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嗣韩墓位于螺城镇石盘村,年代为唐-现代,类别为古墓葬,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何嗣韩墓位于螺城镇梅山村石盘自然村梅山水库边。何嗣韩,名德,号衍,嗣韩为其别号,河南光州固始人,何姓入闽始祖。唐总章二年(669),他辅助陈政、陈元光父子定闽开漳,功勋卓著,封安抚节度使,分镇泉州,食采螺阳。卒葬北门外青林山舍利院,谥忠竭,封光禄大夫,辅国将军。墓于近年重修。坐东北向西南,依山势而筑,总落差2.7米,呈“凤”字形,由墓围、封茔、墓碑、墓案和二层墓埕组成,面积103.5平方米,占地面积390平方米。墓前竖一对旗杆石夹板,墓西侧修建一六角亭。…[详细]
正顺王宫位于小岞镇后内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正顺王宫位于小岞镇后内村。宫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为纪念南宋抗元名将、爱国诗人谢枋得的坚贞气节,以振作村民抗倭斗志而建。宫坐东朝西,一进,前有埕,占地面积720平方米。主殿面阔、进深各三间,抬梁式木构架,单檐歇山式屋顶。宫外竖有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的《小岞后里山城》碑记一方,高220厘米、宽80厘米、厚15厘米,记后里村民筑城抗倭事。…[详细]
麟凤庙位于辋川镇峰崎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麟凤庙位于辋川镇峰崎村。庙始建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1981年和1995年由旅居新加坡华侨两次捐款重修。坐西朝东,两进三开间,由山门、下厅、回廊、大殿组成,建筑面积160平方米,占地面积348平方米。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山墙石构,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构架,硬山式屋顶,燕尾脊。下厅、大殿的脊上饰有精美的龙、凤、狮等剪粘瓷塑。庙内还保留清代的木雕、石雕等构件。…[详细]
笔架寺位于紫山镇半岭村,年代为东晋-现代,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笔架寺位于紫山镇半岭村笔架山顶。笔架山海拔752.3米,上拔起三峰如鬟髻,形如笔架,又称“三髻山”。寺始建于东晋,明永乐年间(1403—1424)重建,现寺构筑于1980年。坐北朝南,由西而东分别为护寺院、三宝殿、观音殿、仙公阁。现寺内尚保存一对明永乐年间重建时的花岗岩石圆柱,其中一根镌刻“惠安县知县陈永年鼎□,医学训科官…[详细]
崇武东岳庙位于崇武镇靖江村,年代为明-民国,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位于崇武镇靖江村东门内北侧。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是明代春冬两季祭祀的活动场所,主祀泰山神东岳大帝。清初迁界时遭焚毁,康熙四十八年(1709),里人张鸣麟倡导于原址重建。庙坐北朝南,由石埕、山门、中亭、两庑、拜亭、大殿等组成,建筑面积653平方米,占地面积971平方米。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构架,歇山式屋顶,建筑面积187平方米。中亭重檐歇山顶,大殿前有七级台阶和浮雕丹陛。…[详细]
崇武三官宫位于崇武镇西华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官宫,又称三元玄宫,位于崇武西华村。该宫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被倭寇纵火焚烧,万历十七年(1589)、崇祯九年(1636)两度募款重修。清康熙元年(1662)毁于兵燹,二十六年(1687)民众集资重建。宫坐北朝南,三进五开间,由山门、照墙、前殿、天井、拜亭、大殿、后殿组成,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前殿,硬山顶,三川脊;拜亭,方形,卷棚顶;大殿,重檐歇山顶,燕尾脊;后殿,硬山顶,燕尾脊。…[详细]
辋川城隍庙位于辋川镇辋川村,年代为明-现代,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位于辋川镇辋川村标美顶。庙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明、清、民国间先后多次进行重修。庙坐北朝南,两进三开间,由山门、中亭、两廊和大殿组成,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大殿分正殿和东西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构架,硬山式屋顶。正殿祀城隍,东殿祀严、魏大人,西殿祀杨延平,殿前陪祀文武判官。庙为历代辋川“澳城”防匪抗倭的指挥点,庙后尚存长约25米的辋川城基础一段。…[详细]
戴卓峰思德祠位于崇武镇靖江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戴卓峰思德祠碑刻立于崇武镇靖江村戴卓峰祠内。戴卓峰,名一俊,字惟宅,卓峰为其号。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历官南京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温州知府、广东按察司副使、雷州知府。38岁辞官归里,终老不仕。归隐后,戴卓峰对家乡事每多关心,为崇武渔民“岁蠲数百金”,“得免捐馆十载”,并禁止土豪恶棍攫夺商船。百姓感其思德,于万历…[详细]
