县默戎镇东北部翁草村。这里古建筑鳞次栉比,是典型的湘西苗族人民聚居地,其建筑具有较大程度的代表性,对研究湘西州苗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建筑艺术都具有一定的价值。翁草古建筑群主要由保存基本完好的龙安球宅、龙德从宅组成。翁草古建筑群为湘西自治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注:由龙安球宅、龙德从宅构成)。年代:清类别:古建筑…[详细]
明清时期,随着浦市商业的发达,各行各业大户纷纷涌现,最为出名的有吉、李、梅、曾、文、聂、龚、姚、福、苏、瞿、潘等多家富商,其资产多则百万两白银,少则也是十几万两,他们纷纵用赚来的资金建造毫宅。据考证,浦市仅“三井三厅”(注:当地俗称“天井屋”)就有124幢之多。李家的宅室占地20余亩,有12井12厅,并有后花园和游泳池(由于历史变迁,现已荡然无存)。明末清初,吉、李两大户毫宅建设气派:李氏在浦市下…[详细]
盘瓠庙位于泸溪县武溪镇红土溪村。始建于清同治八年,原名伏波宫,1991年,改称盘瓠庙。此庙为砖木混合结构。在每年的农历九月二十八日有庙会。平常时节当地人常到庙里烧纸、许愿、拜佛。盘瓠与辛女的神话传说在泸溪广为流传,而作为与神话传说相关联的盘瓠庙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盘瓠庙为湘西自治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类别:古建筑…[详细]
“天开文运”摩崖石刻位于保靖县城西的酉水北岸崖壁上。左有光绪十七年孟夏月刊九字。其大其高在湘西州内绝无仅有。相传为庆贺罗芳成和罗芳尧同科中举而刻。“天开文运”摩崖石刻为湘西自治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类别:石刻类…[详细]
同仁桥位于永顺县砂坝镇盐卡村。该桥前身原名火烧桥,修建于清朝中期,为全木质结构,后毁于火灾。因同仁桥地处交通要道,道光年间,由当地财主梁先钰、刘大全主持,联合由大庸来往于贵州同仁的盐商集资重建。桥身采用青石条块、纵联圏砌法砌成,桥面宽6.7米,跨度17.8米,高8.65米。同仁桥为湘西自治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民国类别:古建筑…[详细]
永顺胡氏宗祠位于永顺县毛坝乡乾坤村,房屋始建于道光年间,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整体保存较好。宗祠内厅墙面上保留有各时代的标语,如“学洛塔、学野鸡坪”、“伟大的毛主席万岁”、“科学育人”等字样。胡氏宗祠是我州保存比较完整的家族祠堂,整个建筑在湘西北土家族地区具有代表性,是研究晚清时期建筑结构、宗族情况的历史实物。祠堂内的标语,也是文革后期,社会变迁的印迹,具有重要的文物保护价值。永顺胡氏宗祠为湘西自治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类别:古建筑…[详细]
头车凉亭桥位于我县红岩溪镇头车村小河,始建年代应为明末土司时期,后桥身被毁,仅剩石质桥墩与堡坎。为方便当地两岸村民出行,1978年红岩公社组织当地工匠及社员按当地凉亭桥式样在原桥墩上复建。该桥造型古朴,体现了当地较高的工艺水平。现吉恩高速高架桥在其上游200米处,现代高架桥梁与传统凉亭桥交相辉映,是当地文明发展史与交通发展史的最好写照。头车凉亭桥为湘西自治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类别:古建筑…[详细]
钟英塔,又名文峰塔,位于龙山县民安街道办事处宝塔社区五老峰顶部。由清代副贡生、教谕黄大钺集资修建,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砖木混合楼阁式建筑。塔高30余米,塔身呈八角形。底层有石砌圆拱大门,大门上可见“钟英塔”三字。整个宝塔结构严谨,形体庄重。钟英塔继承了佛塔的形制衣钵,集佛教、本土堪舆思想、景观及碑刻书法等文化信息于一体,凸显出人居环境与塔相生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为一体的地方文化品位和艺术魅力。钟英塔为湘西自治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类别:古建筑…[详细]
坝嘴遗址位于苗儿滩镇苗儿滩村东南,捞车河右岸一级台地,是湘西地区极为重要的商周时期遗址之一,面积约5000平米,周邻区域发现有瓦场、宝塔、渡船口、下街等商周、汉及隋唐遗址。2003年和2006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先后两次在此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坝嘴遗址为解答湘西地区古文化及古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等问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坝嘴遗址为湘西自治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商周类别:古遗址…[详细]
石家老宅位于花垣县东南约35公里的双龙镇岩锣村七组,背靠乌拉山。该建筑始建于清中期,建筑面积146.3平方米。石家老宅以特有的砖木结构形成独具一格的地方建筑形式,完整地保持了历史原貌,特别是花砖的使用在苗族聚居区极为少见,是研究地方民族史和建筑史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石家老宅为湘西自治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类别:古建筑…[详细]
