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忻州兴国寺
  兴国寺位于忻州市城内兴寺街。据碑文记载:兴国寺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原名圣国寺,唐圣历元年(698)敕为太平兴国禅寺,后唐长兴年间(930-933)改为兴国寺。该寺原先规模宏大,近来在维修天王殿时,发现梁上有块木板题有:“大唐敕赐忻州城太平兴国禅寺,周围有十二院。大明洪武年重修,成化年重修,弘冶年又重修,嘉靖二十六年八月又重修,今大清同治十一年四月开工重修佛殿、廊房、围墙。万寿宫朝门周正堂、济荣重修。”若大的一座皇家敕建寺庙,清以后再没维修过,再加上人为的破坏,特别是“文革”期间的拆寺毁像,几乎夷为废墟,幸存下来的只有天王殿一座建筑。忻府区佛教协会会长寂常法师看到这种残破局面,发心修…[详细]
过溪亭
  过溪亭亦称二老亭,正是这座过溪亭记录了九百年前苏东坡和辩才和尚之间一段友情佳话,至今为人津津乐道道。为什么一个亭子会有两个名字,这里说的二老又是指谁呢?其实指的就是北宋时期的高僧辩才和大文豪苏轼。苏轼非常喜欢结交僧友,在众多的高僧当中,他尤其钦佩辩才。辩才是上天竺法喜寺第3代方丈,俗姓徐,名元净,他十八岁时来到杭州上天竺,学习天台教义,因善说法义而闻名吴越。宋神宗特地恩赐紫衣袈裟,并赐法号“辩才”。苏轼第一次来到杭州时就曾去上天竺拜访辩才,辩才也非常欣赏苏轼的为人和文采,两人成了莫逆之交。当苏轼因为朝廷党争遭受排挤,辩才因与苏轼交往,受到牵连,一度被迫离开上天竺。辩才依然平心应对,泰然处之,并…[详细]
广州解放纪念像
  广州解放纪念像在海珠广场中央。为纪念广州解放,于1959年塑造,作者是尹积昌。该解放纪念像由于历史原因被拆除。现广州解放纪念像于1979年重建,1980年建成。作者潘鹤、梁明诚。纪念像为花岗岩石雕凿,方形基座,基座高3.6米、边长4.3米、像高11.5米。坐北朝南,主体是一解放军战士,肩背小米袋,左挎驳壳枪,腰围子弹带,右手持步枪,左手抱花束,昂首挺胸。像与方座连成一体,犹如一块巨石雕成的一方印章,钤在广州大地上。像座正面镌刻着解放后首任广州市长叶剑英的题字:“一九四九年十月十四日广州解放纪念”。像座四角分别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印章。1963年3月广州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富安桥
  •周庄古镇最古老的桥,桥楼的一楼与二楼并不相通,构造独特。景点介绍这是周庄古镇最古老的桥,始建于1355年,由沈万三之弟沈贯(俗称沈万四)出资重建后成了石拱桥,同时改名为富安桥。桥头四座二层桥楼临水而立,有趣的是一楼与二楼并不相通,必须通过石桥边的阶梯才可到达二楼。富安桥上有五块罕见的武康石,同时有不少吉祥浮雕。站在桥上,可以欣赏优美的水巷风光,并拍照留念。据说在富安桥上走三遍会事业有成,有兴趣的话可以上网了解下-总理与富安桥的逸事。特别提示因为富安桥比较有特色,来这里的人非常多,建议避开节假日等游览高峰期,否则拍张单人照都困难。地址:苏州市昆山市周庄镇中市街东端(周庄古镇景区内,…[详细]
晋绥八分区旧址
  晋绥八分区旧址位于古交岔口乡关头村西,原为明嘉靖年间村庙,存有正殿、配殿15间,占地600平方米。八分区是晋绥根据地的南大门,是陕甘宁边区通往各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2年11月,罗贵波调任晋绥八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第八地委书记,第八分区地委、专署、分区机关随后移驻关头村。1943年冬和1944年2月,彭德怀、刘伯承、陈毅等路经关头村小住。1944年9月间,盟邦记者团前去参观,在关头逗留数日。同时,黄河日报社、印刷厂、分区电台曾移驻关头村。作为交通要道,八分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完成了运送伤员、粮食、弹药、文件等艰巨任务,安全护送了刘少奇、彭德怀、陈毅、刘伯承、邓小平、杨尚昆、陆…[详细]
狮山林尚书家庙
