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移动版]
2005年5月1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共133项。
101、
百祥桥
[
福建省
宁德市
屏南县
]
百祥桥,位于福建省屏南县棠口乡下坑尾村与寿山乡白洋村交界的白洋溪上,又称松柏桥和白洋桥。该桥为四柱九檩穿斗式构架,全长三十八米,宽四点五米,单孔跨度三十五米,仅比河北赵州桥的单孔跨度小二米半,桥面至谷底高度达二十七。桥中设神龛,祀真武帝。由于其位于崇山峻岭中,又单孔跨于地势险要的大峡谷之间,被誉为“江南第一险”木拱廊桥。在历史上,百祥桥是屏南通往宁德、福安等地的必经之路,有“茶盐古道”之称。…
[详细]
102、
南安林氏民居
[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
时代:清地址: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林氏民居(林路厝)系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市十佳古民居,南安县委党校原址,为著名华侨建筑家林路回故里设计兴建的民居建筑群。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竣工。大厝的创建者林路是当时新加坡著名的华侨建筑家。他承建当时新加坡最宏伟的建筑一维多利亚纪念堂。林路厝主体为宗祠、住宅和书房等4座并列,占地达3000平方米,前有石埕、水榭和水塘。建筑风格以泉州红砖、硬山顶、四合院…
[详细]
103、
东观西台吴氏大宗祠
[
福建省
泉州市
鲤城区
]
东观西台坐落于鲤城区涂门街西段,东观西台吴氏大宗祠原是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进士吴龙征的府第,因其官至东观侍读、西台御史,其第因而得名。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晋江人吴鲁(肃堂)殿选状元,泉州吴氏宗亲共议兴建府级吴氏大宗祠,吴龙征九世孙吴朝铨慨然以其第之前三进改建为泉府五县吴氏大宗祠。东观西台是泉州市现存的少有的四进五开间明清建筑。该建筑占地近1700平方米,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内…
[详细]
104、
二梅书屋(福建民俗博物馆)
[
福建省
福州市
鼓楼区
]
二梅书屋于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福建省民俗博物馆。位于郎官巷西段南侧25号,系清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进士林星章宅院,因院内种植两树梅花而得名。始建于明末,清道光、同治间及民国时期几次大修。坐南朝北,前后、左右共五进,占地面积2434平方米,自郎官巷通达塔巷。大院朝街六扇大门,一进厅堂正间用彩金插屏门隔成前后厅。大厅高敞,可搭七层桌;两侧厢房窗棂用木格纹编缀成各种纹饰,门…
[详细]
105、
镇安桥
[
福建省
南平市
浦城县
]
镇安桥位于浦城县临江镇本街,时代为清光绪。该桥位于浦城县临江镇压本街,横跨临江溪,连接水西村与水东村。桥四墩三孔,全长70.45米,宽3.6米,高6米。东西登桥引道各5米,石阶各21级,旁立石护栏。桥墩大方石砌成。宽3米,长9.9米,每墩迎水面有大型神鸟石雕。墩上用圆木井字形平铺叠涩出挑,再平放巨木为梁。桥面木质,上覆廊屋,廊屋单开间,立柱46支,悬山顶,单檐两披水,檐下附风雨板,两侧翼设栏杆,置…
[详细]
106、
岱房庵
[
福建省
漳州市
南靖县
]
岱房庵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靖城镇大房村境内,距南靖县城20公里,距漳州市区10公里。岱房庵奉迄三平祖师公,迄今已有570多年的历史。据清朝乾隆南靖县志记载:“明宣德年间,因迎祖师像祈雨,过浮山总大坪社,遂止不去,乡人筑寺祈之。”岱房庵主祀的义中禅师,俗姓杨,叱号为广济禅师,俗称三平祖师公。起祖籍高陵(今陕西高陵),因父仕闽,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生于福唐(今福建省福州市)。唐宝历三年(公元8…
[详细]
107、
莆田东岳观
[
福建省
莆田市
涵江区
]
东岳观位于江口镇新街中心,整体建筑雄伟壮丽,布局齐整,前殿、中殿、后殿之间廊庑连接,石柱间立,浑然一体,显得古朴而典雅。前殿为主体建筑,单檐歇山造,面阔五间,殿顶龙脊凤檐,饰以彩色琉璃,金碧辉煌。中殿、后殿、十王殿、拜亭、报功祠、两庑等建筑物均保持清代特色。观内尚存明代思宗时礼部尚书曾楚卿亲笔书“东皇司命”巨匾,清代书法家郭尚先的对联,和清代监察御史江春霖题赠的“累世蒙庥”匾额,以及林森手书的“五…
[详细]
108、
天湖堂