黄土坡古城堡位于花垣县麻栗场镇黄土坡村四组,面积约25万平方米。城堡采用青石依山势而建,目前保存有城墙、关卡、哨卡、碉楼、营房、古道等军事设施,其军事战略地位突出。 黄土坡古城堡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少数民族与封建统治阶层的军事冲突及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是湘西明清时期“苗疆边墙”系列军事防御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明清时期湘西地区的政治、军事、官职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黄土坡古城堡为湘西自治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清类别:古遗址…[详细]
吉多坪城址位于花垣县南39公里的吉卫镇集镇西北。宣统《永绥厅志》载:“(清雍正)八年(1730年)设六里同知,治吉多坪。九年辰州知府李珣凤凰通判徐嘉惠兴筑土城。十年(1732年)改六里为永绥厅,六里同知为永绥厅同知。十一年同知永泰改建砖城。嘉庆七年(1802年),永绥厅署移至花园,旧城遂毁。”总面积近30万平方米。吉多坪城址集中展示了湘西苗疆边墙沿线城防、屯防的战略体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吉多坪城址为湘西自治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清类别:古遗址…[详细]
油-堡寨位于花垣县石栏镇。堡寨面积3.33平方千米,现有225户,930多人,皆为苗族。根据地方史志资料记载,油麻寨约于李唐时期逐渐形成规模。古堡寨依山就势而建,-寨墙以青石板岩砌筑,寨内建筑多为清代至民国时期建筑,街巷用青石板岩铺筑而成,互为贯通,构建起堡寨的内部骨架。寨内遗留有寨墙、古道、古井、窖藏、石刻、传统建筑等历史文化遗存,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油-堡寨为湘西自治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注:由古寨墙、石东宇宅、石老文宅、黄团保宅、土地堂、古道、窖藏、石刻、石井构成)。年代:明、清类别:古遗址…[详细]
新茶田古军事贸易遗址位于凤凰县茶田镇茶田村5组、6组,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明初为凤凰县通往贵州境内重要的军事关卡,明末逐渐发展为军事贸易场所,清代中后期演变为湘黔边民自由贸易场地,后转化成自然村落。遗址内现存有碉楼、古井、古道、民居、庙宇、军用和民用设施等遗迹,保存基本完好。其中尤以碉楼最具特点,碉楼建于清光绪27年(1902年)碉体建筑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片石干砌成墙,砌艺精湛。该遗址具有浓郁的地方建筑和军事建筑特点,是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茶田古军事贸易遗址为湘西自治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类别:古遗址…[详细]
齐心古建筑群位于现吉首市乾州街道关侯村,历史悠久、民俗文化丰富,是湘西少有的仍然保留原始石头建筑风格的古苗村落。现有完整石头房58栋,石板路1500多米,明代石门17座,石碉楼及遗址2栋,村东、西护村城墙2处,寨内更有随处可见的石桌、石碾、石磨等物件,基本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布局。建筑群中的龙六姐民居、龙再林碉楼、龙八斤保家楼等三处造型独特、工艺精湛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建筑被单独罗列出来公布为第四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齐心古建筑群为湘西自治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注:龙六姐宅、龙再林碉楼、龙八斤保家楼构成)。年代:清类别:古建筑…[详细]
雅溪罗荣光故居位于吉首市镇溪办事处雅溪社区209国道北侧约50米处,坐北朝南,现存面积700多平方米。罗荣光,字耀庭,清道光十三年(1833)出生在乾城县(今吉首)雅溪村。任天津总兵镇守京津门户之大沽口炮台长达24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海防”。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为守大沽口炮台英勇牺牲。故居建筑始建于清乾嘉年间,盛建于光绪初年。整个院落用青条石铺垫、台基、墙基、柱础、门楣皆用条石精雕细刻。窗棂雕花刻木、构图精美、工艺精湛、极富湘西民族传统工艺特色。雅溪罗荣光故居为湘西自治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类别:古建筑…[详细]
黄鹤鸣故居位于乾州古城社区解放路,始建于民国时期,占地约400㎡。黄鹤鸣,乾州人,出生于商业世家,青年时父亲黄义发商号分出,独立门户。1932年7月1日湘西农村银行成立,被陈渠珍委任为总行行长兼经理。抗战胜利后,其先后出任芷江、凤凰田粮处处长和湘西七县巡查粮食督察专员。1949年11月4日黄鹤鸣与舒介丹县长按照解放军“八条规定”办事,迎接和平解放。黄鹤鸣曾在此开办湘西农村银行乾州分行。其建筑为烽火窨子屋,前置青石朝门、二层叠楼,后为吊脚楼,两侧为马头墙,是古城保护较完整的古建筑。黄鹤鸣故居为湘西自治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类别:古建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