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泽寺摩崖造像
  皇泽寺摩崖造像始凿于北魏晚期,历经北周、隋、初唐、盛唐的不断雕凿,至中唐时期趋于衰落,持续时间300多年。现存造像57窟龛、大小造像1200多躯。现存重要洞窟除前述的12号、13号外,还有15号、28号、38号、45号、51号、55号、56号等洞窟。这些石刻造像对研究四川地区佛教的传播路线、造像题材和风格、人们的宗教信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1961年,国务院将皇泽寺摩崖造像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皇泽寺摩崖造像在寺院的后面,镌造于临江的绝壁之上,共有自南北朝至宋、明时期的造像一千多尊,主要的石刻龛窟有中心柱窟、大佛窟、五佛亭石龛、则天殿石龛等。除部分…[详细]
唐恭陵(太子弘墓及石刻)
  唐恭陵位于偃师市缑氏镇滹沱村西南的景山之巅,是唐高宗太子李弘的陵墓,俗称“太子冢”、“孝敬皇帝陵”。走进占地500亩的陵区,沿着宽50米的神道前行,1对高高的望柱,1对威风的天马,3对严立的翁仲及石狮等呈现在人们面前。其中东排第一、第二翁仲之间,立有唐高宗亲书的“孝敬皇帝睿德记”碑。神道直通呈覆斗型,东西长163米,南北宽147米,残高22米。陵的四周原有神墙围护,神墙四角有角楼建筑,四面神墙中部各置神门。如今神门、角楼等已不存,惟有土阙犹在。恭陵石刻雕琢精美,弥足珍贵,时代早于乾陵,是河南仅存的一组盛唐时代的陵墓雕刻。建此陵功费巨亿,奴役百姓无数,致使发生两次役夫逃亡事件。从恭陵向东北50米…[详细]
江门梁启超故居
  梁启超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茶坑村,坐落在美丽苍郁的凤山下,鱼塘、水网、沃野田畴环绕四周,大榕树、石板巷、青砖房有序分布,往来皆村野乡民,真淳古朴,这里便是梁启超先生出生和少年时期生活、学习的地方。梁启超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坐落在农舍之间,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砖土瓦平房,由一正厅、一便厅、一饭厅、二耳房组成,占地155平方米。故居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悉心保护,近20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多次拨划专项经费,由文物部门遵照“不改变原状”原则进行修缮,恢复原貌,1996年国务院公布梁启超故居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视点一:茶坑村的“护村符民国四年(1915年),梁启超回乡…[详细]
黑龙江督军署旧址
  黑龙江督军署是中国近代辛亥革命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黑龙江省设立的最高政治统帅机关,是民国时期黑龙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这一时期国人独立、进步、赶超世界的愿望,促进了对传统思想的反思、改造、更新,反映了中国人对现代思想的多方探求。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历史时期。黑龙江督军署位于齐齐哈尔建华区卜奎大街与中华路交汇处,市博物馆北侧。该址是在清嘉庆十一年建的齐齐哈尔副都统的私宅,又称为大人府。清朝末年,程德全署理黑龙江巡抚时,在大人府的宅址上开始营建,周树模接任巡抚后建成。先称都督府,后改为督军署。督军署始建的具体时间虽无法确定,但如从周树模1908年署理黑龙江巡抚算起,也已…[详细]
九华山祗园寺
  祗园寺位于九华山东崖西麓的迎仙桥东,为九华山四大丛林(祗园、东崖、百岁、甘露)之首.祗园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723年),原名“祗树庵”。清康熙年间(1662-1723年)为化城寺东序寮房.嘉庆年间(1796-1820年)祗园寺住持乏人,庵将倾颓,诸山长老议定迎请禅居伏虎洞二十多年的隆山和尚(1757-1841)来山住持.隆山率弟子大根等人在祗园寺聚众说法,开坛授戒,大兴土木,重建殿宇,其规模为全山寺院之冠,将一座萧条古寺变成了“十方丛林遂易今名.同治年间(1862-1874年)住持僧大根重建,增设戒棚,安单接众.光绪三十年(1904年)住持僧宽扬募建大雄宝殿,时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首…[详细]
