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尾湘鄂赣省红三医院一所旧址位于仙源乡横岭村老鼠尾韩家屋,年代为1932年—1934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旧址民国民居建筑,坐东朝西,土木结构,原为当地韩姓村民住屋。 红三医院为苏区红军后方医院,隶属省苏卫生部,下设有多个医疗所,接诊省苏机关工作人员、红军和群众。1930年7月至1934年春,先后驻扎在株木桥、书堂、横岭下等地。由于国*党的严厉封锁,当时医院条件十分简陋,多为借用苏区群众的房子开展医疗活动,病床是用竹子、板凳、木板支架起来的通铺,万载附近苏区在反“围剿”战斗中受伤的红军战士大多被安置在红三医院养伤。红三医院…[详细]
株木桥战斗遗址位于仙源乡株木村,年代为1933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33年4月上旬,湘鄂赣边区主力红军与进攻湘鄂赣苏区省委、省苏所在地万载小源的国*党军,在湘赣边境的万载株木桥进行了一次激烈的阻击战,这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规模最大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斗。湘鄂赣苏区红十六军、红十八军和红三师,在苏区近万名群众配合下,经过殊死决战,歼敌600余人,打退了敌人对苏区的猖狂进攻,捍卫了红色政权,取得湘鄂赣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的决定性胜利。2023年1月,被公布为193万载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界岭)至东(横前)3000米;北(洪茂)至南(…[详细]
茵果大战遗址(保护范围含茵果村红色标语)位于潭埠镇茵果村,年代为1931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31年6月,国*党向湘鄂赣苏区发动第三次军事“围剿”。9月,敌军大举进攻万载白水、茵果,企图攻占万铜丰苏区,与进攻铜鼓、宜丰的敌军合围红十六军。9月下旬,红十六军在万载县委、县苏和红五大队的配合下,在潭埠茵果与进犯之敌展开激战,是役,红军歼敌300多人,缴获了大量批枪支弹药,粉碎了敌人的阴险企图,保卫了红色苏区。至今,茵果战场东侧的民房上留存的“工农兵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工农兵武装起来,消灭军阀混战”、“打土豪、分田地!”等红军标语还清晰可见,见证了苏区军民坚持武装割据,与…[详细]
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遗址位于黄茅镇南江村,年代为1932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遗址现保存有造币底座石,冲压石墩等。 1932年8月,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成立,时年冬,造币厂由浏阳严坪迁此,以打土豪所得和群众捐售花银为原料,土法上马自制银元。造币厂设有熔银制坯、刻模冲压、锉边检验等车间,有工作人员四十余人。主要生产仿制大头…[详细]
王宗槐将军故居位于双桥镇柏树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有土木结构房屋13间,占地340平方米,始建于清道光年间(1835年),1915年8月王宗槐将军在此出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王宗槐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人民解放勋章…[详细]
黎源彭德怀旧居位于高村镇黎源村上源坑林家大屋,年代为1928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旧居民居建筑,坐西北朝东南,土木结构,正屋两进,厅房10间。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平江起义”后,即率领红五--战湘鄂赣边区,11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经高村进攻万载县城,途中驻扎于此。2023年1月,被公布为192万载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建筑东侧、南侧各1…[详细]
新竹红十六军医院旧址位于高村镇新竹村尹家岭坪山子郭家屋,年代为1933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旧址坐北朝南,土木结构,民居建筑,土瓦覆盖悬山顶,共两进2厅10房。1933年,红十六军医院曾设于此屋,主要负责为苏区军民提供医疗诊治、伤员救护等,为湘鄂赣苏区的反“围剿”斗争作出了积极贡献。2023年1月,被公布为193万载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建筑东、西、北侧各5米,南侧10米。建设控制地带:在本体建筑保护范围内最外延各2米。…[详细]
上坪湘鄂赣省红三医院六所旧址位于茭湖乡上坪村龙槽埚江家老屋,年代为1932年—1934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旧址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夯土墙,土瓦覆盖悬山顶,主体建筑呈凹字形。旧址墙体至今仍可见多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书写的标语,门楣上“西医處”三字清晰可辨。旧址西北侧约300米民房内,另设有重伤员救治处,负责救治在反“围剿”战斗中英勇负伤的红军危重伤员,附近发现有多处牺牲红军战士墓地。2023年1月,被公布为193万载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建筑东侧、西侧各5米,南侧10米,北侧5米。建设控制地带:在本体建筑保护范围内最外延各2米。…[详细]
湘鄂赣省工作团留守处旧址位于官元山林场水口组李家屋,年代为1934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旧址民居建筑,土木结构。1934年1月,湘鄂赣省委、省苏撤出小源时,为加强湘鄂赣苏区东南地区的领导,开展游击斗争,抽调省政治保卫分局张春吉、省互济会邱思炎、省工会易容和省苏王群(女)、刘伯芳(女)等5人组成工作团(留守团),由张春吉任主任,留守万载苏区,工作团曾驻扎于此,与仙源区委的干部一道坚持仙源地区的对敌斗争。2023年1月,被公布为193万载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建筑东侧、西侧南侧、北侧各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在本体建筑保护范围内最外延各2米。…[详细]
潭埠万寿宫位于潭埠镇潭埠街,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清代末期,约有180余年的历史。万寿宫坐东南朝西北,砖木结构,封火墙,硬山顶,前后两进,简朴庄重。万寿宫,又称江西会馆、江西庙,是为纪念江西的地方保护神——道教祖师许真君而建。历史上万寿宫曾遍布全国各地,尤以江西居多,人称有江西人聚住的地方,就有万寿宫。 潭埠万寿宫现为万载仅存万寿宫建筑,对于地方历史文化发展研究有着较为重要的考证价值。2023年1月,被公布为清代万载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建筑东侧10米,西侧5米,南侧2米,北侧2米。建设控制地带:在本体建筑保护范围内最外延各…[详细]
株潭镇同胜村桐树江傩神庙位于株潭镇同胜村庙边组,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清代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傩庙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木柱石础,风火墙,硬山顶。牌坊式前门墙,上 书-“桐树江神庙”,前墙两侧开门,门楣上分书“入神”、“问道”。傩庙前后三进,由戏台、正殿(祭堂)、后殿(神堂)组成,长32米,宽10.5米,面积336平方米。傩庙为供奉和祭祀傩神的场所,万载地方傩文化历史悠久,20…[详细]
潭埠镇池溪村沙江桥傩神庙位于潭埠镇池溪村,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明代初年,距今有600多年历史。傩庙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封火墙,硬山顶,前后三进,由戏台、正殿(祭堂)、后殿(神堂)组成,正殿两侧屋柱一对麒麟盘桓其上,雕刻精美。正墙上部悬挂条形竖匾三块,正中“勅封”“沙桥傩神”,左右分别为“威宣戈盾”、“荫托帡幪”,为清代光绪年间遗存。当地民众奉唐末五代时期“杨吴将军欧阳晃”为傩坛主神,傩庙现保存有神龛、傩轿、傩面具等傩舞器具,是研究傩文化起源发展的重要历史遗存。2023年1月,被公布为明代万载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本体建筑东侧、南侧各10米,西侧、北侧各5米。建设控制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