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移动版]
2005年5月1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共133项。
61、
聚奎楼
[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
朵桥土楼又称聚奎楼,坐落在村南安市金淘镇朵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朵桥土楼,不仅规模宏大,建筑技艺也十分精湛,因而被世人称誉为“有朵桥富无朵桥厝,有朵桥厝无朵桥富”。后来,这句话也逐渐演化成泉州俗语,在闽南各地广为流传。朵桥土楼是一座方形土楼,建于清康熙中晚期,1939年曾进行局部维修,至今仍较为完整地保持始建原貌。整座土楼坐西朝东,高3层13.6米,南北宽33米,东西深30.8米。土楼内通廊式,…
[详细]
62、
青水戏台
[
福建省
三明市
永安市
]
青水古戏台位于距城63公里的青水乡,建于清朝雍正二年( 公元1724年)。古戏台建于22米长的永宁桥上, 背后与“砥东亭”庙宇相毗邻,建筑形状别具一格。戏台平面为矩形,长约38.5米,宽5米,高5米,歇山顶,具有古朴典雅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艺术风格。…
[详细]
63、
霞浦龙溪宫
[
福建省
宁德市
霞浦县
]
龙溪宫位于福建省霞浦县溪南镇半月里村,始建清雍正八年,背靠弥勒山,面向玉兔山、东依燕鼎山,建筑面积508平方米,硬山顶抬梁、穿斗木结构,由斗、升、翘、昂、拱组合。自南而北依次为大门、戏台、众厅、神厅、神龛等。其戏台藻井以五层方斗逐级装嵌,形成远观四方,近视八角的藻井。其工艺繁琐细致,达到一斗三出跳,独具畲族建筑特色。宫中供奉有畲民信仰的神像,最为称奇的是这里山区村民也崇奉海神妈祖。龙溪宫2006年…
[详细]
64、
双溪文庙
[
福建省
宁德市
屏南县
]
双溪文庙位于福建省屏南县双溪镇双溪村(旧县城),乾隆元年(1736)由知县沈钟创建,此后,经历任知县十多次重修、扩建,渐使布局严整齐全,呼应对称。文庙主体建筑为大成殿,建于文庙中轴线上,坐北朝南,三楹两庑,重檐翘角歇山顶,雕梁画栋,装饰精美,雄伟壮丽,内塑孔子与四配、十哲像,并绘从祀诸贤像于两庑。殿前为露台,台周环以石栏杆,正前方与左右均有台阶,前方台阶中建丹墀,雕刻精致。台前为棂星门,上悬乾隆元…
[详细]
65、
黄素石楼
[
福建省
泉州市
泉港区
]
黄素石楼(俗称“土楼”,又名“定楼”)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前黄村西南面,始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是福建省唯一一座纯粹的石筑土楼。200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素石楼系黄素、黄堂官父子历时三十多年建成的。楼内有房三十六,楼外有屋七十二,取象“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石楼内部防备森严,是福建众多土楼里最独特的一座, 哨楼大楼墙壁的…
[详细]
66、
洋里民居
[
福建省
宁德市
福鼎市
]
洋里吴氏民居,位于福鼎县白琳镇翠郊村。建于清光绪年间(1879~1908年),整座房屋占地4021.8平方米,座西朝东,木构建筑,3进共9个厅,似由9个四合院组成的群体。面阔65.5米,进深61.3米,上下两层,两边对称,有36个天井,360根大柱。斗拱、梁栋、花窗、匾额、楹联等雕刻精巧,屋内、大厅、小厅、花厅、走廊、大小天井布局有致。1989年,福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67、
东源桥
[
福建省
宁德市
柘荣县
]
东源桥位于柘荣县东源乡东源村,又名水浒桥。元(后)至元元年(1335)始建,明嘉靖十三年(1534)、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建,贯木拱廊屋桥。南北走向,桥长43.2米,单孔,拱跨25米。桥屋梁架左右共18缝,每缝6根立柱,计108根立柱。桥北端立有石构方形泗洲文佛古塔一座,高2.85米,座宽1.15米,塔基须弥座,佛龛内浮雕佛像。2005年5月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公布为第六…
[详细]
68、
同安孔庙
[
福建省
厦门市
同安区
]
同安孔庙位于同安大同镇南门街东侧。五代(907-960)同安邑令陈洪济始建于登龙坊,南宋绍兴十年(1140)邑士陈彦千等迁建于今址;绍兴二十三年(1153)朱熹增建经史阁、教思堂、苏公祠及时性志道等四斋。元至正十四年(1354)毁。明正统九年(1444)修复。明天顺五年(1461),建“兴贤育才”坊,明嘉靖年间(1522-1566),建成林希元祠堂。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知县吴镛重建大成殿、…
