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宿迁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宿迁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庙遗址

遗址地处平原地貌,为台形遗址。遗址墩高3.5 米,文化层厚2 米,面积约7000 平方米。采集到的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器形有鼎、鬲、豆、甗等。曾经出土过鹿角、石斧、石锛、骨镞等。…[详细]

王铺烽火墩遗址位于泗洪县魏营镇王铺村西北的岗地上,东北距先锋水库2公里,东南临王铺村,遗址呈圆墩台型,墩高4 米,底径15 米左右,墩北原为古代驿道,顶部残存约1 米厚的灰黑土层。据清光绪《泗虹合志》记载;宋时筑,从上塘向东南延伸,经魏营至双沟镇,共有8 座。元代以后继续沿用。该遗址是现今仅存的一处。…[详细]

沭阳古城墙遗址,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城镇城门南新阳大桥北岸,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十一年,道光十八年两次增修加固,整体平面呈“半圆形”,全长500米,现尚存百余米,保留在沭城北岸,石堤均用长条型石板推砌,2000年江苏省文化厅拔款130万修缮。据该县县志记述:明朝万历年间,知县徐可达率民众以砖修筑城墙,周长855丈,高2丈,后经多次加高加固,并修凿了护城河。由于附近地势泥沙堆积抬高,露出地表的城墙部分高度仅剩2米左右,但城池当年颇为壮观的景象仍依稀可辨。为保护好这一文化遗产,该县邀请南京古城墙研究专家进行实地考察指导,并在全县范围内征集散落民间的古城砖以及条石、石柱、石鼓、石碑等旧物,按明城墙旧…[详细]

顺河行宫遗址

顺河行宫遗址,俗称大营顶,清代,2009年宿豫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面积2万多平方米。根据记载,大约在1757到1761年间建成顺河集行宫,1762年正月至1784年2月年间,清乾隆皇帝6次南巡经过顺河,往返8次驻跸顺河集行宫,并留下诗词。后顺河集乾隆行宫毁于水患和战争中。2009年宿豫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经过勘测,发现地下约0.5米-1.5米处有大量时代特征明显的青砖,并且可见地表洒落…[详细]

通济渠为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唐朝以后改称汴河,泗洪段是通济渠现存通航条件最好的一段。为充分挖掘和利用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资源,临淮镇以公共空间融合治理为工作抓手,不断深化创新,立足“自选动作”做出彩,“特色动作”有亮点,多措并举提升河道治理质量,构建绿色生态长效机制,进一步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双赢局面。一是提高生活质量,打造水乡颜值担当。2018年,在县乡两级的共同努力下,通过疏浚河道、整治住家船、清理河道垃圾、拓宽河面宽度等一系列治水举措,建成龙舟赛道,该赛道全长2700米,水面宽120米,设6条赛道,可举行不同赛程的龙舟、皮划艇及赛艇比赛,2020年被命名为省级水上运动训练基地。二是践行生…[详细]

来安五里井位于泗阳县众兴东路五里井村,年代为隋唐。为宿迁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郑集郑家宅位于泗洪县上塘镇郑集居委会,年代为清代。为宿迁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双沟老窖池群

双沟老窖池自洪武十八年(1385年)起持续酿造至今,632年从未间断使用。一直沿用的老窖池共1385条,总占地面积约6300平方米。经数代老窖人的反复酿造培育,双沟老窖池以其独一无二的经济、文化、历史、科学研究价值,被世人所瞩目。由于连续使用年代久远,自然驯化了非常丰富的酿造绵柔型白酒有益的微生物菌群,形成了独特的微生物环境。经检验,双沟老窖池中含有200多种微生物,它是双沟酒品质的保证,更是千年…[详细]

潼阳县政府旧址位于沭阳县潼阳镇,年代为1945年。为宿迁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943 年秋,连续20多天的大雨使得淮水猛涨,四面临河的泗南县大柳乡(今四河乡)的河堤岌岌可危,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新四军四师彭雪枫师长率众筑堤抢险,为纪念彭雪枫,1945 年淮北行政公署建议将大柳巷四周白子河堤命名为“雪枫堤”。该堤土筑,高3 米、宽5 米,全长25 公里。老鼋口为当年彭师长抢险地段。…[详细]

宿豫区宿北大战烈士陵园位于宿豫区来龙镇陵园村,年代为1946年。为宿迁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宿北大战烈士陵园,原名小蔡集烈士陵园。陵园位于老宿沭公路北侧,地处宿豫区来龙镇政府西约6公里处白鹿湖社区(原陵园村),距宿迁城区15公里。陵园占地面积68亩。宿北大战是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的首次大规模运动歼灭战,开创了全歼国*党一个整编师的辉煌战绩。该战役胜利后,参战部队2191名将士遗体安葬于现宿北大战烈士陵园。1950年原宿迁县政府为纪念1946年12月在宿北大战中牺牲的烈士而建,1962年—1964年陵园进行了扩建。因其临近原宿北大战主战场的小蔡集附近而命名为小蔡集烈士陵园。2019年,宿豫区…[详细]

皂河老船闸,近代,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湖滨新区皂河镇北侧大运河北侧约100米,周边有几户人家,南紧邻环湖大道直通湖滨新区,南约2公里以外为皂河镇区,东、北侧为骆马湖。西侧有新建三道皂河船闸、皂河节制闸、黄墩湖闸、北侧约2公里处为皂河抽水站和黄墩泄洪闸南侧紧邻环湖路,三面环湖,面积2万多平方米。该建筑建于1962年,1963年通行,为当时原苏联人设计,原完整船闸宽10公尺,长100公尺。由于异地重建新船闸,老船闸长期废弃,年久失修,皂河老船闸大部分已毁坏并被填埋,船闸主体结构已经损坏,仅剩南、北两部分残余闸体,且残体上有不同程度损裂,闸室大部分被填埋。2010年,为了更好地保护皂河老船闸,经宿豫区人…[详细]

洪泽湖斗争烈士陵园位于泗阳县裴圩镇三和居委会,年代为1956年。为宿迁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臧桥烈士公墓位于泗洪县朱湖镇臧桥村,年代为现代。为宿迁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