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架山、青羊崮山寨与石墙群遗址位于济南市莱芜区牛泉镇、钢城区颜庄街道、汶源街道,年代为东周。2022年1月,核定公布为山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韩村遗址位于滕州市官桥镇大韩村东南隅,北临魏河,自东西流。遗址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60米。遗址范围内,地面散见许多陶器、石器残片,采集到石斧、石锛、纺轮、三角鼎足、鬼脸鼎足、鬹足、白陶器残片、黑陶器残片、圆柱形鼎足、罐口沿等物。遗址的年代属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为山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公桥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西公桥村西南约300米处。南侧为著名的西康留遗址,西北距离丰山约400米,西侧为薛河一支流——名曰小魏河。遗址就坐落在两河交汇处的台地上。遗址地形北高南低,平面略呈椭圆形,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200米左右,面积约5万平方米。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为山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母祖山汉代采石场遗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东南部的柴胡店镇境内,东傍古昌虑遗址,西濒薛国故城,北依薛河故道,南接罗汉山峰,东北距离千年老君院村约400米。遗址南北长600余米,东西宽430余米,总面积约为0.72平方千米。现场所见遗迹包括:线状凿刻痕迹及采石坑、石坯料坑、楔窝、预开采石材痕迹、废弃石材等。母祖山汉代采石场遗址是近年来滕州市继官桥村南汉墓群遗址、大韩东周墓地、西孟庄遗址之后又一个重大考古新发现,其面积规模之大、凿痕留存之好、与附近汉代墓石关联度之高,为国内首次发现。为滕州南部地区数量众多的石构墓葬材料找到了生产源头,填补了山东地区汉代石料开采业特别是采石技术研究的空白,也为国内…[详细]
东赵盐业遗址位于广饶县花官镇东赵村周围,2008年12月29日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首次发现,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东西约900米、南北约1000米,总面积约90万平方米。经钻探发现,遗址文化层距离地表较浅,呈黑褐色,地层堆积厚薄不均,最厚处达0.6米,包含物有草木灰、灰陶砖块、瓷片等。地表暴露的文物标本有大量与制盐有关的陶片、窑坯等。陶器以灰陶为主,纹饰多为绳纹,器型有盔形器、鬲、筒瓦等…[详细]
东北坞盐业遗址群位于广饶县大码头镇东北坞村周围,小清河穿越其北部,2009年6月2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首次发现,东西长约3500米,南北宽约2500米,总面积约875万平方米。经调查发现,遗址群共由32个遗址点组成,面积均约5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5米,但第23号遗址点文化堆积较厚,达1米以上。从地表和排盐碱水沟断面观察,出土遗物主要是盔形器,所占比例在90%以上,还暴露少量陶鬲、陶罐、…[详细]
八角山寨址位于潍坊市青州市王府街道,年代为清。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为山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八角山寨址位于山东省青州市王府街道办事处夏庄村东侧的八角山上,为清末修建的躲避战乱之所。平面近长方形,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30米,面积近7500平方米。寨墙石筑,残长300米,宽0.50一1.20米,最高处2.5米。寨门两座,石砌筑,一位于南端,高2米,宽105米;一位于西侧,高1.9米,…[详细]
邹家庄遗址位于昌乐县北岩乡邹家庄村西约150米处,西依大丹河,南临苍山,北靠荆山水库,面积约30万平方米。从出土文物证实,除龙山文化外,兼有大汶口文化、岳石文化和商周文化。龙山文化堆积厚1至4米,断崖暴露灰坑、灰沟、墓葬等遗迹遗物,出土文物有鼎、鬶、罐、甗、杯、三足盘、豆等陶器和石刀、石镰、石斧等生产生活用具。…[详细]
潍县城墙位于潍坊市潍城区城关街道,年代为隋至民国。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为山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潍县城墙初为土墙。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知县邢国玺外包以砖石。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潍县城墙重修。潍县古城有城里、东关两座,中隔白浪河,五桥相连通。城里似龟形,中高周低,城墙高大厚实,雄伟壮观。为历代州、府、县治所。土创于汉,明砌石重修。城门有四:东曰朝阳,西曰迎恩,南曰安定,北曰望海。东关称东关坞,亦称东关围子。明建八阁:曰三官、镇武、关帝、观音、凌云、绿瓦、王母、玉皇。以阁代坞。清于八阁-又建城墙。据《潍县志稿》记载,东关城坞,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创建,同治五年(1…[详细]
晒书城遗址位于泰安市肥城市桃园镇,年代为东周至元。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为山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桃园镇晒书城村南,有一处历史悠久的遗址——晒书城。这里北依玉皇山,南邻东里水库,泰肥一级公路从遗址北部穿过。遗址南北长约450米,东西宽约550米,面积达24万平方米,属于汉魏时期的遗址。传说中,孔子曾在此地东游列国,雨后不慎将书弄湿,于是在此地晒书。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人们建祠塑像祀之。此外,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因此两人的祠像也一同祀之,匾额上写着“晒书城”。清康熙十一年《肥城县志》将此地列为肥城八大景观之一,名为“书院秋风”。昔日繁华的晒书城如今仅存遗址。为…[详细]
幽栖寺遗址位于泰安市肥城市湖屯镇,年代为宋、清。2022年1月,被核定公布为山东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幽栖寺遗址位于陶山西侧,唐经幢一座,唐僖宗李儇时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一根,于1977年运往泰安岱庙保存。西配殿内尚有阴线刻花纹六棱石柱。殿前钟楼保存完好,有4根八棱石柱支撑。旧县志记载:“寺有钟,其声可远闻数十里,晨钟为肥邑美景之一。”遗址北数米处有十几块柱础石埋在原地。其中一根八棱石柱,直径约0.5米,高4.3米,一面雕凤凰牡丹图案,另一面字迹模糊,仅落款“宣和三年”字样尚可辨认。遗址前数米“韦驮殿”尚存,主体结构完整,坐南朝北,殿内壁画虽历经沧桑,仍依稀可辨。殿外南墙下部镶有石碑,上刻菩…[详细]
姚庄遗址,位于岱岳区祝阳镇姚东村西,石汶河东畔,泰安至莱芜公路穿过遗址中心。遗址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1000米,面积约150公顷。北纬36°12′,东经117°19′,海拔140米。商末至汉代的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农田整地时,发现商代至汉代各时期的砖、瓦残片,各种陶器、汉五铢钱(大小)、兵器、石器、骨化石等。遗址地势稍呈北高南低。从土层断面看,文化层堆积厚0.8~1米。出土器物有陶鬲、罐、豆、瓦当、板瓦等。其中,有商周时期的陶鬲和战国陶豆、汉代瓦当。陶鬲依据形制及时代早晚分四式:Ⅰ式为商末,Ⅱ、Ⅲ式为西周,Ⅳ式为春秋。另有战国时期的陶豆,汉代的瓦当、板瓦。2005年在遗址范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