  狮山林尚书家庙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林浦狮山村,又名宫保祠,系明代南京兵部尚书林瀚建造的家族祠堂,为闽中望族林氏家族“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的纪念物。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重修,1987年再次重修。庙为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由门楼、厢房、戏台、回廊、大厅、天井组成,占地669平方米。门楼为牌楼式,檐下用如意斗拱出跳,重檐四坡顶。额匾书:“世宫保尚书林公家庙”。门墙上嵌一碑石,上刻:“宫保祠,民国廿九年重修。”门楼内侧至天并设戏台,上覆以木构四角亭。大厅面阔五间,进深用七往,穿斗式木结构,两边设封火墙,门楼右墙嵌立一块高1.4米、宽1.2米的《林尚书家庙记》石…[详细]
原北洋大学教学楼
  原北洋大学教学楼时代:民国地址:天津市红桥区光荣道6号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原北洋大学保留有两座教学楼,位于光荣道6号,河北工业大学院内。北洋西学堂成立于1895年,是我国第一所近代大学,1902年迁来西沽武库旧址,改名为北洋大学堂。现存两座教学楼分别建于1933年和1936年,保存完好,现都在使用。原北洋大学教学楼有两处,各为三层,北大楼建于1936年,占地面积1606.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805.11平方米。南大楼建于1933年,占地1620.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902.45平方米。原北洋大学是我国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其历史至今已有100多年了,在我国大学中影响很大。该校在“五…[详细]
宝坻大觉寺
  大觉寺时代:明、清地址:天津市宝坻区东街大觉寺位于天津市宝坻区东街路北。始建于辽重熙年间(1032—1054),为宝坻八景之一。明、清皆有修葺。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现仅存罗汉堂及十间配房。罗汉堂抬梁式,四阿顶,出檐深远。还保留有辽代建筑特征(原有山门、大雄宝殿、钟、鼓楼配房,还设一西跨院)。现有罗汉堂和十间配房保存完好。是宝坻区仅存的一处寺院建筑。现存罗汉堂及十间配房,是我国传统的砖木结构建筑。特别是罗汉堂,单檐庑殿顶,出檐深远,虽经明、清改造,还留有辽代建筑风格。大觉寺的布局是典型的传统寺院布局。原由山门、大雄宝殿、钟、鼓楼罗汉堂,西跨院配房等。梁架为明清风格。屋顶无天花板装饰,是属…[详细]
松陵永宁桥
  俗名东桥,位于吴江市松陵镇八坼社区,跨北港,连接中心街与航东街。清末始建,60年代整修桥台。1994年7月29日列为吴江市文物控制单位。梁式单孔石桥,南北走向。全长18.8米,中宽2.85米,堍宽3.6米,孔高3.45米,跨径6.3米。南、北台阶分别为15级、17级。桥主要构件为青石、花岗石。桥台为花岗石夹杂青石砌筑,桥面为四条巨型花岗石条石,花岗石桥栏俱全,桥栏上雕有花卉、绞藤和定胜等图案。桥栏柱头原雕有形态各异的石狮四只,“文革-”中被作为“四旧”砸毁。近年为便利自行车推行过桥,在桥面上用混凝土砌筑两条坡道。桥南堍有几幢古宅,其中一幢是科学家杨承宗的故宅,另一幢是八坼殷富人家沈氏的故宅,首…[详细]
袁楼党支部纪念地
  袁楼党支部纪念地位于茌平县博平镇袁楼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袁楼党支部成立于1927年8月,是茌平县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在整个鲁西地区革命斗争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为牢记历史,缅怀先烈,博平镇党委决定在袁楼村修建“袁楼党史纪念馆”。纪念馆于2008年6月26日开始筹建,2009年7月1日落成开馆,原中共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题写了馆名。主体展馆坐南朝北,南北长50米、东西宽60米,共占地3000平方米。纪念馆主体为5间平房的展室,墙体下部和基座为青砖衬砌、上部为乳白色,门、窗、立柱、牌匾均为红色,顶部为飞檐齐脊青瓦,造型庄重肃穆,彰显革命主题。西侧是现村两委办公场所和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