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第一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移动版]
21、
释迦文佛塔
[
福建省
莆田市
城厢区
]
释迦文佛塔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南广化寺的东侧。释迦文佛塔始建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以前。塔为石构的仿木楼阁式建筑,通高36米,平面呈八角形,共五层,造型古朴庄重、结构玲珑精致。须弥座的束腰部分浮雕有狮子滚珠和牡丹的图案,转角处浮雕有侏儒形象。塔第一层的东西两面开门,其余各面设有佛龛,门龛的两旁浮雕有罗汉人物像,各具神态,造型生动。回廊的阑板上浮雕海水卷云纹样。第二层至第五层,其中四面开门,四面…
[详细]
22、
六胜塔
[
福建省
泉州市
石狮市
]
六胜塔位于石狮市石湖村钗山上,六胜塔是八角五层塔心柱仿木楼台阁式花岗岩石结构,为北宋政和年间僧人募资建造,元代重修,六胜塔是海船进出泉州湾的重要航标。<史载,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1117年),高僧祖慧、宋什等通过募捐建六胜塔于山坳,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27年),该塔被元军毁坏。根据民间传说,1276年,南宋端宗赵昰被拥于福州,受元军所逼,--闽南,又为蒲寿庚所阻,进泉州城未遂,一度避居…
[详细]
23、
石狮姑嫂塔
AAA
[
福建省
泉州市
石狮市
]
姑嫂塔(又称万寿塔、关锁塔)位于石狮市东南宝盖山上,姑嫂塔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姑嫂塔是古代泉州海上交通的导航标志,“关锁烟霞”为泉州一大胜景,姑嫂塔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姑嫂塔,又称“关锁塔”或“万寿塔”,它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公元1131-1162年,迄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它背靠泉州湾,面临台湾海峡,有镇南疆而控东溟之势。《泉州府志》上称它“关锁水口镇塔也,高出云表,登之可望商舶来往”,可见…
[详细]
24、
古田吉祥寺塔
[
福建省
宁德市
古田县
]
位居福建十大名塔之一的古田吉祥寺塔原在旧城吉祥寺门前,1958年因建古田溪水电站蓄水库,按原形迁建于新城松台狮公山。该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元大德和明成化年间两度重修。后因雷霆震撼,塔身欹斜,民国24年雪峰寺主持圆瑛法师捐募重修。塔为实心石构,通高25米,基宽7.7米,八角9层楼阁式须弥卒底,基层八角雕有八尊武神,2-9层第层八面均设佛龛,内雕座佛,佛龛两边石雕各种花草鱼虫,飞禽走兽,造型淳厚古…
[详细]
25、
千佛陶塔
[
福建省
福州市
晋安区
]
介 绍 陶塔位于涌泉寺门前两侧。该对陶瓷千佛塔,高6.83米,于1972年从福州南郊龙瑞寺移来,用作镇寺之宝。它是宋元丰五年(1082年)用陶土分层烧造,然后拼合累叠而成的。此类以陶烧造的宝塔,在国内十分罕见。 该对陶塔,东边的称“庄严劫千佛宝塔”,西边的称“贤劫千佛宝塔”。两塔形式相同,均为八角九层,每座塔壁均贴有雕塑佛像1078尊,八角塔檐上有四方佛72尊,悬挂陶制塔铃72枚。石砌塔座刻有…
[详细]
26、
圣寿宝塔
[
福建省
福州市
长乐区
]
圣寿宝塔位于福建省长乐市吴航镇南山。塔由华恩(柴桑)人林昂舍钱,法涧寺僧景休募众缘建造。宋绍圣三年(1096)始建,政和七年(1117)十月二十三日竣工。永乐十一年(1413年)三宝太监郑和航海驻舟师于长乐,助寺修葺,题额“三峰寺塔”。后寺废塔存。塔为八角七层仿楼阁式塔,高27.4米,石结构。一层塔壁饰有佛教故事精美浮雕,是研究宋代建筑石雕艺术的珍贵实物。塔身中空,内有石阶可盘旋登塔顶。二至七层各…
[详细]
27、
婆罗门佛塔
[
福建省
厦门市
同安区
]
婆罗门佛塔一座坐落在厦门市同安区大同镇大轮山梵天寺内的钟楼北侧,一座在梅山寺,照片所示为梅山寺婆罗门佛塔,原在同安区西安桥头,为西安桥的附属建筑物,放又名西安桥塔。据《同安县志》记载,北宋元祐年间(公元1086年-1094年)同安县人许宜、释宗定建西安桥,并镇以石塔4座,桥头桥尾各两座。1957年根据郑振铎建议,迁至现址保护,现存3座(1座残缺)。佛塔为石构实心,高4.68米,3层方形,塔座及塔身…
[详细]
28、
瑞云塔
[
福建省
福州市
福清市
]
瑞云塔位于福清市融城东南龙首桥头,由叶向高之子、符丞叶成学与知县凌汉聊募捐鸠工,名匠李邦达负责设计施工,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兴建,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竣工。传说卜基之日,五色云自太保山来覆其上,烂漫辉映,故塔成后名为瑞云塔。塔高34.6米,花岗石材质,仿木结构阁式,七层八角。塔座周长二十四米,塔基由八块青石围成,状似八条案几脚,承托着角形的莲花座。座上依次以长短不一的八块一组青石叠加…
