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乳山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乳山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牟海临时工委成立地旧址位于乳山市城区街道北江村,年代为1937年12月。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正房4间,东厢2间,占地面积约110平方米。1937年10月,宋竹庭、于克恭等同志举办农民抗日夜校,大力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并积极寻找上级党组织,准备恢复和发展牟海边区的党组织。12月,建立牟海临时工委,由宋竹庭任书记,于克恭任组织委员,林慕堂任宣传委员。…[详细]

冯家集农民暴-动-司令部旧址位于乳山市下初镇段家村,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原为段家村段氏宗祠,建于清同治年间。1994年,村党支部将其重新整修为家庙、革命烈士纪念堂,2017年翻新。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2020年,冯家集农民暴-动-指挥部旧址被列入威海市首批红色胶东革命历史印迹名录。1928年8月23日,段成斋、张福泰、姜钦思等人在冯家、段家、峒岭、小疃一带发动民众500余人成立自卫团,公推段成斋任司令,司令部驻段家村段氏祠堂。现旧址已经修缮布展对外开放。…[详细]

于谷莺旧居位于乳山市午极镇于家屯,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居房屋3间,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2020年,被列入威海市第二批红色胶东革命历史印迹名录。于谷莺1937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胶东区党委驻莱阳特派员、海外工作部部长兼统战部副部长,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胶东区党委副书记等职。后调回中共胶东区委,任统战部部长兼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她为保卫大连新生的人民政权做出贡献。…[详细]

胶东公学位于乳山市白沙滩镇宫家村,年代为1938年4月。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胶东公学为清末地主的私宅,是三个二进四合院,占地面积大约5000平方米。2020年被列入威海市首批红色胶东革命历史印迹名录,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教学点,并经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批准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1938年4月,中共胶东特委在牟平县马石店村(现属乳山市)召开会议,决定仿照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建立胶东公学。胶东公学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创办最早并实施国防教育、设置师范科的学校,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战时正规教育的先河。…[详细]

许端云故居位于诸往镇赵民庄村,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房屋5间,院落占地面积70平方米。2020年,故居被列入威海市首批红色胶东革命历史印迹名录。许端云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革命工作,经常深入工人、市民和学生中,以拉家常、谈生活等形式宣传共产党的主张,秘密发展党员。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以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战斗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表现出一个共产党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详细]

北勇家墓群位于乳山市育黎镇北勇家村的西岭山上,年代为。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1988年12月第二次文物普查时调查发现的,2009年6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又进行了复查。 该墓群的发现,对研究育黎古城的兴衰历史和本地区的汉代墓式及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墓葬群与相邻的育黎古城遗址为同一时代,应有一定的联系。…[详细]

崖子孙氏祠堂位于乳山市崖子镇崖子村,年代为。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氏祠堂,是威海规格较高的祠堂,风格独特,原汁原味。孙氏祠堂是典型的胶东地区家族宗祠类建筑。其建筑风格完全符合胶东宗祠建筑形制规矩,建筑工艺精湛,历经上百年屹立不倒。孙氏后人历史上多次的维修保护,使得祠堂至今仍较为完整,更提高了保护的价值。…[详细]

泽上张氏祠堂位于乳山市午极镇泽上村,年代为清代。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祠堂是泽上及北庄、南庄、中庄、马家夼、午极村、张家屯、西北庄等张姓族人共同捐资建成的。祠堂坐北朝南,分为南北两个院落。北院由正厅和门楼组成。正厅五间,砖石结构,格子木窗原样保存。过道砖石结构,两侧墙上有供烧香拜祭用的砖龛,门楼南侧对面原来有砖砌照壁。据村民介绍照壁坍塌后里面发现了一块木板,上面刻有 “咸丰十三年”。张氏祠堂内还有两块石碑,成为研究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祠堂主体保存较为完整,主要建筑构件没有受到严重破坏。…[详细]

大崮头二层民居位于乳山市崖子镇大崮头村,年代为清朝末年。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崮头村二层民居是清朝末年修建的,历经后人多代传承,延续至今,现属于退休教师李丕桓名下。民居大体上保存完好,基本保留了原始的风貌,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一处清朝地主阶级的民居。该建筑为二层小楼,设有西厢,亦为二层。迎门为照壁,设有南厢。该建筑主体未变动,因居住习惯及生活方式稍有变动,但不影响主体布局。…[详细]

乳山市第一中学旧址位于乳山市大孤山镇河东村,年代为1931年。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位于乳山市大孤山镇河东村,该建筑始建于1931年,初为牟平县黄山区河东完全小学。该建筑为典型的民国时期四合院布局建筑。旧址建筑年代及沿革历史清晰,具有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风格,是乳山地区发展学校教育的重要历史遗迹。建筑保护比较完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外观主要造型特征保存完好,且使用了大量古建筑砖石构件,尤其是石刻造像等,可追溯宋代,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和保护价值。…[详细]

泊子村二层民居位于乳山市诸往镇泊子村,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居属典型的清代胶东民居建筑,初步认为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建筑为砖石木质结构,其石砌墙体严丝合缝,打磨平整,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水平。民居其建筑样式新颖而不失传统,采用了传统的建筑格局和建筑工艺,但是又有明显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元素。一是门窗包括楼梯盖板均采用了机械锁和陶瓷把手,均为清代商埠外贸来的欧洲产品;二是窗扇的遮阳棚在胶东民居比较少见,其覆盖的镀锌铁皮更是少见;三是正房二层北侧东二窗户遮阳板是双开四折,与传统的支架式开启明显不同;四是木质台阶上二层有带锁盖板,增加了安全性和防盗性,在乳山地区的二层民居里是少见的;五是正房北侧窗户增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