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垒”,清代又写作“穆垒”,系匈奴语“蒲类”的转音;汉代巴里坤湖称“蒲类海”,在其东;唐代庭州蒲类县在其西;但均相距不是很远,木垒恰在其中,地名源于古代民族语是可能的,有待考证。一说系蒙古语“马”、“大草原”或“弯曲的河流”之意。据《新疆博闻录》一书中“新疆地名的含义”一章认为:木垒,蒙古语,意为河湾(但欠考究论述)。 [详细] |
来自蒙古语,有“银灰色的草原”之意。 [详细] |
地名源于博尔塔拉河名。博尔塔拉,为蒙古语,意为“银色的草原”。 [详细] |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哈(哈萨克斯坦)界山阿拉套山和塔城巴尔鲁克山之间。故名。“阿拉”,突厥语音译,意为“花木、杂色木”。 [详细] |
精河县位于新疆西北部,天山支脉婆罗科努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东邻乌苏市,西邻博乐市,南邻尼勒克县、伊宁县,北邻托里县。全县总面积11189.15平方千米,总人口128833人(2003年)。有汉、维吾尔、哈萨克、蒙古、回等26个民族。县人民政府驻精河镇。邮编:833300 代码:652722 区号:0909 拼音:JingheXian【行政区划】精河县辖2个镇、3个乡:精河镇、大河沿子镇、……[详细] |
系蒙古语“阿日相”的意译,因县多温泉,故名。又名博格达尔,蒙古语,意为"神山的背后"。 [详细] |
来自蒙古语,“富饶的河流”或“富饶的流域”的意思。 [详细] |
来自维语,有“眺望”、“张望”的意思。 [详细] |
“轮台”维吾尔语“雕鹰”之意。轮台县取汉轮台旧名,维吾尔语称“布吉尔”,布吉尔为十突厥语意为“肾脏”。 [详细] |
尉犁又名“罗布淖尔”,源于“罗布泊”而得名,意为“水草丰腴的湖泊”。 [详细] |
“若羌”之含义,据中国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的《罗布淖尔考古记》之说,“婼羌”是部落名称,“羌”是族名,“婼羌”是由古代羌人的一个部落名称而形成的地名。 [详细] |
且末译成汉语即为河边的城市之意。且末县即西汉的且末国所在地。且末一名最早出现在《汉书》里,为“沮末国",《三国志》写作“且志”,隋代为且末郡,唐代为播仙镇(“车尔臣”为“走马川”),元代称“阇里辉”,明代称“扯力昌”(车尔臣)。清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后称卡墙(于田县一巡检)。民国3年改为且末二等县。 [详细] |
焉耆国在《汉书·西域传》、《晋书》等多部史料中都有记载,秦汉时期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公元前53年西汉在焉耆屯田,北魏时在焉耆设镇。唐代在焉耆设立都督府,清代在焉耆设立厅、府,管辖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所属各县市。新中国成立初期,焉耆曾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 1954年3月成立焉耆回族自治县。 [详细] |
1939年设和通县,同年8月改为和靖县,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改和靖县为和静县。是世界上与周边接壤县市最多的县(创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详细] |
名称来源于和硕特蒙古,和硕县: 蒙古和硕特部落名,又名特吾里克(蒙古语,意为兔尔条,地多此灌木,故名)。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