[详细]
69、
泰安堡
[
福建省
龙岩市
漳平市
]
泰安堡泰安堡,座落在漳平市灵地乡易坪村。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建成,工程历时13年。创建者许国榜,易坪村许姓十二世祖。泰安堡坐北朝南,东西宽37.3米,南北长37.3米,占地面积2000平方来,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是一座围廊式土木结构的厅堂院落式城堡建筑。古堡呈前方后抹圆平面,据悉,是福建省仅存的两座前方后圆式的土楼之一。外墙用厚石垒砌基座,厚3.5米,…
[详细]
70、
蟾溪贯木桥群
[
福建省
宁德市
寿宁县
]
蟾溪贯木桥群由架设于蟾溪上的飞云桥、升平桥、仙宫桥、登云桥组成,2006年作为“闽东北廊桥”之一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寿宁城关,蟾溪穿城而过,带来了四座古老的廊桥:飞云桥、升平桥、仙宫桥和登云桥。这些桥不仅是交通的纽带,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沿着蟾溪下游,你会首先看到登云桥,这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古桥,又称杨梅桥。全长33.8米,宽4.2米,它的拱跨30.8米,巧…
[详细]
71、
巽来庄
[
福建省
泉州市
永春县
]
巽来庄,又名山美土楼、永春土楼,地处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五里街的仰贤村,为清朝盐官林悠凤于乾隆丁酉年(1777年)所建,占地3100平方米,共有96间房间。2005年,被永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巽来庄坐北朝南,一共有东、西、南三个楼门。南门为正门,在石匾额上刻“巽来庄”三个大字,在东门和西门上分别有“挹翠”、“迎春”二块石匾额。土楼的-为二层楼建筑,通高9.5米。第一层为花岗岩卵…
[详细]
72、
典常楼
[
福建省
龙岩市
新罗区
]
谢姓民居,又名瑞云楼,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坐北朝南,内包外联式生土夯筑方围土楼。分前、后主楼二部分,占地面积2526.71平方米。前楼2层,高6米,设大门3;后楼4层,高13米,设大门3。该楼墙厚0.55米,前后楼由2侧门相连,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前楼大门、天井、侧道、后楼大门、廊道、天井、中堂、后楼祖堂。全楼共有房间126、祖堂1、厅堂44、水井6、楼梯6。楼内装饰别致,庭院分隔有…
[详细]
73、
平和三平寺
[
福建省
漳州市
平和县
]
三平寺坐落在平和县文峰镇三平村,是闽南着名佛教古刹。唐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僧人杨义中在漳州紫芝山创建“三平真院”。这里群山环抱,林海绵绵;竹涛滚滚,山清水秀,风景绮丽多姿,是人们游览、避暑的好去处,每年接待外国朋友、外籍华人、华侨、港台同胞和祖国内地的游客五六十万人。除夕之夜,三平寺更是被挤得水泄不通,他们中有善男信女,连古稀之年的老人也到此过除夕。香火颇盛,热闹非凡,别有一番景致。古刹三平…
[详细]
74、
永春文庙
[
福建省
泉州市
永春县
]
永春文庙永春文庙位于永春县桃城镇,亦称孔庙、学宫,是学子讲读及应考的地方。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最初在东岳桥西,继迁知政桥北和白马山之南,历经宋、元、明7次迁址,到明嘉靖四十四年(1556年)以后,才在县城中部现址固定下来。永春文庙经过32次的重建、增修和扩建,到了清代乾隆五十年(1785年),已经形成一片气势恢宏、雄伟壮观的建筑群。永春文庙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大成殿、明…
[详细]
75、
归驷桥
[
福建省
宁德市
柘荣县
]
归驷桥位于柘荣县富溪镇。系木构单孔悬臂式廊屋桥,始建于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全长25米,宽4.6米,高7.3米。廊屋高3.8米,10扇40柱。1989年,柘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76、
杨梅州桥
[
福建省
宁德市
寿宁县
]