[详细]
29、
黄道周讲学处
[
福建省
漳州市
漳浦县
]
黄道周讲学处,位于漳浦县城东郊石斋村前,为黄道周的故居和讲学处,称东皋书舍,崇祯十七年,明亡,修建并改名“明诚堂”以明志,1646年黄道周殉国,南明隆武帝赐表“文明书院”。黄道周(1585-1646)是明清交替之际一位集易学家、理学家和书画家于一身的理学大师。他曾先后在福州、余杭大涤山和漳浦等地讲学,四方学者云集。漳州境内黄道周讲学处位于漳浦县绥安镇石斋村,原名东皋书舍,又名明诚堂、文明书院,始建…
[详细]
30、
莆田木兰陂
AAA
[
福建省
莆田市
城厢区
]
木兰陂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南5公里的陂头村木兰山下。木兰陂是中国古代大型的水利工程之一,陂首是堰闸式的滚水坝,长219.3米,高7.5米,分32孔闸门,建有33座陂墩。陂首的南北两端有两条共长500米的护陂石堤。陂内的溪水分别经过陂首南北端的“回澜桥闸”和“万金陡门”注入总长约120公里的大小沟渠,灌溉莆田的南、北洋平原,最后由沿线300多处泄涝,陡门和涵洞汇入兴化湾。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长…
[详细]
31、
仙字潭摩崖石刻
[
福建省
漳州市
华安县
]
仙字潭摩崖石刻 位于漳州城西北30公里处华安县沙建镇九龙江支流汰溪中游。这里山峦连绵起伏,溪水折曲成潭。北岸临水悬崖的峭壁上,遗存着许多古石刻,除“营头至九龙山南安县界”一处为汉字外,其余都是离奇古怪的纹样。纹样有大至长0.74米、宽0.35米的,有小至长0.15米、宽0.09米的,形状各异,共50多个,占位长30余米,像是字,又像画,还似符号,神秘深奥,人莫能识,于是讹传为神仙所书,故名“仙字”…
[详细]
32、
乌石山、于山摩崖石刻及造像
[
福建省
福州市
鼓楼区
]
乌石山、于山摩崖石刻及造像乌石山崖石嵯峨,挺拔竞秀,有题刻二百余处,遍布全山,书法精美,富诗情画意。以石林园、道山亭、霹雳岩、邻霄台、清泠台、天秀峰,天香台等处比较密集。有唐李阳冰的篆书,宋程师孟、陈襄、李纲、朱熹、梁克家等人的题刻80多处,篆、隶、草、行、楷俱全,还有蒙文书刻。尤以李阳冰的《般若台记》为最著,全刻高5米,宽2米,字径0.5米,全文24个篆字:“般若台,大唐大历七年著作郎兼监察御史…
[详细]
33、
九日山摩崖石刻
[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
九日山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南安县丰州镇。九日山以风景秀美、古迹众多而闻名于世,山高80余米,有东、西、北三峰环拱,现存主要胜迹有八戒石、翻经石、高士峰、老佛岩、姜相峰、姜相墓、陀罗尼经幢等九日山最突出和最珍贵的是摩崖石刻,在东西两峰的摩崖上,有宋至清的题刻75段,其中有反映海外交通的13方祈风石刻,记载了从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至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泉州郡守偕市舶-为“番船”祈风,预祝一帆…
[详细]
34、
鼓山摩崖石刻
[
福建省
福州市
晋安区
]
•鼓山名胜之一,各种石刻,更有朱熹手迹。摩崖石刻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境内,也是鼓山名胜之一。据记载,鼓山摩崖题刻共有180处,估计全山石刻不下300多处,其中著名的有喝水岩下石壁上刻的“寿”字,字径为4米,为南宋著名大书法家朱熹所书。纵观鼓山刻石,上起北宋,下迄清代以至当代,前后延续近千年,内容丰富,字体篆、隶、行草、楷俱全,堪称福州碑林,对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有重要参考价值。自宋以来,名…
[详细]
35、
闽王庙附属碑刻
[
福建省
福州市
鼓楼区
]
闽王庙附属碑刻(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庆城路闽王庙内,唐天佑三年(906年),哀帝李柷敕刻。庙原为唐末五代闽王王审知宅第,五代晋开运三年(946年)改为庙祀。碑以黑色页岩为料,高5米,宽1.87米,厚0.29米,置于花岗岩覆莲基座上,礼部侍郎于兢撰文,将士郎王倜书。碑文记述王审知家世及其治闽期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功绩,对研究唐末五代史和书法艺术有重要参考价值。庙…
[详细]
36、
南剑州重建州学记碑
[
福建省
南平市
延平区
]
南剑州州学始建于宋天圣三年(1025),元佑年间(1086—1094)郡守王汝舟加以扩建。建炎四年毁于战火,绍兴二年(1132)郡守刘子翼徙建于郡西龙津馆,绍兴十五年郡守路采迁回旧所重建,于绍兴十七年夏落成,七月十六日撰成《南剑州重建州学记》,张致远撰文,张致远,沙县人,宣和三年进士,历任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给事中等职。罗荐可书写,陈师孟(南剑州州学教授)立石。《南剑州重建州学记》碑为石龟驮青石…
[详细]
37、
《天妃灵应之记》碑
[
福建省
福州市
长乐区
]
