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禹州市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2]

禹州市各乡镇街道地名由来[2]

16、鸠山镇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 因境内鸠山得名。
  鸠山镇位于禹州市西部山区,东与文殊、方山镇搭界,南与磨街乡毗邻,西部、北部与汝州市、登封市接壤。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132个自然村,24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085人。鸠山乡地处禹西深山区,旅游资源丰富,境内山峦叠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位于鸠山乡西北部与汝州市、登封市交界处的大鸿寨山海拔1150米,为许昌市第一高峰。涌泉河发源于大鸿寨山东麓,贯穿鸠山乡东西,辖区内流程十多公里,……[详细]
  明末,范姓在坡地上建村,取名范坡。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 筑寨,又名范坡寨。 [详细]
  濂河穿村通过,始名郭濂。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 筑寨,引濂河水入寨濠。后演称郭连。 [详细]
  明初朱姓建村,村东有一白衣阁,得名朱阁。 [详细]
  镇中有一口浅水泉井,取名浅井,镇以井名。 [详细]
  明代,朱棣侍讲学士方孝儒不肯为燕王起草登基诏书,遭灭十族之祸,其后人逃此定居,在岗上建村,取名方家岗。后方家三支分居三处,叫东庄、南寨、北寨,统称方岗。 [详细]
  古名花池头,清康熙年间,在街南深沟上建一石桥,桥砌有一块花石头,村得名花石头,简称花石。 [详细]
  初名韩里,汉代,因张良先祖五世为韩相,改名张得,明代易名彰德店。清咸丰七年(1857年)筑寨,名中和寨。又名张得镇。1948 年后称张得。 [详细]
  春秋时,周敬王大夫苌弘居此处,建村后取名苌弘街,后称为苌庄街。 [详细]
  据清乾隆《禹州志》载:“吕不韦故里在城南大吕镇。”吕氏一 些家族后裔东迁 3 里建村名小吕。因辖区有小吕村而得名。 [详细]
  相传从前,附近山上产优质砂石、锻制石磨、石碾而驰名远近,往来购买者甚多,形成街市,始名磨山街,后简称磨街。 [详细]
  据史志记载,古时,此地为“北宋时山货下船处”,原名为山货厂,后简称山货。 [详细]
说明:数据源自网络,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见,欢迎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