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旅游

云南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期纳古建筑群
  期纳古建筑群分布于清水、街西、文凤3个村委会,其中以清水最多。古建筑群分别由清水瑞光寺、黄家宗祠、阮家大院、阮家宗祠、阮家佛堂、袁家宗祠、东岳庙、街西宝月寺、文凤果园何家大院9处文物建筑及附属物组成,总建筑面积大约4600平方米。建筑群中东岳庙、瑞光寺为集体所有,其余建筑均为私人所有。用途为宗教场所、办公用房、私人住房。期纳古建筑群中,瑞光寺、宝月寺、黄家宗祠、阮家大院、阮家宗祠、阮家佛堂、袁家宗…[详细]
天峰山古建筑群
  天峰山峰顶有以老君殿为主的道教建筑群,是祥云乃至滇西重要的道教胜地。自明朝以来,山中陆续建造得老君殿、灵官殿、观音殿、药王殿、玉皇阁、士主庙、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功德坊、左右厢房等建筑物,经历代整修与维护,大多保存完好,工艺颇多不凡,老君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单檐歇山顶的木结构建筑,前檐柱为一对双龙抱柱,殿前高悬“道德五千”巨匾,正堂供祀太上老君;下层为长方形的歇山顶,上层为八角攒尖顶,无斗拱…[详细]
易门龙泉寺
  易门龙泉寺 明清 易门县龙泉公园,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现存为民国十四年(1925年)所建,由前殿、天井、台阶、左右厢房和大殿组成,占地面积1433平方米。大殿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建筑,面阔三开间。前殿为重檐歇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三层楼房,面阔七开间,较集中反映了滇中地区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详细]
海口川字闸
  川字闸原名屡丰间,,又名白鹤梁。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是一座以闸为主桥闸结合的多孔石拱桥。闸分为三,分跨于被大小中滩分隔形成的海口河三股河道之上,故通称川字闸。海口河是滇池唯一出水河道,有滇池袁钥之称。为了排水通畅,自元代平章政事赡思丁,赛典未委派巡行劝农使张立道负责疏浚海口河开始,每隔数十年,官府就要征调劳力,大规模疏浚海口河。川字闸(屡丰闸)建成以前,每当大规模疏浚,人们均先筑坝…[详细]
大桥村安顺桥
  大桥村安顺桥位于汤丹镇大桥村,年代为清代。为昆明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宜良文庙
  宜良文庙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四年后(1513)迁建于城内守御所之右。清乾隆五十年(1785)知县李淳以“历来建树取向阳,学宫面北笑宜良”为由,迁建于县城西北角,是为现宜良文庙。宜良文庙座北朝南,沿南北中轴线建有大同门、状元桥、泮池、文明坊、棂星门、大成门、月台、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文庙占地26000余平方米,东西对称,布局严谨,形成了三路四进的建筑格局。集殿、阁、堂、祠、照壁、石牌坊…[详细]
八街文庙建筑群
  八街文庙位于八街街道西隅。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建。民国年间,曾为八街小学、景秀中学校址。1950年以后,文庙又作为义八区解放委员会及原安宁县第一区人民政府的驻地。八街文庙坐西向东,原大门朝北,名“大迎门”,门内有泮池。今大门和泮池已无存,仅残存原大门两侧的一对石刻楹联。联云:“水暖春池龙门鲤跃,风生月窟桂院飘香。”落款为“邑人仙舟再笔”。八街文庙现存牌楼、中殿、大成殿及南北厢房等建筑,占地…[详细]
会泽文庙
  会泽文庙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堂琅社区灵璧路会泽县第一中学校内。建筑群坐南向北,原建筑沿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排列有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大成殿前两侧有东、西两庑,棂星门前东面有名宦祠、西面有乡贤祠。文庙建筑群中轴线以东,依次建有大门、明伦堂、仪门及学署(黉学);以西,依次建有照壁、大门、魁星阁、文昌阁、圣父阁。20世纪70年代“文革-”中,文庙历经数次浩劫,大部分建筑被拆毁。现存建…[详细]
白雾三圣宫
  俗称白雾文庙,位于会泽县娜姑镇白雾街中段。建筑临街而建,坐东北向西南,沿中轴线依次由门楼、魁楼、东西耳房、东西厢房、大殿、东西配殿,石狮、碑刻等组成建筑群。总分布面积1991.4平方米,占地面积1550.35平方米。建筑群为三进院落,布局严谨,间隔合理,错落有致。因大殿内原供奉关公、文昌帝君塑像及孔子牌位,故名三圣宫。门楼,单檐硬山顶抬梁式土木结构建筑。3开间,通面阔12.7米、进深10.5米。前…[详细]
钟屏街火神庙
  钟屏街火神庙位于会泽县金钟街道金钟社区第六村民小组内(钟屏路483号)。建筑坐南向北,由前殿、东西厢房、后殿及水井组成,占地面积1277.2平方米。前殿,单檐歇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3开间,通面阔12.9米,进深7米。东西厢房,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5开间,通面阔21.6米、进深5.4、出廊1.3米。后殿,单檐歇山顶穿斗式土木结构建筑。3开间,通面阔12.5米、进深11.75米。墙头置砖雕装饰,…[详细]
钟灵书院