[
福建省
漳州市
平和县
]
天湖堂在崎岭乡南湖村,原名庵寨,群山环抱,景致清幽,寨前有一口大水塘。相传有位仙人游至此地,恰逢中秋,只见湖堂映月,水清如镜,秋风送爽,景色优美,仙人信口曰:“真是天湖仙景也!”由此,当地居民把庵寨称为天湖。天湖堂始建于宁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历代屡次修茸,主体建筑为二进皇宫式庙宇,座西朝东,面积960平方米,分为上厅和下厅,天井宽敞明亮。下厅供奉弥勒佛坐像,左走廓安置崇源、有余、文凯三位主…
[详细]
109、
南诏城隍庙
[
福建省
漳州市
诏安县
]
城隍庙坐落于南诏镇县前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朝1530年。1618年、1627年曾二次重修。清代1714年、1780年曾有重修。庙坐北朝南,占地约1200平方米。城隍庙由门楼、前厅、拜亭、大殿组成。大殿面阔三间,进深9米,为单檐歇山枯,十三檩前走廊,举架较高,一斗三升式斗拱。石柱直径为0.42米,鼓镜式柱础,直径为0.60米,保存基本完好。保存有重修碑刻五方。…
[详细]
110、
东山天后宫
[
福建省
漳州市
东山县
]
天后宫坐落在东山岛最南端的渔村---宫前村。从县城西埔驱车沿西陈公路15公里即到。 天后宫坐东朝西,背靠青山,面临宫前湾,是明崇祯年间从湄洲妈祖庙分灵而建的妈祖宫。宫为单进,左旁有配殿护临,为明代建筑风格。宫内供奉妈祖神像,悬挂一块绿底金字御牌匾,《康熙敕封横榜文》,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所立。宫内楹上还有三幅对联:“圣德如天万里风波宁海国,母仪称后千秋俎豆奠湄洲”;“系出湄洲吸月吞江靖海宇…
[详细]
111、
凤洋将军庙
[
福建省
福州市
晋安区
]
凤洋将军庙位于晋安区鼓山乡凤洋远东村江边,是唯一一座供奉琉球国神的庙。庙为砖木石结构,面向东南临闽江,由门楼、戏台、走楼、钟鼓楼、祖殿组成,占地面积665平方米。2005年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为了扶持琉球国前来朝贡、贸易,在福州选择了擅长划船的36人赐给琉球国,侯官县壁团洲(今闽候新洲)人金瑛也在其内,他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琉球国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金…
[详细]
112、
朱紫坊方氏民居
[
福建省
福州市
鼓楼区
]
朱紫坊方氏民居(方伯谦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朱紫坊河沿东端,建于清初,嘉庆、光绪间重修。坐南朝北,四面围墙,主要建筑三进,大门前面有照墙立于河沿,大门口是“明三暗五”门头房。入石框大门,三面环廊,廊下有天井,第一进厅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扛梁减柱木构架,双坡顶,木柱特大,石板平整,正面厅堂,两侧厢房,门扇、窗槛,花格皆楠木制成,雕刻精美。二进前厅正面挂有双龙贴金“诰封盒”,厅前后都有天井,天…
[详细]
113、
南后街叶氏民居
[
福建省
福州市
鼓楼区
]
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轴, 翻修后的南后街将充满古色古香韵味,路面的宽度将达到12米,包括中间宽7米的步行街和两侧各2~2.5米的路侧带。起于杨桥路、止于吉庇路的南后街全长只有634米,定位上,它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这里柴米油盐、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业)一应俱全。还有专为文化人服务的刻书坊、旧书摊、裱褙店,以及元宵、中秋两节的灯市。“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客里偷闲书…
[详细]
114、
朱紫坊萨氏民居
[
福建省
福州市
鼓楼区
]
朱紫坊萨氏民居位于鼓楼区朱紫坊22号。系萨氏祖居,始建于明代,清初及道光、光绪年间均有修建。坐南朝北,面临河沿,前后五进,通宽21.5米,纵深97米,占地面积2080平方米。门前两侧有高耸马头墙,门头房为木结构,明间开六扇门。第一进前有天井,由大石条铺成,三面环廊。主厝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左右次间皆用楠木门扇,隔扇、窗扇精雕细刻,斗拱、驼峰各种图案,保存完好。东侧走廊有小门通…
[详细]
115、
文儒坊陈氏民居
[
福建省
福州市
鼓楼区
]
