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袁寨古民居
  袁寨古民居清同治二年(1863年)始建,民国初年告竣,历时60余年。它自东而西依次建筑东组院落、中组院落和西组院落。每组院落各三进院。东组院落有5个天井院,中组院落有3个天井院,西组院落有9个天井院,整体建筑群由17个天井院落组成。它们共占地面积50余亩,住宅楼瓦房计66座(266间)。由于1976年前,拆墙寨修项沈公路,拆楼瓦房改造项城县粮库。现保存住宅楼房有13座,计72间。现在,袁寨古民居和袁世凯行宫,以“袁寨古民居”的名义晋身第七批“国保”。…[详细]
蔚州释迦寺(蔚县博物馆)
  释迦寺位于河北省蔚县城南关西侧,建于元代(1271年-1368年)和明代(1368年-1644年)。河北蔚县释迦寺位于蔚县城南关,俗称卧佛寺。释迦寺殿宇规模宏伟,寺中有天王殿、中殿、卧佛殿等。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省古建筑研究所等单位考证,均认为释迦寺中殿具有元代的建筑特点。中殿面宽3间,建筑形式为单檐歇山布瓦顶。建筑面积为141.05平方米,屋顶相当平缓、檐头和4个翼角都翘起,从侧面看更为明显,此殿的出檐为1.5米,-檐下斗拱比例和造型都处理得非常巧妙,使中殿更加庄重肃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寺院主要建筑大部分都分布在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卧佛殿,另有东西配殿和部分禅房…[详细]
敏竹林寺(敏珠林寺)
  敏竹林寺是西藏的第一座佛学院,是西藏喇嘛的高等学府,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敏珠林敏竹林寺是西藏的第一座佛学院,位于扎囊县扎其乡塔巴林村群山环抱的一条山谷里。敏珠林敏竹林寺坐西朝东,正前方是开阔的山谷,视野开阔,山清青水秀。寺内的主要建筑为祖拉康,共分三层,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各设拉康,内设有大小铜塔10座。敏珠林敏竹林寺主要以父子或翁婿为传承,不完全限定血统关系,是藏传佛教宁玛派重要的分支之一,对藏传佛教中宁玛派的兴盛、发展、衰落、及其传承教义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敏竹林寺的僧人不仅学习佛法,还学习文化、医学、天文、历算等知识,是享誉全藏的佛学院,并负责编写修订《-年表》发往整个藏区。敏珠林敏竹…[详细]
北京历代帝王庙博物馆
  历代帝王庙俗称帝王庙,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其政治地位与太庙和孔庙相齐,合称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庙宇。封建统治者自古以来就有祭祀祖先的习惯,三皇一直被视为中国人的祖先,为历代帝王所景仰;而先代帝王,则是后代借鉴和效法的榜样,所以也要祭祀。最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确定祭祀的帝王是18位,清朝顺治皇帝定都北京后定为25位。康、雍、乾三代皇帝对历代帝王庙都非常重视。康熙曾经留下谕旨:除了因无道被杀和-之君外,所有曾经在位的历代皇帝,庙中均应为其立牌位。乾隆皇帝更是提出了“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把庙中没有涉及的朝代,也选出皇帝入祀。乾隆几经调整,…[详细]
鱼山曹植墓
  鱼山曹植墓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鱼山西麓鱼山,又名吾山,距县城19公里,海拔82.1米,因葬曹植而扬名。曹植墓始建于公元233年(魏太和7年),坐落于鱼山西麓,依山营穴,封土为冢,占地1200余亩,东南两侧有黄河和小清河萦绕,合为襟带,隔河群山连绵,攒峰耸翠,仿佛一道天然屏风,北面金堤绵亘,似黄龙静卧,沃野万顷,一抹平川,近看山下房屋鳞次栉比,远看村落星罗棋布,犹如一幅水墨丹青,使人游目寓足,旷然大观。 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学家,才高八斗,七步成章,辞采华茂,骨气奇高,在后世有较大影响,同时期的墓葬在我国发现较少,因此曹植墓对于文学史、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详细]
新乐遗址