《天妃灵应之记》碑,又称《天妃之神灵应记》碑,俗称“郑和碑”。大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正使太监郑和、王景弘和副使太监李兴、朱良等人在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夕,寄泊福建长乐以等候季风开洋,在重修长乐南山的天妃行宫、三峰塔寺并新建三清宝殿之后,镌嵌《天妃灵应之记》碑于南山宫殿中。碑以黑色页岩为料,高1.62米,宽0.78米,厚0.16米。碑额书有小篆“天妃灵应之记”六字,其中二字残损。字框的上端及两…
[详细]
38、
老君岩造像(老子塑像)
[
福建省
泉州市
丰泽区
]
我国现存最大的宋代道教石雕老君像,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闽海蓬莱意境区内的羽仙岩下。1988年月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子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思想家。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车曰聃。他的籍里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道教尊他为教主,奉承《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老子的哲学思想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影响十分深远。老君造像雕于宋代,据《泉州府志》…
[详细]
39、
草庵石刻(泉州草庵)
[
福建省
泉州市
晋江市
]
草庵石刻位于中国东南部福建省的晋江市,石刻主要雕凿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好的摩尼教遗址。草庵始建于宋代,元代时进行了改建,它面阔3间,单檐歇山顶。庵内依崖壁凿成圆形佛龛,并利用岩石的天然色彩浮雕成摩尼光佛。佛像高约1.5米,宽约0.8米,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相貌庄严,身体四周还镌刻有佛光四身的纹饰,雕工精致,风格独特。这尊摩尼光佛像是中国仅存完整的摩尼佛石雕像,也是世…
[详细]
40、
桃源宫陀罗尼经幢
[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
]
南安桃源陀罗尼经幢位于南安市丰州镇桃源宫内天井,建于北宋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丰州葛姓夫人陈二十二娘为亡夫祈求冥福而建。经幢为花岗岩石构筑,通高7米,八角七层,分幢座、幢身、幢顶三部分。座上施用八角形水波纹平座,上置覆盆。幢身第一层浮雕双龙戏珠,二、三层浮雕佛像,四层刻“尊胜陀罗尼经咒”,上端横镌“奉为今上皇帝资崇佛幢一座”,六层挑檐翘角,间以仰莲。幢身每面浮雕佛像,神态各异。七层幢身与檐均…
[详细]
[上一页]
[第1页]
[2]
[3]
[最后一页]
重点关注
·
安徽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安徽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安徽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安徽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安徽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安徽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安徽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安徽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第三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五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
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
郑州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
郑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
郑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
西安市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2020年“与爱同行惠游湖北”优质服务景区
·
2020年“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最具人气景区
·
青海省首批省级生态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