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推荐 > 江苏省第十四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2]

江苏省第十四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2]

  江苏省第十四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因取和平兴旺之意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和兴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和兴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安圩村村民委员会、朱闸村村民委员会并入,沿用至今。和兴1村:位于李集乡东北2公里处。……。
  因寓意村内居民和和气气,和睦相处,且村庄规模较大而得名。1958年年政社合一,设立大和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为大和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大和村:位于孟兴庄镇东南1公里处。……。
  因寓意村内几个村庄合在一起,同心协力,故名。据嘉庆《海州志》载,明时属淮安府海州辖地,清时属海州沭阳县。民国初属沭阳县第五区,1936年属涟水县第三区,1946年属灌云县第三区华彩(时称官庄)。解放后属灌云县曙红公社(时称官庄大队)。1960年归兴庄公社,1978年划分官庄、牛行两大队,1979年牛行改称大同大队。1981年划归汤沟公社,1983年改属汤沟乡,1985年改属汤沟镇。2001年9月官……。
  因该村靠盐河南闸旁边而得名。1958年政社合一,设立南闸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为南闸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南闸村:位于张店镇西北1公里处。……。
  历史以来因樊氏家族人口比例占多数,黄氏、鲍氏家族占少数,得名为樊庄。1958年设立樊庄大队,1983年改为樊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樊庄村:位于新坝镇西北4公里处。……。
  因地处山岗嘴岔处,故名。1958年公社化时,设立岗嘴大队,1983年改为岗嘴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岗嘴村:位于锦屏镇以东2公里处。……。
  因位于孔望山附近,故名。2018年析孔望山村秦东门大街以北区域设立孔望山社区居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孔望山社区:位于盐河南路120号。……。
  随于闫庄以刘姓定名刘闫庄。解放初为刘闫庄村;1962年为刘闫庄大队;1983年改为刘闫庄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由刘闫庄、陈闫庄村村民委员会合并得名上闫庄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上闫庄村:位于前闫庄村以北1公里处。……。
  赣榆县青口镇宋口村位于县城北郊,西邻204国道,东靠海州湾脐部,交通便利。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现有426户,1560人,1998年成立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7名,村占地面积8000亩,海、淡水养殖面积2500多亩,耕地750亩,村民主要从事水产育苗、养殖、加工及建筑业。全村共有企业20家,2011年宋口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6亿元,村集体收入1380万元,2011年村民人均收入1.9……。
  因由吴店村、范店村、孙店村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故名。解初处分为吴店村、范店村、孙店村;1959年改为吴店大队、范店大队、孙店大队;1983年改为吴店村村民委员会、范店村村民委员会、孙店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合并为三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三店村:位于宋庄镇西南3公里处。……。
  因驻地南街自然村,故名。解放初为墩二村;1958年改为墩二大队;1983年改为墩二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改为南街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南街村:位于墩尚镇以东1公里处。……。
  以盛姓命名为盛赤涧,后又以赤涧加排序定名为赤涧三村。建国初名为盛赤涧村;1958年改属为盛赤涧生产大队;文革期间与万赤涧合并为万盛村,后又分开,复名为盛赤涧生产大队;1983年改为盛赤涧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改为赤涧三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赤涧三村:位于赤涧一村西侧。……。
  因山西大名府卢单二家逃荒到此地,故名。清宣统二年属西南区太和市所辖;1951年前为单庄;1958年后又以方位改为东单村;解放初期名为东单村;1961年改为东单大队;1983年改为东单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东单村:位于殷庄村以西1公里处。……。
  因庄居岭下高地上,故名。解放初名为小埠村;1961年改为小埠大队;1983年改为小埠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小埠村:位于徐屯村东北2公里处。……。
  因原殷庄有泰和街,故名。建国初分别名为桥头村、南邵庄村;1961年分别改为桥头大队、南邵庄大队;1983年分别改为桥头村村民委员会、南邵庄村村民委员会;2001年两村合并为泰和村村民委员会,沿用至今。泰和村:位于殷庄村以北1公里处。……。