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县境东部,东接甘肃省临夏市,距县府驻地20千米。人口1.8万,以撒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1%。面积154.3平方千米。行政区划辖白庄、上白庄、下白庄、塘乐尕、上张尕、下张尕、立庄、上拉边、下拉边、扎木、昌克、团结、山根、乙日亥、朱格、米牙亥、条井、上科哇、下科哇、苏乎沙、麻日、牙日、格达、来塘、吾科、江布日、强宁27个村委会。历史沿革解放前为崖曼乡辖地,1950年设白庄乡,1956年将崖曼、胜……[详细] |
街子镇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驻地6千米。人口1.5万,以撒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7%。面积62.1平方千米。辖三兰巴海、托隆都、团结、三立房、羊苦浪、洋巴扎、上房、沈家、马家、孟达山、波拉海、果哈拉、果什滩、波立吉、古及来、塘坊、苏哇什、吾土贝那亥、牙木曲乎19个村委会。解放前为第一区辖地,1950年设街子乡,1958年与文都乡合并成立永丰公社,1966年改为街子公社,1984年复设街子乡。.……[详细] |
浩门镇位于县境南部,大通河北岸,县府驻地。人口1.2万,以汉族为主,还有回、藏、蒙古等民族。面积0.3万平方千米。辖一、二、三、四4个居委会和北关、西关、南关、团结、圪达、头塘、煤窑沟、小沙沟、二道崖湾9个村委会。民国廿五年(1936年)为第一区辖镇,1948年改为浩门乡,1949年设浩门市,1951年与屡丰乡合并为浩门乡,1954年改称城关乡,1956年改为浩门镇,1958年并入红旗公社,196……[详细] |
青石咀镇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20千米。人口1.2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0%,还有汉、蒙古、土等民族。面积278平方千米。辖红山嘴、红牙合、青石咀、黑石头、上吊沟、下吊沟、德庆营、上铁迈、尕大滩、石头沟10个村委会。民国廿八年(1939年)属二区辖丰聚乡,1949年沿旧制仍属丰聚乡,1958年并入长风公社,1961年分设青石咀公社,1984年改为青石咀镇。.……[详细] |
八宝乡位于县境中部,北与甘肃省接壤。县府驻地。人口1.2万,以回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1.5%。面积802平方千米。辖东村、西村、东索台、白扬沟、卡力岗、拉洞、拉洞台、高楞、营盘台、下庄、冰沟、黄藏寺、麻拉河、白土垭豁、宝瓶河15个村委会和县城1个居委会。1952年建八宝乡,1957年改为八宝回族乡,1958年改为八宝公社,1984年改为八宝乡。.……[详细] |
默勒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102千米。人口0.2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4%,还有回族、藏族等。总面积0.1万平方千米。辖瓦日朵、才什土、老日根3个牧委会。1952年建默勒乡,1953年改设默勒蒙族自治区,1956年改为默勒区,1958年成立春光公社,次年改为默勒公社,1984年改为默勒乡。.……[详细] |
三角城镇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9千米。人口0.4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族、蒙古族等,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10%,蒙古族占总人口的15.9%。面积268.3平方千米。辖三联、海峰、黄草掌、三角城、西岔5个村委会。1949年设三胜乡,1958年并入海滨公社,1961年分设银滩公社,1966年改为三角城公社,1978年更名为银滩公社,1983年改为银滩乡。2001年撤销银滩乡,设立三角城镇(镇政府驻地……[详细] |
西海镇海北藏族自治州辖镇。位于湟水河源头。州府驻地。人口1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蒙古、回等少数民族。面积437平方千米。辖区内无村和会和居委会(正在筹建中)。1953年建达如玉藏族自治区。1958年至1993年为国营二二一厂驻地,该厂撤销后移交给海北州。.……[详细] |
沙柳河乡位于县境南部,县府驻地。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回等少数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46%。面积0.1万平方千米。辖新海、思乃、果洛仓贡麻、潘保、红山、尕曲、河东7个村(牧)委会。1957年设沙柳河乡,1958年同伊克乌兰区合并为伊克乌兰公社,1962年改为沙柳河乡,1969年改为沙柳河公社,1984年改为沙柳河乡。2001年撤销沙柳河乡,设立沙柳河镇。.……[详细] |
哈尔盖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27千米。人口0.7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1%。面积0.2万平方千米。辖公贡麻、亚秀麻、环仓秀麻、果洛、藏秀麻、切察、察拉、塘渠8个村(牧)委会。1958年设哈尔盖区,同年改为哈尔盖公社,1962年改为哈尔盖乡,1969年改为哈盖公社,1984年改为哈尔盖乡。2004年,7月,刚察县区划调整:撤销哈尔盖乡,设立热水镇。2006年8月,热水镇更名为哈尔盖镇。.……[详细] |