杨梅州桥位于坑底乡杨梅州东北1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二十六年(1937)造。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道光二十一年(1841)、同治十七年(1869)曾三次修建。现桥为1937年重建。长42.5米,宽4.2米,拱跨35.7米。东西走向,17开间,72柱。桥中梁上墨书捐款人、工匠等丰富人文资料。2006年6月2日经国务院核定,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
[详细]
77、
宏琳厝—全国最大古民居
AAA
[
福建省
福州市
闽清县
]
宏琳厝—全国最大古民居“宏琳厝”又称新壶里。位于坂东平原南部的演溪之畔。建于1795年。建造者为六都巨富黄宏琳。梅溪上游的演溪在这里打了个深湾,民间地理上视为“玉带”,宏琳厝就建在河湾内的玉带环抱里,形似玉带环腰。隔河而望,从近到远是由低到高的五重平行山脊,被称为“五重案”,“门迎五重案,前有玉带环”,背靠柯洋仙峰,古时被认为是一处风水宝地。宏琳厝占地面积17823.28平方米,分为前后直进三座正…
[详细]
78、
熏南楼
[
福建省
漳州市
平和县
]
薰南楼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两层单元式圆形土楼,建筑总面积2675平方米,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由两代人建了22年才落成。楼内建筑分为内外两环,分成12个扇形单元,每个单元均由前后两进、天井及两厢廊组成,这种闽南风格的四合院,在公共性之外注重私密性,算是福建土楼中一种独特的格局。薰南楼整体规划布局周密、用料考究,保存较多漆金镂空透雕木构件,具有独特的景观和文化底蕴,2005年12月被定为省级文物…
[详细]
79、
文儒坊尤氏民居
[
福建省
福州市
鼓楼区
]
文儒坊尤氏民居位于鼓楼区文儒坊东段南侧,建于清乾隆间,道光及民国初期重修,坐南朝北,四面围墙。主座共三进,花厅位于主座东侧,亦为三进,皆有后门可通丰井营,其中之一即为丰井营2号。大门原是木构六扇门,民国初期被尤家改建为八字砖门,入门三面环廊,廊下天井,第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双坡顶,穿斗式木构架,两侧厢房的门扇、壁扇、窗门、花格全部楠木雕刻精制。斗拱、方正挂洛等雕刻精美,第二进结构与首进基本…
[详细]
80、
衣锦坊欧阳氏民居
[
福建省
福州市
鼓楼区
]
欧阳氏民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修。清初为某盐商住宅。光绪十六年(1890年),由欧阳瑸、欧阳玖兄弟购置后重修,一度典卖给他人,又经欧阳瑸四子欧阳勣赎回,后由其十二子欧阳推居住。欧阳推,曾是建筑工程师。主座第一进建筑面阔3间,进深7柱;第二进建筑面阔3间,进深6柱,穿斗式木构架。主屋建筑两边封火墙上有泥灰塑圆月,月内“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为全市…
[详细]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最后一页]
[下一页]
重点关注
·
第五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四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三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二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一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
安徽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安徽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安徽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安徽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安徽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安徽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安徽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安徽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
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
郑州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
郑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