文儒坊陈氏民居位于鼓楼区文儒坊45、47号。建于清初,以用料考究、精雕细刻闻名。同治年间为陈宝琛之父陈承裘所购,经修葺扩充,更加富丽堂皇。宅坐南朝北,临街屋宇门,面阔三间,明间开六扇大门,门扇下半部用竹条铜钉钉成“卍字”等图案。门额上高悬“六子科甲”横匾。门墙两侧马头墙。一进院墙设石框门,天井三面环廊,中设插屏门,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硬山顶;前檐柱用青石细磨须弥座柱础,…
[详细]
116、
漳州蔡氏民居(蔡竹禅故居)
[
福建省
漳州市
芗城区
]
漳州蔡氏民居(蔡竹禅故居)位于漳州市中心芗城官园大学甲37号。大厝具备明清时代闽南民居的典型特色,屋宇宽敞,由三座大厝次第形成三进深宅院,前设石埕,两侧有厢房,呈围拱之势,是闽南民居典型的前程后院“三落大厝”。…
[详细]
117、
永康楼
[
福建省
龙岩市
永定区
]
永康楼位于龙岩市永定县下洋镇霞村村。1938年建。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外圆内方土楼。外环直径36米,高三层。楼内中心为单层砖木结构的方形祖堂,雕梁画栋,装饰精美。2005年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118、
妙峰山弥陀造像
[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
妙峰山石佛造像位于南安仑仓镇蔡西村境内妙峰山麓,古属“英内二十七都”。山以岩重,妙峰山因有宋代石雕弥陀佛像而闻名“泉南佛国”。妙峰山峰峦奇特,风光旖旎,山麓有古榕,山涧有流泉,幽谷兰馨,岩鸟清唱,更有石峨若削。峭岩绝壁展露峥嵘,或如飞禽,或如走兽;或为石门,或为石洞;或石平如席,可坐四五十人,或叠石半壁,直插天穹;满山佳景,蔚为奇观。石佛位于南安市仑苍镇蔡西村东妙峰山上。据《南安县志》载,石佛雕于…
[详细]
119、
清泉岩摩崖石刻及造像
[
福建省
漳州市
漳浦县
]
漳浦县清泉岩上镌于南宋或明代前期的摩崖石刻甚多,有“渐隔尘寰”、“蓬莱深处”、“九鲤飞跃”、“蟠桃坞”、“茂林修竹”、“登临驻节”等。清泉岩因蔡新而得“御笔”,清泉岩因“御笔”而增辉。有一石壁上刻两字“觉岸”,正中有“乾隆御笔”方形篆印,落款有“臣蔡新”字样与其前方蔡新亲书石刻“登临驻节”,互为印证了乾隆皇帝御笔虽在,皇帝却未曾来到漳浦,而后世产生的“乾隆皇帝来过蔡新家,同游位于福建省漳浦县大南坂…
[详细]
120、
海月岩摩崖石刻及造像
[
福建省
漳州市
漳浦县
]
海月岩位于漳浦县沙西镇境内,距县城绥安镇约45公里,驱车可直达岩下。海月岩具有悠久历史,寺殿始建年代不详,无从考证。它重建于宋咸淳年间(公元1265年至1274年),明代经再修缮,保存较好。海月岩路旁有一口小潭叫羊角潭,水澈清洌。由于所处位置特殊,每逢中秋之夜子时左右,明月映照潭中,月光恰巧正折射到山上岩寺宝殿中释迦牟尼佛的胸膛上,古人称为“月照禅心”、“月升朗佛”,其余时间则不可见,堪谓奇观,海…
[详细]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最后一页]
重点关注
·
第五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四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三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二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一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安徽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安徽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安徽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安徽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安徽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安徽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安徽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安徽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
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
郑州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
郑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