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府古建筑群
  孟府古建筑群位于孟庙西侧,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处,元至顺二年(1331年),文宗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故孟府又称“亚圣府”。孟府始建于北宋末期,已有800余年历史。孟府初建时规模较小,后经历代重修扩建,至清初已形成前后7进院落。以主体建筑“大堂”为界,前为官衙,中为内宅,后为花园,共有楼、堂、亭、阁148间。南北长226米,东西宽99米,总面积2.24万平方米。是国内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整、较为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古建筑群和封建地主庄园之一。建国后,孟府成为收藏、展出大量出土文物及孟府遗留文物的地方。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门当地群众称“衙门”,为3楹、单启硬山式建筑。…[详细]
八里城遗址
  八里城遗址因城的周长近八华里,俗称八里城,是黑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一、地理位置 八里城遗址位于肇东市四站镇东八里村东八里屯西北300米处,东北距四站镇3.5公里,南距松花江干流5公里,城址雄踞于松花江左岸一弓形台地上。经纬座标为东经125°56′,北纬45°45′。二、遗址现状 八里城近似正方形,方向135°,有四门,四门皆有瓮城。瓮城的北门与东门开在正中,西门与南门则偏左。 八里城实测周长3761米,近3.8公里。东墙全长922米,西墙全长943,北墙全长911米。沿墙有丘状土堞(马面)56座,四角各有一角楼,各马面之间距离不等,间距最长为67米,最短为44米。 …[详细]
北京李大钊故居
  目的地介绍李大钊生前曾在北京的五处住过。西城区石驸马后宅35号是其1920一1922年时的居住之所,也是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现为新文化街文华胡同24号。李大钊北京故居位于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文华胡同东起佟麟阁路、西至闹市口中街,清朝时被称为石驸马后宅胡同,解放后改为现名。故居是一座平常的三合院,院门也是最普通不过的墙垣门,如果不是门口的文物保护标志,估计没有人知道这竟会是李大钊的故居。故居正在维修,里面搭建的临时建筑也正在拆迁。李大钊在这里居住时,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他领导和参加了多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活动,很多重要的会议都是在这里召开的,他在五四时期的许多重要文章…[详细]
袁林
  袁林,又称袁世凯墓、袁公林,建于1916年6月,1918年6月建成,占地9万多平方米,是中国清末民初著名的军事、政治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及其夫人于氏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大型墓葬。袁林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胜利路洹水北岸的太平庄,南临洹水,北望韩陵,东接御道,西依京广。陵墓按照明、清陵的格局,采用中西合璧的构筑手法,以中国古典传统形制为体,西洋建筑风貌为用,古今并存,风格殊异,是我国陵墓建筑的一个创例,在我国陵墓建筑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目前建筑格局基本保存完好。袁林于1982年11月21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详细]
药王庙大殿
  药王庙大殿药王庙历史攸久,历经千年沧海桑田,几经泯灭,几经兴衰,几易迁址,几经易名。臻至今朝,仍保留了早期古建筑风格,历经元、明、清代的多次修建,但宋元遗风不减。据说,它的兴建主要是为纪念药王孙思邈,同时经历过历代风霜仍然不倒!一、药王庙简介焦作市药王庙位于山阳区百间房乡李贵作村北,焦作云台大道南侧。九五年开放为道教活动场所,2000年升格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定名为河南省“药王孙思邈国际中医药文化苑”景区。药王庙,据有关史料记载:东汉时期现庙宇附近建有嵬王庙,供奉着周朝的嵬灵公和秦代四川郡守李冰的儿子二郎神。庙宇为小四合院,后失于战乱,南北朝时有其遗址,时属武陟县辖。据宋代《…[详细]
北京郭沫若故居
  目的地介绍郭沫若纪念馆坐落在前海系街18号,1988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为庭院式四合院建筑,晚清时曾是恭王府的马号,民国初年营建为一所中西合璧的宅院。郭沫若先生在这里渡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15年。郭沫若故居原是清代权相和环的一座花园,后和宅被抄没,花园遂废。同治时成为恭亲王府的草料场和马厩。民国年间,其后代把王府和花园卖给辅仁大学,把此处卖给达仁堂乐家药铺作宅园。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是蒙古人民共和国驻华使馆所在地。故居大门外马路对面有一座砖照壁,大门里一条小径直伸到一座坐北朝南的垂花门前。该故居由-题写金字门匾,至今保持着先生在世时的面貌,四个展室分别以历史图片和珍贵文物概括地介绍了郭沫若…[详细]
秦安文庙
  秦安文庙秦安文庙,位于秦安县兴国镇新华街东,创建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总面积2800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大成殿、崇圣祠、乡贤祠、名宦祠、乐器库、祭器库等。主体建筑大成殿,建筑面积240平方米,单檐歇山顶,上覆琉璃筒瓦,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梁枋构件均施彩画,收山、出檐较深,脊饰龙、凤、牡丹、菊等纹饰,两稍间槛墙嵌有琉璃盘龙各一条,其梁架结构,斗拱形制和彩画等均保留有明显的明代建筑特征,是甘肃省保存较完好的明代木构建筑之一,2003年7月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沧州铁狮子
  铁狮子坐落在沧州市东南20公里沧州旧城开元寺前,东关村西0.5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较大的铸铁艺术品之一,具有很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沧州铁狮子位于沧州市政府驻地东南偏北16.5公里。坐落在东关村西0.5公里处。铁狮身高5.78米,长5.34米,宽3.17米,体重约50吨。背负巨盆相传是文殊菩萨莲坐,狮身向南,头向西南,两左脚在前,两右脚再后,呈前进状,姿态雄伟,昂首阔步,徐徐如生铁狮是我国大型的惊巧铸铁工艺。也是我国著名发源的古迹。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充分的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解放后铁狮子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重视与保护,国务院首先把…[详细]
况场朱德旧居
  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位于四川省泸州市交区况场镇,是-护国战争时期驻泸州的旧居,占地15亩,建筑为清代民居,面积3000平方米,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16年护国战争开始,-随蔡锷从去南入川,在泸州市郊与袁世凯军队展开决战,史称“护国之役”,袁世凯卒毙于护-一击之余,护国战争写进了中国近现代革命战争史的重要篇章,-在“护国之役”中立下辉煌的战功,袁世凯统治覆灭后,-升任靖-旅长驻节泸州近六年,为保地方社会平安,铲除地方土匪恶霸势力,恩德普泽泸州大地,人民有口皆碑,同时期他与地方名士结社吟诗,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写下了大量的富有革命热情的诗文,是其旧民主革命思想转型的重要时段。-在泸州时期留下的重要…[详细]
汝州文庙(学宫)(汝瓷博物馆)
  汝州文庙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市区中部。创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现建筑多为清代重建。汝州文庙(学宫)又称黉学,是古时童生、秀才们学习、聚会的地方,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据《正德汝州志》记载:汝州学宫学基在元朝忠襄王祠堂,明洪武三年改建为学宫,后于明永乐十四年重修。明崇祯二年和民国五年学宫两次被毁,“殿庑渗漏……墙壁多颓”。文庙(学宫)南北长325米,东西宽50余米,总面积20870平方米。东西各附一跨院,其特点为:建筑排列有序,中轴线明显。现有大成坊、文明坊、大成殿、启圣宫、名宦祠、乡贤祠等大小殿堂116间,系明、清建筑,整个建筑群布局合理,保存基本完整。其中,大成殿系学宫内最大建筑,单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