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池由来,缘于北距黄花岭,皆重峦叠嶂,迂岭而下,约三十里,地少平,有水一泓,来无源,去无迹,旱不涸,涝不溢,名曰神池。又一说,相传古时有一女子,无婚而生双龙,龙子腾空而去,龙母亦不见,但见其羊水渐涨,遂成西海子,亦即神池由来。 [详细] |
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建五寨城堡,以堡辖东西南北中五大堡寨得名。清雍正三年(1725年)置五寨县。 [详细] |
北魏为秀容郡地,因境内有岢岚山而得名岚州。隋大业三年(607年)置岢岚镇。唐永淳二年(683年)改为岢岚州;长安三年(703年)置岚谷县,属岚州;五代因袭前制,仍名岚谷县。宋于岚谷县置岢岚军。金废军,升岚谷县为岢岚州。元废。明洪武八年(1375年)置岢岚县后复岢岚州。民国元年复称岢岚县。 [详细] |
因地处黄河曲折之处取“黄河千里一曲”之义而得名。战国属赵。汉为西河郡宣武县地。西晋属羌胡。唐为宜芳县地。五代北汉置雄勇镇,属岚州。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建火山军,治平四年(1067年)置火山县,属代州。金贞元元年(1153年)置河曲县,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为火山州;后更名隩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置河曲县,隶属太原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隶保德州。 [详细] |
宋淳化四年置定羌军。景德元年改为保德军,取“民保于城,城保于德”之义。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置保德县。 [详细] |
五代北汉天会元年于韩光岭始筑寨,其地东仰西伏,如人首之偏隆,故名偏头寨。元大德三年(1299年)升寨为关。清雍正三年(1725年)设偏关县。 [详细] |
隋开皇十八年 (598) 北绛县改设翼城县,因县东古翼城为名,据清雍正《山西通志》:旧治在翔皋山下,以山形如鸟舒翼,故名。 [详细] |
隋末杨县改设洪洞县,因县北故洪洞镇为名;另据《山西省通志》:县北五里有洪崖古洞,县以洞名;又说因为此地靠近汾河,形容波涛澎湃得名,洪是大水,洞是疾流;又说因县北之洪洞岭得名。 [详细] |
北魏建义元年(528)禽昌县置安泽县,以地处安吉岭和泽泉之间得名;隋大业二年(606)更名岳阳县,因其在霍太山(太岳山)之南得名,1914年6月因同名而改现名。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