螺城东岳庙位于螺城镇北关社区,年代为明-现代,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位于螺城镇北关社区北门街。庙始建于宋,元末毁于兵,明洪武十八年(1385)重建,现存为清朝年间重修。坐西朝东,由山门、两廊、大殿组成,占地面积约325平方米。大殿面阔、进深各三间,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构架,硬山式屋顶,燕尾脊。山门为假四垂屋顶,装饰着三对剪粘龙瓷雕;镜面墙的身堵为红砖拼花龟背堵,裙堵为花岗岩石砌筑。庙内尚存明代柱、门堵及木雕构件,工艺精致,尤以所祀的传为明代所塑的东岳大帝泥塑造像弥足珍贵。…[详细]
大中寺位于螺城镇梅山村,年代为唐-现代,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大中寺位于螺城镇梅山村的云峰山上。寺始建于唐大中年间(847-859),宣宗赐额,大书法家柳公权书,应为惠安最早建造的寺庙之一,可惜至清代荒废,匾亦无存。现存寺构为二十世纪90年代村民在荒废的旧墙基础上重建,坐北朝南,硬山式,两进三开间。大门上嵌辉绿岩石“九志仙祖”匾额,祀奉观音、九仙祖。寺周多奇石奇树,前有莲花石,后有观音…[详细]
梅庄庄氏家庙位于东桥镇梅庄村,年代为明-现代,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庄氏家庙位于东桥镇梅庄村前庄自然村。家庙始建于明崇祯时,历代有修葺,1998年耗资70万全面整修。家庙坐北朝南,两进,由门厅、两廊、天井和祀厅组成,占地面积225平方米。祀厅面阔、进深各三间,抬梁穿斗式混合木构架,硬山式屋顶。家庙内尚存明代“庄氏家庙”木匾额一方、辉绿岩柱础一对及石砛一块。…[详细]
金山边古民居位于螺阳镇金山边,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山边民居建筑群位于螺阳镇金山村金山边自然村中部靠北。古建筑群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清乾隆、嘉庆年间增建。民居群坐东朝西,自南而北分别有祠堂、一房祖厝、大路头厝、下厝、二房祖厝、“砺轩”学馆,左右有护厝,前有石埕,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山墙“出砖入石”砌筑,抬梁穿斗木梁架结构,硬山式屋顶,燕尾脊。前埕有旗杆石夹板二对,埕内存有水井一口。…[详细]
涂寨郑氏家庙位于涂寨镇涂寨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郑氏家庙位于涂寨镇涂寨村顶郭自然村。家庙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1449),原在村之西部,清乾隆间移建今址,清末、民国中两度重修。坐北朝南,两进,三开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式屋顶,燕尾脊,两端立有一对褐色陶龙吻,建筑面积174平方米。前有石埕,立有旗杆石夹板2对,2008年重建。现大门前尚立有辉绿岩石鼓一对,转角柱顶立辉绿岩小石狮一对,皆为清代雕刻,雕工精致。庙内还悬有“宣朝鸣凤”、“中宪大夫”、“参将”、“明经”、“武魁”、“文魁”等六方木匾,其中,“宣朝鸣凤”、“武魁”为旧时物,余者为仿制品。…[详细]
辋川潘氏家庙位于辋川镇辋川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潘氏家庙位于辋川镇辋川村桂林中街。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道光年间迁建,民国三十年(1941)重修,1989年旅台乡亲义捐再度重修。2005年继续完善家庙周边环境整治,增建照墙和门楼。家庙坐北朝南,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门楼、照墙、上下石埕、门厅、两廊、天井和祀厅。祀厅面阔、进深各三间,抬梁穿斗式混合结构,硬山式屋顶。…[详细]
三赵祠堂位于黄塘镇后西村,年代为明-现代,类别为古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三赵祠堂位于黄塘镇后西村过宅自然村村南。祠堂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重修,近年再修。坐北朝南,两进三开间。由土埕、门亭、门厅、天井、两廊和祀厅组成。建筑面积196平方米,占地面积820平方米。祀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硬山式屋顶。大门两侧竖旗杆石夹板各两对。…[详细]
五陈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宣美陈氏大宗祠位于山霞镇宣美村,年代为唐-现代,类别为革命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五陈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山霞镇宣美村的陈氏大宗祠。陈氏大宗祠始建于唐末,祠坐北朝南,两进,由门厅,两廊、天井和祀厅组成。祀厅面阔三间、进深四间,抬梁式木构架,硬山式屋顶,前有石埕。1930年9月16日凌晨,福建红军独立一师二团政委陈琨率战士在大宗祠集结,然后到后洋村庄严誓师和授旗,举行“惠安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