  钟灵书院位于县城东南15公里的马街镇集市东面,现为马街小学校址。据《钟灵书院碑记》载:始建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六月,光绪六月(1880年)绅首杨秉仁、王万清等联合众村重修,名钟灵书院。光绪末年改为两等小学堂,民国初年改为马街小学,取名萃山中学。钟灵书院座南向北,现存照壁一道,长27米,宽1.02米,高约6米,在照壁后26米处有清式七层斗拱建筑的山门一座,山门与其后面的讲堂、上堂及耳房、厢房浑…[详细]
三台洞古建筑群
  三台洞古建筑群位于宣威市西泽乡西泽村委会黄家台子村回龙山东南面。建筑坐西北向东南,依石灰石山岩用铁链将木柱固定于岩石之上,分别由玉皇阁、文阁、武阁组成建筑群。因回龙山东麓岩壁有5个天然石洞,纵横均分为3层,当地群众依洞就岩建立寺庙,故称“三台洞”。玉皇阁,位于三台洞古建筑群中部,五重檐攒尖顶楼阁式石木结构。通高5层,28.3米。底层为斋房,10开间,通面阔27.5米,与武阁通连;二层为大雄宝殿,3…[详细]
玉溪红塔
  红塔山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东南2千米的文笔山上。该塔原为白塔,始建于元代,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重建。塔身用青石支砌,内填土,为密檐式结构七方八级实心塔。塔高35米,0式的逐级往上收缩,西面五、六、七级各有一佛龛,每龛内置有铜佛像1尊。“白塔夕照”成为新兴一景。1958年塔顶置一五角红星,以紫土涂红塔身,并将宝鼎、铜佛拆除。从此,白塔改为红塔,山亦称红塔山。其景亦由“红塔朝晖”所取代。红塔山…[详细]
四街常氏祠堂
  四街常氏祠堂(常氏先祠)位于玉溪市通海县四街镇四街村。据考证,该祠堂为明朝开国元勋、开平王常遇春的直系后裔流落云南河西(今通海)后,为纪念先祖集资建盖。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经过历代修葺扩建,最终形成云南省内一座规模较大、规格较高(具有太庙结构)的宗祠群体建筑。祠堂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坐落西北面朝东南,传统土木结构,呈长方形一进三院封闭式庭院布局。由大殿、中殿、前殿、大门和左右两…[详细]
金甲阁
  金甲阁位于县城西两公里的早街村,从213道旁经过。它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1991年,江川县人民政府拨专款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使金甲阁保持清代建筑风格,屋檐下斗拱承梁雕刻得玲珑剔透,别具一格。金甲阁总高20.5米,占地86平方米,阁分三层,由台基和主体建筑两部分组成。金甲阁是江川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较好,其清代的建筑风格,设计规划、建筑工艺、用材选料。…[详细]
老营李将军府
  老营李将军府(原称老营李家大院,包含老营原乡政府、李德民和李俊民院)位于隆阳区瓦窑镇老营村委会。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5亩,三进七院,现存建筑共计20余幢93间房屋,除两院为独立的四合院外,其余五院均 为屋宇相连,互相串通的院落建筑群。建筑风格具有清代汉式豪宅的特点,整体布局工整,建筑结构稳定,雕饰精美,为隆阳区现存规模较大的清代民居建筑群。…[详细]
望海楼(恩波楼)
  望海楼位于昭通城南郊凤凰山脚下,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恩安县知县沈生遴建。1983年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咸丰年间,望海楼毁于兵燹。光绪年间,邑绅杨履乾倡议并筹资重建。楼门题写楹联:“万千气象满垌野,杨柳楼台接凤凰。”2010年再次修缮完工后,“昭阳八景”之一的“恩波蜃影”再次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市民的面前。此楼又名恩波楼,由来是为了感恩当时在位的皇帝其天恩浩荡而建设的,彰显当代皇帝恩…[详细]
丽江束河龙泉寺(三圣宫)
  龙泉寺也叫三圣宫,因寺旁有龙泉湖而得名,由明代土司木东建于隆庆年间,1983年重修。寺庙为四合院式小院,北面为主殿,里面供奉龙王。西殿供奉观音,南楼供奉皮匠祖师孙膑,东楼楼基直接入水,三面都有回廊,供游人凭栏远眺。古时一些文人墨客常在月明之夜来此登高赏月,后来便有了“龙门望月”之说。这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小院,北面是主殿,虽不高大,但建筑结构匀称和谐,四角房檐高桃,斗拱结构,额坊梁柱饰以各种鸟兽浮雕,…[详细]
洛克故居
  •参观探险家洛克的故居和遗物,感受百年前洛克对丽江的热爱。景点介绍洛克故居位于玉龙雪山南麓的雪嵩村,是著名美国探险家洛克当年在丽江的居所,这里有关于洛克百年前在丽江生活留下的遗迹展览,可以了解当年探险家对丽江的热爱和百年前的丽江风情。约瑟夫洛克是著名的美籍奥地利探险家,1922年,他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撰稿人、探险家身份从泰缅边境进入云南考察,辗转到达丽江后,因为对这里的热爱住下了…[详细]
永宁土司衙署
  永宁土司衙署:永宁土司制度始设于元朝,历经元、明、清、中华人民共和国,至1956年民主改革废除土司制度为止,世袭土司27代,历时800多年。土司衙署原为多功能建筑群,后大部份被毁,仅存一内院,属清代建筑,为土木结构瓦屋面两层楼四合院,外墙内木,建筑风格独特,门窗雕刻精细,构思独特,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内设有--卧室、经堂。2012年公布为第七批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