永昌堡
  永昌堡在温州龙湾区永中镇境内,有一座迄今已有450年历史的古城堡——永昌堡。东临东海之滨,西倚大罗山麓,素有“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之称,是一座名人辈出、文化深厚的历史名城,是温州市十大旅游景点之一。永昌堡雄伟壮观,南北长778米,东西长445米,城高8米,周长2866米,堡内11座造型、色彩各异的明代石拱桥与上下二河相呼应,其状元府、督堂第、王绍志故居等18幢明清年代古民居更衬托出城堡古色古香的韵味。素有“江南故宫”之称的永昌博物馆更为旷世一绝。北城内的文化公园里的九峰峥嵘、华阳古洞、畅湖观鱼、古堡炮台、吉祥金鱼等景点,为这座美丽的古城更增添了色彩。公园北面筑有一幢仿古式的藏书楼,内藏五代族谱…[详细]
期纳古建筑群
  期纳古建筑群分布于清水、街西、文凤3个村委会,其中以清水最多。古建筑群分别由清水瑞光寺、黄家宗祠、阮家大院、阮家宗祠、阮家佛堂、袁家宗祠、东岳庙、街西宝月寺、文凤果园何家大院9处文物建筑及附属物组成,总建筑面积大约4600平方米。建筑群中东岳庙、瑞光寺为集体所有,其余建筑均为私人所有。用途为宗教场所、办公用房、私人住房。期纳古建筑群中,瑞光寺、宝月寺、黄家宗祠、阮家大院、阮家宗祠、阮家佛堂、袁家宗祠7处建筑为明代木结构古建筑。最早的阮家宗祠据阮家家谱所载为明永乐二年(1404年)所建,其余6处为明代中晚期所建。东岳庙为清乾隆时期所建。果园何家大院为清至民国时期所建。期纳古建筑群中的7处明代建筑…[详细]
承启楼
  坐落在高头乡高北村西北部。据族谱记载,该楼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而后依次建造第二、三环和第四环,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落成。圆形土楼,坐北朝南,占地5376.17平方米。因夯筑该楼外环土墙时,天公作美,土墙未受雨水淋蚀,故又名“天助楼”。全楼由4圈同心环形建筑组合而成,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内通廊式(见7.a-1图39,40,41,7.a-2照片36,37)。外环为主楼,土木结构,高4层,直径73米。底层墙厚1.5米,四层墙厚0.9米。底层和二层不开窗,底层为厨房,二层为粮仓,三、四层为卧室。每层72开间,含门厅、梯间。除外墙和门厅、梯间的墙体以生土夯…[详细]
织金古建筑群
  织金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织金县。织金古城,山清水秀,溪涧纵横,古迹众多,门类齐全,包括佛寺、道观、文庙、书院、会馆、祠堂、衙署、宝塔、泉井、津梁、古道、民居、店铺、作坊等方方面面,分布在一座座大理石小山上和流经城内的贯城河畔。织金古建筑多为倚崖傍洞或濒水临泉建造的干栏式吊脚楼。大部建于“改土归流”之后,仅从康熙五年(1666)至十年(1671),即建有武庙、文庙、斗姥阁、隆兴寺、东山寺、财神庙、城隍庙、马王庙、黑神庙、炎帝庙、地藏寺等10余座。其后屡有修建,形成现在的“四庵”、“四阁”、“四祠”、“八大庙”。华桥位于城关镇贯城河中段。原名“奢香桥”。始建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清顺治十八年(…[详细]
陈嘉庚创办的校园建筑
  陈嘉庚创办的校园建筑群分为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两片。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陈嘉庚出生于厦门集美,17岁随父亲到新加坡学习经商,先后从事米业、黄梨及橡胶业经营,因其勤奋刻苦、经营有方,经过20多年苦心经营,便发展成南洋各埠声名显赫的大实业家。1893年陈嘉庚第一次回故乡,即出资2000元开办“惕斋学塾”,这是陈嘉庚捐资兴学的开端。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陈嘉庚怀抱“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爱国信念,于1912年回到家乡开始其兴学报国艰难历程。1913年,陈嘉庚在集美大社填塘造地,建起第一批校舍,创办了集美小学。从1916年至1927年十余年间,陈嘉庚的实业得到巨大发展,也为学校建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