  新乐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位于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大街新开河北岸黄土高台之上,1973年首次发掘。这是一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村落遗址,占地面积17.8万平方米,集居地约2.5万平方米。其布局与半坡文化很相似,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测定新乐遗址距今有7200多年的历史。其出土文物相当丰富。出土文物中还有极为珍贵的煤精制品和木雕艺术品。新乐遗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建了新乐遗址博物馆。沈阳出土的骨制品种类繁多,时代较全。其中主要是1978年新乐遗址下层房址出土的骨柄、骨锥为新石器时代骨制品。骨柄长11.2厘米。从侧面观察,很象两片骨板粘合在一起,有一道较明显的合缝,…[详细]
宣化文化古城旅游区
  宣化城北靠泰顶山,南临洋河水,是镶嵌在阴山山脉东段山间盆地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199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享有“京西第一府”的美誉。宣化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夏商时,宣化先后归属冀州、幽州,春秋时为燕国北境。由于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居沟通南北之要冲,故宣化历来是汉族和东胡等少数民族聚集地。战国时燕国大将秦开率兵击破东胡,拓地千余里,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辽西五郡,宣化属上谷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天下分为36郡,宣化仍为上谷郡。明代朱元璋的第十九子朱橞被封宣化,也以封地为名叫做谷王。清道光年间,宣化府在天泰寺街东口建了一座木制单孔布瓦歇山顶的“古上谷郡…[详细]
席力图召
  席力图是蒙古语,意为“首席”或“法座”。席力图召汉名“延寿寺”,为康熙所赐。该召坐落在呼和浩特旧城玉泉区石头巷北端,坐北向南。据史料记载,明万历九年(公元1582年),土默特蒙古部阿勒坦汗死后,其子僧格都楞继承了汗位。他执政后,效仿他父亲的作法,决定邀请三世0索南坚措到内蒙古右翼各部传播宗教。三世0接受了他的邀请。为了迎接索南坚措三世0的到来,僧格都楞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5年)为他建立了这座小-庙--席力图召。后在清康熙、雍正、咸丰和光绪年间,经不断扩建和修缮,成为呼和浩特地区规模最大的-教寺院,并掌握着这个地区的黄教大权。召庙建筑宏敞,风格独具.虽经四百年风雨和-,仍保留较完整。世0来到…[详细]
张澜纪念馆
  张澜纪念馆原名“三圣宫”庙堂,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年),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作了第三次恢复性维修。1938年秋,周恩来同志在重庆约见张澜先生,建议他以民主人士身份在家乡办一所“富有革命朝气,具有民主气息”的学校,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有用的人。为此张澜选址于该处,创办了南充私立建华中学,这里后来成为川北地下党活动的重要场所,并培养了大批的地下党员和革命志士。为了纪念和缅怀先生的历史功绩,1985年原南充市人民政府(今顺庆区)在建华中学旧居内设立张澜纪念室,由-同志亲笔题写了馆名,并于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4月张澜纪念室更名为张澜纪念馆。旧居为清代四合院式木结构古建筑,总占地…[详细]
高邮镇国寺塔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镇国寺塔宋、明高邮市城西运河中在古老的运河上,船只南来北往。当高邮城才隐约可见的时候,远远就能看到一座方形的宝塔巍然矗立在运河当中,这就是被古建筑家们称道的“南方大雁塔”——镇国寺塔。镇国寺塔是唐代僖宗(874~888)年间新建。僖宗李儇有个弟弟,大概是看破红尘了吧,走出宫廷,剃发为僧。他到处周游,遍访名刹。一日行脚到高邮,见西门内城角有一块平坦的旷地,原是建太平仓(即义仓,谷贱时加价收进,以免伤农:谷贵则减价出售,以利贫民)的地基,环境幽静而美丽。这里西倚平津堰,一堤烟柳,郁郁葱葱,运河流水汩汩,珠湖雪浪滔滔,身临其境,俗念尘思,顿然消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