隆务镇位于县境中部,县府驻地。面积221.6平方千米。 人口2.1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34.4%。辖一、二、三3个居委会和吴屯上庄、吴屯下庄、加毛、向阳、城镇、四合吉、隆务、加仓玛、措玉9个村委会。 2001年,辖3个居委会和8个村委会。 1950年设隆务街,1956年设隆务镇,1958年设前进公社,1961年改设城镇公社,1965年设隆务镇,1972年又改设城镇公社,1984年改设隆务镇。……[详细] |
马克唐镇位于县境东部,县府驻地。2001年,撤销加让乡,并入马克唐镇。镇政府驻马克唐,辖黄河路、申宝路、兴隆街、人民街4个居委会,马克唐、勒见、麦什扎、回民、解放、娘莫、加让、加力、如什其、洛科、要其、科沙唐、娘莫、新滩14个村委会。 马克唐镇人口0.7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49%,还有汉、回、撒拉、土等民族。面积36.9平方千米。辖黄河路、申宝路、兴隆街、人民街4个居委会和马克唐、勒见、麦……[详细] |
泽曲镇位于县境中南部,县府驻地。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3%。面积523.2平方千米。辖俄日果、巴日则、则番、夏德日、夸日龙、东科日、热旭日、羊玛日8个牧委会。1955年设立乃亥区,1958年改夏德日公社,1962年改设夏德日乡,1969年恢复夏德日公社,1984年改设夏德日乡。2001年改设泽曲镇。.……[详细] |
多福顿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40千米。人口0.7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5%。面积133.9平方千米。辖龙藏、赛隆、哈藏、贡青、多隆、尕让6个牧委会。1955年建多福顿区,1958年设多福顿公社,1962年设多福顿乡,1969年改设多福顿公社,1984年改设多福顿乡。2006年8月,撤销多福顺乡,设立麦秀镇。.……[详细] |
优干宁镇县府驻地。位于县境北部。人口0.7万,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1%。面积1315平方千米。辖智后茂、荷日恒、直龙、秀甲、阿木乎、南其、参美、吉仁、多特9个牧委会。1958年设智后茂乡,后改设智后茂公社,1961年改设智后茂乡,1969年改设智后茂公社,1984年改设智后茂乡。2001年改为优干宁镇。.……[详细] |
恰卜恰镇位于县境东部,州府、县府驻地。2001年,恰卜恰乡并入恰卜恰镇。辖7个居委会(第一、二、三、四、五、六、七),9个村委会(上塔买、下塔买、次汉苏、东香卡、西香卡、西台、尕寺、加拉、索吉亥)。恰卜恰镇 位于县境东部,州府、县府驻地。人口2.8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回等民族。面积7.3平方千米。辖一至七按顺序排列的7个居委会。1956年设恰卜恰镇,1958年改称龙羊公社,1965年复称恰卜恰……[详细] |
尕巴松多镇位于县境北部,县府驻地。人口1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8%。面积0.1万平方千米。辖申吾、欧后扎、夏日仓、欧沟、北扎、秀麻、贡麻、瓜什则、科加、德什端、科日干、斗后言、赛加、完科、美日加、知后迈16个村(牧)委会。1958年建巴水公社,1965年改为巴水乡,1970年改为巴水公社,1984年改为巴水乡(Ba Shui Xiang)。2001年,改为尕巴松多镇。.……[详细] |
曲沟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12千米。人口0.8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38%,还有汉、回、土等民族。面积748平方千米。辖黄河、德胜、后菊花、龙羊新村、马尼毛台、曹多龙、克才、多隆沟、阿乙亥、次汗土亥、瓦里关、龙才12个村(牧)委会。1949年为上郭密区曲沟乡,1958年并入龙羊公社,1961年分设曲沟公社,1965年与瓦里关、苏乎拉公社合并为曲沟乡,1968年改为曲沟公社,1984年复称曲……[详细] |
河阴镇县府驻地。位于县境中部,黄河南岸。人口1.7万,以汉族为主,还有藏、回、土等少数民族。面积41.2平方千米。辖城东、城西、城北、城关、郭拉、邓家、童家、西家嘴、大史家、张家沟、红柳滩11个村委会和城东、城关、城西、城南 4个居委会。民国二十年(1931年)设大南乡,1938年设河阴镇。1949年设河阴市,1953年改为河阴镇,1958年为贵德公社河阴管理区,1959年分设河阴公社,1984年……[详细] |
子科滩镇位于县境东部。人口1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2%,面积0.3万平方千米。辖泉曲、纳洞、青根河、黄青、日干、恰当、直亥买7个牧委会。1953年属夏卜区,1958年设大河坝公社,1963年改为大河坝乡,1969年改为大河坝公社,1984年改为大河坝乡(Da He Ba Xiang),驻地距县府驻地17千米。2001年,改为子科滩镇,政府驻地迁至子科滩,辖1个居委会、7个牧委会。.……[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