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青海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家寨遗址

朱家寨遗址,位于西宁市大堡子乡朱家寨村内。朱家寨坐落在云固川出口西南部,云固川水经村东流入湟水。建国前,这里只有朱北村称朱家寨,现分为朱北、朱南两个行政村。朱家寨遗址是瑞典人安特生在1924年时发现的,他在这里还发掘了马家窑文化与卡约文化墓葬20余座。以后青海省文物部门及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经进行过多次复查。从遗址的遗物、遗迹分布情况观察,朱家寨遗址可分为朱北村南、朱北村北、朱南村南三部分。朱南…[详细]

旱庄子遗址,位于青海省乐都县雨润乡汉庄子村内。1956年8月被青海省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面积较大,以水渠和公路为界分为北、中、南三部分,水渠北称汉庄子北遗址,水渠南、公路北、村庄西部称汉庄子遗址,公路南称汉庄子南遗址。实际上原来是一个遗址。因修筑公路与水渠将其分割成三处。原来村庄之西是片耕地,50年代后始逐渐成为农民居住院落而与村庄连成一片。原来面积有200×200米,地面上散布有较多的陶片、杂骨、石器等遗物。现在在农民的庄院夯土墙中及街道依然可以见到这些少量的遗物。农民在修建庄院时曾发现有灰坑、窑址等遗迹。所见遗物以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彩陶壶、盆、钵等器物残片较多,马厂类…[详细]

白崖子遗址位于乐都区高庙镇白崖子村,时代为新石器时代,类别为古遗址。保护范围:北至山脉,南至水渠,东至沙沟,西至壕沟。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基线,各外延50米。…[详细]

巴州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巴州乡巴州村西,巴州塬的边缘处。巴州塬属巴州河西岸第二台地,地势开阔平坦。为青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巴州遗址南尚有巴州西南遗址,北有巴州西北遗址,西有巴州西遗址,这些遗址内涵大致相同。巴州遗址面积约300×300米,文化堆积厚约50厘米。遗址地面散布有陶片,断崖处暴露有灰层及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墓葬。从陶片看,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泥质红陶绘有弧线纹、圆点纹的彩陶钵、盆、壶,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泥质红陶绘有四大圆圈纹、菱格纹、折线纹的彩陶壶、罐,齐家文化泥质红陶素面和饰有篮纹的双耳罐、折肩罐等残片。此外尚有少量的“唐汪式”陶器加砂粗陶施红色陶衣绘有旋涡纹的双…[详细]

吴仲墓群,位于西宁市大堡子乡吴仲村。墓群分布范围较广,东起吴仲村,西到湟中县的黑嘴村,南自吴仲村北,北到山根。50年代前,这里有封堆60余座。墓群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年代后,修筑公路及扩大耕地,绝大部分被平掉,现只有吴仲村西存一座双联封堆。现梯田断崖处及引水浇地后,墓室塌陷的痕迹依然可见。1965年,青海省文物工作组配合平整土地,发掘墓葬5座。其中1座为单室墓,4座为双室墓。单室墓为拱形券顶,双室墓,前后室有甬道相通。墓道皆未清理,形制不清。这里的墓都是南北向,有木棺葬具,分单人葬和多人葬,多人葬皆在双室墓中,一人有木棺,其余者凌乱于前室。墓葬皆早期被盗,墓内物品被移位,人架散乱。随葬物品…[详细]

端巴营墓群位于湟中区拦隆口镇端巴营村,六个硕大的墓堆给村子增添了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墓群南方,湟中县人民政府立的碑证实了这些墓堆的身份: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端巴营汉墓群。…[详细]

总寨墓群位于互助县塘川镇总寨村。面积较大,但墓葬排列不清,只在地面见有残墓砖,断崖处暴露有残砖室墓。1979年,青海省文物考古队配合农田基本建设发掘墓葬20余座,有土坑墓和砖室墓两种,出土陶质的壶、罐、仓、井、灶和五铢钱等。属汉代时期。…[详细]

乐都西来寺

导游西来寺位于乐都县城东关。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寺坐北面南,由山门、过厅、东西两厢和大殿组成。山门面宽3间,进深1间,中为门廊,东西两旁分设泥塑四大金刚;过厅和东西两厢,为硬山式木作结构,内供观音、土地神。大殿面宽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矗立在台基上,雄伟壮观。大殿周檐斗栱繁缛,昂嘴下突,具有明代建筑的典型风格。大殿内原有泥塑圆雕的三世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两边是文殊和普贤,还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